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是我人生的转折之年,可以说是我人生的分水岭。
1985年的1月6号,我骑着从小学校同事借来的自行车,带着铺盖卷儿,来到了当时的区重点中学报到,我成了一名不转供应户口但挣工资的代理教师。
两年前,高考落榜。有心想复习,可再也张不开嘴让工资不高的哥哥再供我补习。因为我的
父母早逝,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都是哥嫂供我上学。哥嫂两个人挣着七八十元工资,还养着两个孩子,再加上我这个上学的弟弟,每月要交10元生活费,更是让哥嫂经济拮据。
无奈,我只好依依不舍离开校园,来到哥哥工作的城市,先是在饭店打零工,后时到机电公司当搬运工,由于力气不大,书生气太浓,干了不长时间被辞退。1984年9月,老家农村传来消息,村里要用一个民办教师,让我回去当老师。为了有口饭吃,我又离开繁华的城市,回到家乡偏僻的乡村,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其实,我还算不上是真正的民办教师,民办教师是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而我只是村大队自用的老师,是挣工分,工分一年结算一次。只有到了年终,根据工分多少,才能折合成人民币。当年,一天挣十分,十分大月折合8我毛钱。但每天是挣不到十分工分的。因此,当时我真正身份应是村办教师。
在我当村办教师三个月时,同事中有民办教师可以转正成公办教师,但由于工龄15年差3天,没能转了。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我想,小学老师同事15年差3天都转不了,我才工作3个月,我何时是个头啊?
1984年正好赶上全国教育体制改革,教师开始实行聘用制。与我一起工作的王耀星校长,就推荐我到当时的晋东南地区的初中重点中学应聘。在1984年那个寒冷的冬天,我往返于乌苏小学与南里中学。经过试讲,我被录取了。
后来,我得知,当时任南里中学的年轻副校长,为了大胆选用好老师,是在辞去4个公办教师,换了我一个代办教师,现在想起来,真是我的幸运。
1985年1月6号到中学任教后,不挣工分了,开始挣工资,一月36元钱。我的人生有了地第一步跨越。
在中学,我教语文,任42班班主任。同时还带美术、生物等副课。在教学中,认真备课,严格管理,半年让我带的班语文成绩从全年级原来最后一名,上升到第一名。
85年春天,接到了最好的高中同学赵勋来信,鼓励我继续参加高考。赵勋同学当时已是省文艺学校美术班学生。在一年前就鼓励我考美术学校,还给你我寄回来了素描纸和铅笔。
今年,他又告诉我,省文化艺术学校招戏剧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