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途
文/成全磊
重重叠叠的高山,险峻,高耸。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未有人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这个山区,放眼望去群山甚是高俊,高峻的让人心里害怕。就在这群山中有这样的一个小山村,被群山围绕着。他们只有一条通往外界的险路,就算胆子再大的人也要给自己鼓鼓劲。这条路,很窄,勉强两个并排行走,但还没有人这样做,因为一边是山壁,长年的风化石壁上面的石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砸到小路上。一边是万丈山崖,往下看去甚是吓人。我们的故事就在这里开始。
在这山村中有着一个孩子,他叫锁柱,他娘给他取这名是希望他能够人如其名,把命保住、把家给顶起来。
同村同龄的那些孩子都喜欢待在一块玩,但锁柱总喜欢自己跑到山上摆弄石头,娘一开始到处去寻他,到后来就放他去了。难道是被山上的山神勾了魂?娘在心里犯嘀咕,有时还会被自己的想法惊出一身冷汗。她不想让自己的宝贝儿子也落了他爹的后尘。当然,在这山村里有迷信思想是很正常的,娘的这种急切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她又拿不出什么办法,给锁柱讲“道理”,锁柱像什么也没听见,就算听见了,这么小也理解不了;对锁柱
用鸡毛掸子,免不了他“哇哇”的哭。娘看了有心疼。
娘一横心背起家里的仅剩的半袋白面,领着锁柱向村外不远处的一处有学问的先生的家走去。听说先生本是山外的有钱人,好像是为了写什么文章来到这来体验生活。到了先生的家。娘声泪并下,先生才收下了他。娘背去那半袋白面先生没收,先生说告诉娘收下锁柱,是让锁柱在自己家当个伴当:也算行个善事。
在农村,有这样一种迷信说法:如果小孩从出生起,接连遭遇到不幸的事,那么这个小孩便被看做是不祥之人长大了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锁柱便成了公认的不祥之人。
渐渐地,“魅拔”锁柱便成了村里都躲着走的人,连村里的小孩当遇到独自在山角底下摆弄石头的锁柱时,就会一口一个“魅拔”的叫着,锁柱只是抬头恶狠狠的盯着他们。他看,小孩一看他盯他们就会对他一顿打,锁柱也不还手,只不过你若仔细看他的眼睛,会发现他没哭,反而在笑。笑的古怪。
若是锁柱娘撞见了这种情况,免不了追到那些小孩的家里,质问他们的爹娘。有时候,就会看到锁柱娘和别人在村口吵骂,边上还有俩小孩做着鬼脸。
锁柱娘经常会独自一个人对着自己丈夫遗像,满是委屈的抱怨:“你个不顶事的东西,咋这么不爱惜自己的命咧,抛下俺们娘俩在世上活受罪。俺一个女人家家的,又有啥几个能耐,柱子被欺负,人家男人都出来护着,俺个妇人家能咋办,能干啥?你个挨千刀的,俺上辈子欠你家的。”
锁柱娘一抱怨就是半天,然而他再也听不到了。在锁柱两岁大时,锁柱爹走山路到山外挑些日用品,倒到村里卖,换些吃白面过活,结果在回山的路上出事了。
锁柱爹想:“孩子需要营养咧,我多背些好多换些钱。”回山时走到最险的地方,一失足,就跌掉到山涧里,再也没起来。刚听到这个噩耗时,锁柱娘瞬间明白了什么叫天塌地陷。锁住娘哭的死去活来,连上吊的心都有了,要不是邻居发现的及时,锁柱可能就变成孤儿了。
“你死了,娃咋办咧?”邻居质问。
“娃还小着咧,你这当娘的能狠的心?实在不行,再找一个,这年头不兴啥烈女咧。”邻居劝她。
从那以后,娘再没有动过自杀的念头,也没有再嫁。她担心再嫁后,锁柱会寄人篱下,看人脸色受尽欺负。于是她一个人拉扯着锁柱,同时白天弄庄稼,劳累了一天后,晚上还要做些手工,晚上本想好好睡一觉,却常被锁柱的哭闹生惊醒。那日子,真叫一个苦呀,她只盼望锁柱快点长呀,长大了就行了。
如今,锁柱也算是长大了。但娘看到锁柱现在的样子,锁柱只知道摆弄那些石头,还有孩子在外面的名声,哎,锁柱娘觉得希望更渺茫了。将来还得挣钱娶媳妇,养家糊口,这可怎么办呢?有时候,娘就会抱怨他那死去的丈夫。但抱怨又有啥用呢。
锁柱在先生那已经两年了,锁柱算不上聪明,但人勤奋,不会的问题,千方百计也要弄会。锁柱长得算是标志,有些瘦弱,这可能和他从小就吃的不是很好,缺乏营养有关。
锁柱的眼睛有些大有些圆,却流露出一丝孤寂和狠劲,如同天半阴不晴、彤云铺展时,苍白无力的阳光。瘦瘦的身躯总是会让人联想到春天刚复苏的小树,嫩嫩的枝干在风里摇来摇去。
锁柱很少说话,也很少活动,他总是拿个马扎坐在先生的房前眺望着群山,因此慢慢的村里人很少去注意这不祥的孩子的存在了。慢慢的有几个调皮的男生想和他玩,但锁柱只是勉强的笑一下,再无任何多余的反应。那些男生便无趣离开了。
日子久了,锁柱便成了一颗遗忘在湖畔石子。无人理睬,无人问津。
其实,锁柱也有自己的思想和爱好。平时,他跑到山角下,静静地挑选着各式各样的石头。用一直很短很短的铅笔头画着群山的形貌。
在先生家,在整理先生所教的知识时,一个关于山体外貌的知识点吸引了锁柱的兴趣,锁柱将他找到的石头,还有以前画的山拿了出来,开始研究起来,不知不觉中,他那本破旧又被锁柱视为宝物的田字格本反面已经写满了子。也不知道记录了什么?
锁柱一直把心思放到了他的“大作”全身贯注的写着画着。
“锁柱,你在写什么?”先生突然出现在了身后。
锁柱吓得一哆嗦,本子也掉到了地上。先生特别严厉,遇到这种事肯定会狠狠地把锁柱惩罚一顿。但先生没有那样,他只是捡
起本子,看锁柱写了什么,先生越看越心惊不止。推推眼镜框,坐下身。认真看了起来。等看到结尾,先生“熥”的一下站了起来。
“这是你自己整理的?”先生用手指指着本子问道。
锁柱被先生的举动吓坏了,但又不敢说谎。低着头说:“这山把俺爹命吃了咧,所以俺就想看看石头有没有法搬走咧,所以俺就天天弄捏石头玩,今天先生讲山咧,俺就瞎捣鼓咧!”
“大有所为啊!哎”。先生看着锁柱,心中又兴奋又有伤感的走出房屋。没过几天,先生找锁柱,和锁柱说他要出山几天。让他把功课好好复习一下,等他回来。
日子如湖水一般,安详,平静。直到有一天,一枚石子击打向湖面,激起了千层浪。
半月后先生回来了,而且还带了一个很老的,白花花的头发,干瘦的脸庞的老头。听说这老头是山外面一个很有成就的学者。要来村里招个学生。而且在省城吃住这老头全包了,村里人一听赶紧让自家的娃去老者面前凑,唯独锁柱锁柱坐在村口的大柳树摆弄他手中的石头。
老者避开众人。来到锁柱面前。问“别人都这么欢迎我,为什么你坐着不动”
“俺为啥,要欢迎你咧。”锁柱头也不抬的继续琢磨他的石头,随便回了句。
“我可以带你出山,过城里的生活呀!”老者没有生气反倒笑问道。
“俺不稀罕咧。”
“那你稀罕什么?”
“俺稀罕这”锁柱举起自己手中得到石头。然后又说道:“俺把石头琢磨透了,俺把这山给搬走,不让他祸害人”
后来老者选中的学生便是锁柱。
当先生找到锁柱娘,和锁住娘说这事,锁住娘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锁住娘虽然不舍但知道娃去省城,要比在这山沟沟里强百倍,娘还是和锁柱说:“去吧,跟着老师好好学,俺儿算是有出息了。”锁柱知道要离开娘了,哭了,这些年来,锁柱头一次哭,娘也哭了。
锁柱就真得跟老者走了。外面的世界真得跟奇妙,锁柱坐在汽车里,瞪大了眼睛看着外面。比蚂蚁还要多的车子在宽敞的公路上行驶,林立的大楼比村里的山还要高,上面都快窜到云彩里了。
到了省城后,老者就抛开了别的工作,专门辅导锁柱。但除了老者外,锁柱很少和别人说话,性格孤僻,如果人多了,锁柱还会紧张。锁柱最喜欢的是老者的书房,因为里面有很多关于“石头”的书籍。
锁柱上午跟着老者学地理知识,下午便跑到省城最高的一座大厦顶楼。他看向家的方向,在大脑中想象着家乡的山家乡的水,他用哪张仅有的父亲的遗像,在大脑中勾勒出一家三口。
每周都会有很多人去请教老者问题,老者自己不去回答,反而让锁柱去解答,一开始请教的人不以为然,认为老者在敷衍了事,但听锁住对问题的看法后无人不赞叹锁柱。成就了锁柱的名气,也打开了锁柱的话匣子,他也融入到和别人的交流中去了。
在老者的静心指导下,锁柱的地理知识技术突飞猛进。三个月后,锁柱的一个名为《中国的山脉演变》的研究课题在全国地理课题研究大赛中获得大奖。
后来,老者就不能经常带锁柱去山区进行课题研究了。天气转凉后,老者就经常咳嗽,有时候还会咳出血丝来。原来他的肺不是很好,经常奔波让他的身体吃不消了。
锁柱说:“老师,以后就别去山上了吧。”
老者疑惑的看着锁柱:“不去,能行吗?”
“能行!”
“好,那以后就不去了。”
转眼间,两年就过去了。两年来,锁柱只回过三次家,其中两次中三分之二的时间全在村庄的周山做研究。他努力跟随着老者,地理科研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新层次,如今也算是小有名气的天才地理专家学者了,平时会有一些科研组来请锁柱去一科考些东西。同时,经过了两年多的锻炼,锁柱的性格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乐于和别人交流了,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孤寂的,冷漠的,不祥的娃了。 后来老者死了。锁柱放下所有的一切回到了村里。费劲了周折,说服了村里的村民,用了五年的时间在群山之间开凿了一条宽宽的通往外界的山间公路。有了通往外界的路,省城的人开始上山里来旅游,村里慢慢的富裕起来。
山上的风光的确好,可瞰半城之车水马龙,可戏如练之无根清泉,可生隐世之袅袅炊烟。
后来有个记者采访这个山村,问起当地村民为什么当年修路会相信锁柱时,村民是这样回答的;“锁柱,放弃城里那么好的活计,俺们有啥不信他的咧。”
记者又问:“可是听说当年锁柱被称作不祥之人啊!”
村民回答说:“可不敢这么说咧,锁柱上省城学习的时候,俺村里的先生说咧!世界上哪有什么鬼魅,若有,锁柱也是“神”咧,拯救俺们全村的神咧!俺们全村现在都知道锁柱神人咧!”
山路修成后,锁柱也没回省城。而是在村里开了个小学。当了个教书先生。 多年后锁柱收到一份快递,锁柱打开一看是一本名为《归途》的书,等看到他哭了,至此这本书成为他最珍贵的宝贝。
锁柱站在山间公路上抱着那本《归途》看着群山笑了,眼中含着泪花笑了。
作者简介:
成全磊,男,汉族,1996年生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姜楼镇一普通农村家庭,2015年7月高中毕业于惠民一中,现就读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新闻传播系。爱好 摄影 散文 古代文学 武术。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