
担当与使命 情怀与胸怀
——从王龙主席的两次讲话说开去
池朝兴
2023年2月12日 于:海珠区作协迎春联谊会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仗剑远游时写下的诗句,那时他感受着盛唐的蓬勃气象,胸中鼓荡着凌云壮志。

这两年,我在两次会议中听到了海珠区作家协会主席王龙的讲话,颇有感悟。
一次是去年,海珠区作协召开骨干会议,他介绍了兄弟城市以一个作品点亮一个城市的经验,然后提出了一个设想——海珠区作协是否可以争取上级和各方面的支持,通过一个作品,排练一台节目,进一步擦亮海珠名片!
听到这里,我再一次肃然起敬!为什么?一位作家主席能够主动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能够站在一个局部想到为大局做一点事情,这不就是一种胸怀一种情怀吗?社会上曾经有人戏言,说不少文人相轻,说“老婆都是人家的好,文章都是自己的好”。我在王龙身上看到的却是如此崇高的形象。

2023年2月12日下午,广州市海珠区作家协会召开迎春联谊会,总结成绩,表彰先进,部署工作。王龙主席有一个精彩的发言,其中讲到,广州要全力打造“诗词之都”,我们海珠区作协应该行动起来,为海珠区打造“诗词特色街”“诗词特色社区”“诗词传承特色基地”和“诗意栖居地”,做出努力。

我在旁边一听,我立刻想到:一个社团,一位作家怎么样才能有担当使命?不就是要人民有所呼,上级有所召,自己就有所应吗?我又联想到,荔湾区作协这些年一直紧跟形势,配合中心工作,写红色题材、工业题材、美丽乡村题材、老城区新活力题材,获得了好评,就是一个好例证。
如此这般,我觉得,做人做事的担当与使命,情怀与胸怀,绝对不是空的,而是通过言谈举止就可以检验的。

如此这般,我感到,上级对我们作协、作家提出的“四点希望”,是应该通过我们的担当责任,通过我们的创新有为去做的;而且只要有心,不管能力大小,都是可以去行动去努力的。
这“四点希望”就是——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海珠区作家协会2022年的工作总结,看到海珠区作协沿着“四点希望”所做的点点滴滴和其中的闪光——
2022年,在海珠区文联的指导下,海珠区作协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如组织多地采风交流,送“文化”下乡,组织会员加强政治学习。在过去一年,海珠区作协会员创作成果突出,创作出大量优秀文学作品。
另外,海珠区作协继续出版《海珠作家》报,《海珠作家》多年来坚持立足广州特别是海珠区,刊登了不少反映海珠区风情,讲海珠故事的作品。海珠作协公众号《海珠文学》微刊平台,2022年全年共发表了72期(约每周2期),原创113篇。

在活动方面,1月16日,海珠区作家协会举行了迎春年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通过线上和部分会员代表线下参与的方式进行了换届,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新一届理事会选举了海珠区作协新的领导班子,王龙连任主席,黄智华当选常务副主席、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陈东明当选副主席兼秘书长,张英、魏家坚和郑钟海当选副主席。
5月15日,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陈东明与省文化协会副主席孙启军,会员曾婉华等人,应增城中新中学副校长、作家钟奎华、增城《杨梅》杂志主编陈乐中等邀请,前往增城中新镇坑背崔屋村参观”南宋名臣、诗人崔与之故居及为纪念他所建的“清贡园”,还参观了贝坑古村落遗址。两地作家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南粤文化的发展和动向。

5月27日,海珠区作家协会在客村召开部分骨干会员专题会议,传达学习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精神,研究区作协重点工作。
5月28日,海珠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魏家坚和理事邓惠桃应邀出席在从化区良口镇第二小学隆重召开的“2022爱心书屋”成立剪彩仪式暨广州市从化区教育局北片教育指导中心李醒彬名校长工作室揭牌仪式活动,活动中,魏家坚发表了感言。
6月25日,应增城区部分文友邀请,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陈东明率会员张晓菲、曾婉华,省摄影协会傅而耀等人到增城采风,参观“增江画廊”两岸风光和增江街东方村,加强了两地作家的友谊。
7月2日,常务副主席黄智华、副主席兼秘书长陈东明与陈建族、李楚云、潘小娴、曾婉华等20多名骨干会员到黄埔古港采风,追寻丝绸之路发源地历史,感受昔日“海上丝绸之路”辉煌。

7月2日,组织会员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7月至8月,区作协组织会员响应上级要求撰写有关“缤纷海珠”活动的诗歌,以赞颂海珠区风貌。黄智华、陈东明、郑钟海、宋晓琪、刘序珍、池朝兴、吴素娟、曾婉华、李玉婵、汤健中、宋瑜清、慕容怡、邓烨等近20名会员撰写了一批质量不错的稿件,得到好评。
8月,应海珠区滨江街之邀,区作协组织会员对纺织公园、街道办大院、滨江公园景观亭等景点征集楹联。

8月23日,区作协王龙、黄智华、陈东明、张远环、魏家坚、张英、郑钟海、李楚云、肖曙光、陈建族、张晓菲、郭建平、潘小娴等10多名区作协代表,出席在海珠区人民政府中心会议室召开的广州市海珠区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会后还组织代表们进行学习交流,贯彻落实大会精神。
9月21日,应增城区位于派潭镇鹧鸪山内的神汇水厂厂长和增城区《荔乡情》《杨梅》两杂志邀请,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陈东明与区作协主席团成员、一级作家宋晓琪,理事潘小娴以及原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所二级作家王厚基等,到增城派潭镇境内的鹧鸪山及该山境内的神汇水厂采风,并与增城区作家进行了文化交流。

10月24日,海珠作协公众号刊登了一组区作协主要负责人和一些骨干会员,有关“金秋迎盛会,共启新征程——海珠区作协组织会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当中,主席王龙、常务副主席黄智华、副主席兼职秘书长陈东明、理事谢棣英、骨干会员陈建族等畅谈了学习心得体会。
邓惠桃在2022年赠送出在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两部童话故事《春伢子和红蜻蜓》《拇指男孩骑鹰记》共2000本,分别赠给广州图书馆、广州儿童图书馆、海珠区图书馆,以及由海珠区教育系统关工委以读书活动赠送给全区中、小学。
年底新冠疫情蔓延,一些小区进行封闭管理并进行做核酸,陈建族、邓惠桃等会员积极参加当义工,发挥共产党员的本色,一段时间每天穿上白色防护服,协助社区做好维持秩序等方面的工作,受到社区和所在小区广大群众的好评。

会员积极创作,成果突出
过去一年,海珠区作协会员努力创作,树立精品意识,创作成果突出,创作出一批优秀文学作品,在众多重要刊物发表和文化活动中获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上百篇,其中著名省级文学杂志发表有20多篇。
在作品发表和获奖方面:
宋晓琪、陈锡忠、王厚基、王畅、李福民在2022年出版了著作。
肖曙光创作成果突出,2022年在报刊发表几十篇作品,获省级以上5个奖项。
黄智华每周在《羊城晚报》《投资快报》《金融投资报》发表专栏文章,2022年累计发表评论、随笔、故事近150篇,发表了较多中国经济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和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投资故事的文章,另外,黄智华在播音平台播讲所著《岭南形胜行》一书,每天一集,社会反响良好。

陈东明在2022全年2022年纸媒共发表作品7篇,获奖3个、其中两个省级奖,另在《中国作家网》《中国诗界》网刊发表作品15篇。
池朝兴创作成绩显著,荣获 2022 年《大渡河》年度文学奖诗歌类三等奖;
在文学杂志报刊发表作品31首(篇);在网路媒体发表的作品初步统计134首(篇)。
王之慧《搭乘高铁去旅行》获国铁集团征文比赛三等奖,在国家级《中国铁路文艺》 《人民铁道》 分别发表《搭乘火车去旅行 》 《花城走向世界 》。
王畅自1997年起先后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诗歌、书评、影评等文章上百篇,已创作多部长篇小说。2022年6月,长篇小说《电影迷的奇幻之旅》,在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字数15万字。
谢棣英2022年发表众多诗歌,较多次获奖,如创作咸水歌《海珠文坛硕果丰》《虎虎生威幸福年》《冬奥抒怀》《广州好》《我是光荣的少先队辅导员》《庆祝二十大》《新田园,乐趣多》《节粮爱粮记心上》等10多首咸水歌,其中抗疫咸水歌《老友快滴做核酸》《学生哥,上网课》《老友快来打疫苗》《羊城驶者护羊城》《顶硬上,广州人》《英雄广州护羊城》《人民至上牢牢记》,等等。

刘序珍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较多作品,如《坐在那里看云》获《青年文学家》第二届青年文学家文学大奖诗歌优秀奖;《作家文摘》(中国作协主办)发表诗歌《看云》,闪小说《手机的秘密》获首届湖北《今古传奇》(省级杂志社)优秀小说奖;在《诗林》发表《月光镀银的裙裾(三首)》;在《特区文学》发表《光》《一朵花的自白》,等等。
其他如徐启文、陈锡忠、王厚基、夏晓露、郭建平、陈建族,郑钟海、孙晓娟、慕容怡、林楚荣、李玉婵、李楚云、吴素娟、黎锦芳、彭炳华、张湘涛、刘寒云、李福民、曾婉华、宋瑜清、林楚荣、李丛、李忠心、李玉婵、马泉洲、岑立志、吴辉明,等等,也取得不错的创作成绩。

关于表彰2022年度
创作先进分子和优秀会务工作者的通知
为了鼓励先进,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海珠区文学创作事业,根据文学创作实绩、作品发表、获奖及影响力、会务工作等情况,经评审,对以下人员进行表彰:
一、创作成果突出奖:
王厚基、陈锡忠、宋晓琪、王畅、李福民、肖曙光、陈东明、王之慧、刘序珍、池朝兴、孙晓娟。
二、创作成果优秀奖:
谢棣英、郭建平、张湘涛、曾婉华、李楚云、李玉婵、慕容怡、黎锦芳、吴素娟、林楚荣、李忠心。
三、创作积极分子:
刘寒云、彭炳华、宋瑜清、邓惠桃、李丛、马泉洲、吴辉明。
四、《海珠作家》报、《海珠文学》微刊优秀作者:
张远环、宋晓琪、徐启文、陈锡忠、夏晓露、王厚基、郭建平、郑钟海、池朝兴、慕容怡、谢棣英、李志强、曾婉华、吴艳、温俊伟、林燕辉、邓烨、李玉婵、吴素娟、刘序珍、黎锦芳、宋瑜清、李雨融、张晓菲、刘华珍、刘寒云、钟奎华、周明华、许坤。
五、优秀会务工作者:
李楚云、刘序珍、张晓菲、曾婉华。
《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都市头条岭南作家主编,作者简介:

池朝兴,作品走进社区、学校、歌坛、书法、央视、国际的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或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等。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弘扬人间真善美。
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罗援将军主持的《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主编,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荔湾区作协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文创委副主任、宣传媒介部主任,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