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 杨
读了张建群等几位记者、作家怀念景克宁先生的美文,屡次听先生的那些演讲又浮现脑际,对先生敬崇仰慕之余,也涂鸦一篇自己的拙作,敬献给在天堂歇息的先生:
敬爱的景克宁先生,我们虽然从未谋面,我总是在台下人群中仰望讲台上的您,聚精会神地注目、聆听。每看您、聆听您一次精彩演讲,总充满激情,听、看您的多次演讲后,欲想为您画一幅“雕像"——手夹雪茄,眼含热望……
尽管自知笨拙,耄耋之年方初学涂鸦,总画不好,仍得用文字将我的敬意表达:
您握着打开一扇扇门的钥匙,您是遍洒烂漫山花的春神,你让那些零散的音节跨上美妙的旋律,你使那些枯燥的汉字抖开七彩的翅膀。
您在一场又一场知识引领、思想传播、学术交流的演讲中,所讲的那些深邃的道理,不看讲稿,不似背诵,只有激情洋溢、神釆飞扬的侃侃而谈,字字珠玑,场场精语,给人的感觉是博学多识、博闻强记,随时从胸中、脑际自然而出的引经据典:如2000年那场回旋曲:语言之美的演讲,您引用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洋溢着语言、音乐、美术(白居易《琵琶行》的画面感)等综合魅力,您那明亮聚精的眼眸、英气逼人的神情,一举手、一颦一笑,十三年后的今天仍让我记忆犹新。一位文友与我交谈您的演讲,除了对我上述所说的颇为认同,又加了一句:“景先生就连轻声喟叹也恰当得体”。
您演讲时那仪表的修饰,体态的协调,手势的运用,眼神的表露,表情的展示…… 组合着自然的新颖,亲切的潇洒,真诚的神奇。真是让人折服得五体投地。
您熔炼酸甜苦辣,蓄集八方营养,弘扬时代精神。您用信念、理性、智慧、至情的犁铧,耕耘着,耕耘着,把爱撒向我们多样化的生活土壤:扫除污垢,迎清洁就位;摒弃噪音,请和谐入席;抹去迷惘,让坚定走来;洗刷愚昧,让文明腾飞!
您深知,隐藏一片绿叶的最好地方是森林,奉献自己才华的最好场合是人群。无论哪方哪层人群欲请您演讲,您都尽可能应允不拒,应约到场,哪怕是拖着病体。走过炼狱的您,早已积劳成疾,哪里经得起三十多所院校的教授兼职和不时去各地演讲的超负荷运转?!
然而您总在争分抢秒,与时间𡧳跑,像古代忠实于主君的红鬃烈马那样忠诚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奔驰在千人会场,奔驰在阶梯教室,奔驰在电视荧屏,奔驰在广场礼堂……
您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祖国的大江南北,播进人们心灵的土壤…… 而您却在2006年3月2日下午7时,不幸与世长辞。当代中国讲坛上,一颗文化巨星殒落了!
十七年后的今天,为纪念您的百年诞辰,多少人打开听您演讲时的笔记,多少人仍保存着、翻看着1986年春天出版的那本开发人之美矿床、锻铸德之美风骨、演练生活美乐章、构筑社会美塔体的《美在召唤》(景克宁教授演讲录),多少人保存着、翻看着记述您谈话录的《生命力量》!
于是,您的《美在召唤》;您的《生命力量》;您的无数次演讲,在更多的季节萌发碧绿的春意,更多的季节孕育辉煌的成熟,更多的季节酿造甜蜜的气息,更多的季节沉甸甸地握在人民手上!
忆起您《诗人的呐喊》那次演讲,想起您是“走”在春天的时光,我便把自己这拙作的题目拟为《春天的诗行》,愿您那无数次诗歌般的精釆演讲,永远春光无限!
向您致敬!
您在讲坛上那青春永驻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活在春天的美好时光!
(2023年2月于拙笔宅)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