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1122 一曲红豆,情伴终生|| 阿春(辽宁)诵读 || 涛声依旧(编辑 || 荆枫)

一曲红豆,情伴终生
——李龟年与王维的故事
作者 || 阿 春
诵读 || 涛声依旧
编辑 || 荆 枫

李龟年与王维是唐代同一时期的人,他们是好朋友,二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都是性情中人。
李龟年出身官宦世家,名字取神龟长寿之意,是大唐声名显赫的音乐家。他除了唱歌作曲,还会羯鼓等乐器,音乐造诣极高,被尊称为乐圣。
王维,字摩诘,不仅精通诗画,参禅悟理,还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中。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李龟年擅长将唐诗谱曲歌唱,对王维的诗格外偏爱。清平时期,两人饮酒作诗,以乐会友,徜徉在音乐与诗歌的殿堂之中。
后逢安史之乱,两人分隔两地。当一年春来红豆生,两人在江上久别重逢,忆起曾在南国见过的红豆,王维情到深处,兴从心来,以诗相赠,表达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
红豆,是普通的红豆,融入了情谊,便升华到极致。
两人此次短暂的相逢后,又天各一方。李龟年辗转江南,以卖唱为生;王维历尽波折,又重回长安。从此两人再也没有相见。
公元770年,安史之乱结束已是7年,王维离世已经9年。朝野动荡,盛世不在;山河破碎,百姓流离。
又逢暮春,垂暮之年的杜甫从江南一带,漂泊到潭州。
有一天走在石板路上,忽然听到了熟悉的歌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循声望去,只见人群中一位鬓发斑白、衣衫褴褛的老者,在弹唱王维的《相思》,那正是曾经宫廷第一乐师李龟年。

李龟年也认出了杜甫,虽无深交,但在长安亦有数面之缘。物是人非,相顾无言。沉默之后,不禁抚掌大笑。
杜甫无限感慨,提笔写了一首《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与杜甫短暂相逢后,李龟年又流落到了湘潭。在受邀参加湘中采访使举办的宴会上,他再次忘情地唱起了《相思》,还有王维的另一首《伊州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满座皆感,泫然泪下。一幕幕往事在歌里重现,一代人的青春与衰老,命运的无常,皆系于此间。
李龟年悲从中来,突然晕倒,四天后苏醒,郁郁而终。
极盛时期的李龟年,一曲引吭高歌,李白作词,玄宗伴奏,贵妃起舞。到头来,沧桑巨变,一切皆化为泡影。只有王维的诗,随他左右;只有王维的情谊,伴他终生。
一曲红豆,遥寄相思;所谓知己,莫过如是。
2023.2.12

【作者简历】
董莹,网名阿春,大学本科毕业。68年毕业于辽宁省实验中学,下乡。回城后进工厂,做团书记工作,后从事教育工作,至退休。
热爱生活,爱好文学,喜欢写作。

【主播简介】涛声依旧,喜欢文艺、文学,闲暇之余学习朗诵,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艺术观:来自心灵的声音,总会动人心魄。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将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诗意阜新】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