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永茂
一九五七年,傅作义回乡探亲后不久,我们村里即收到他从北京寄来的一大批图书,办起了一个图书馆。这可是一件让人十分惊喜的事了。在当时的条件下,就那么个穷乡僻壤的小村庄,那儿见过那么多图书去!还居然办起了一个图书馆,足有三间屋子大小,就用的是建增家的那高大的三间门房,改造而成。图书馆内四周的书架上,摆满了好多样书。我记得书架摆不下了,就在地上还摆了一些。都是些什么内容的书,小孩子们也闹不清,总之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吧。我们这些孩子们,可开了眼界了,居然能走进自己村里的图书馆,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书,做梦也没做过呀!进去选吧,也不知该要什么书,我只记得有好多好看的画报之类的书册,觉得希奇,爱看。因为从没见过!我还记得上面多是些建筑啊、工地、工程方面的内容,好多都是和苏联有关的,甚至干脆就是外国的一部分画报画册。因为那时,正是讲中苏友好的时候。最后我选定了一本适合我用的小小工具书——《汉语成语小词典》我还记得那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五五届毕业生编的。对那本小书,我爱不释手,时常翻看。借走后就不想还了,舍不得。后来干脆就来了个有借无还。怎么回事?原来是想还也还不成了,图书馆设了,办不下去了,就不办了。可能是没钱,村里无力办了,也就停办了。尽管人家傅作义给你办起来了,村里也不好再张口跟人家要啊?傅作义政务那么忙,一时顾不上过问了,就很遗憾的停办了。那本小小的《汉语成语小词典》,倒是有幸,陪伴我读完了小学,又陪着我割草喂牛干农活。到后来就陪着我,光荣地应征入伍了……冥冥之中,它好像是傅作义送我的一件礼物,就那么一直陪在我身边!
我后来想,傅作义回了趟老家,怎么就能想着,给我们办个图书馆呢,会不会是村里人向他求来的呢?不知道。极有可能是,他瞭了一眼那令他伤心的平民学校的废墟,心潮难平,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给村里眼前的这些孩子们,办个小小图书馆,让他自己的心里,也好受点。
别说傅作义最恨那日本鬼子,受他的影响,我们村里的孩子们,从小也都恨那日本鬼子。它们日本鬼子,在绥远打不过傅作义,让傅作义打了个屁滚尿流,闻风丧胆。结果跑到傅作义老家,呈能来了,一通地杀人放火,把傅作义家的宅院拆了,还不解气。把刚刚盖起来,还未用过一天的学校,也给拆毁了,拿着那些拆得的建筑材料,修炮楼去了。听说那刚盖好的学校,挺有规模的,是傅作义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自筹资金而创办的一所学校,名字就叫平民学校。还听说是设计为,对本乡本土的孩子,实行免费教育。我们小孩子们,没能亲眼见着那学校,但我们想象得出来。小时候就常到那一片废墟上,捡东西玩,捡到一些好看的但却是残缺不全的猫头瓦和一些好看的小磁片。那么好的一个学校,我们却无缘上了……
傅作义向来文治武功彰显,儒将之风犹存。他非常重视教育,深知教育对于培养人才,对于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重要性。老家的学校被毁了,他就在绥远又办起了个奋斗中学、和奋斗小学,以培养抗日将士的子弟为主。到北京又把個奮鬥小學带了去。这些学校至今都还在,已成为当地的重点学校。可以说是,他走一路就办一路学,足见其对教育的重视。
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