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卫海,姓高,名卫海,字黎民,号百姓,喜爱文墨,志于耕读,书写人生,作品散见于《甘肃陇源文学》《人民诗歌网》。

濮阳小小说·潴龙河
文/黎民
“春柳,我一定除掉河怪,为你报仇!”五代十国年间,春天的一个晚上,月光下,汩河边,泥沙、泪水从夏丑槐攥拳的指缝中淌下,他为恋人复仇的声音,在汩河上回荡,他长长的身影在河水中蜿蜒沉浮……
昨天,哑女春柳作为童女,和一名童男,缠身封口囚在木笼中,与牛、猪、羊等祭品一块,被里正(村长)、巫师推进河里,献给河怪。扑嗵,扑嗵,没有哭喊声,只有溅起的浪花、水星子在空中扬洒,纷乱的纸钱顺河水向东飘流而去。
那天,丑槐扒墙头从家里跑出来,跪下求里正,让他替换那名男童,他要与心爱的人一起去死。河怪要汩河两岸的农民,每年为它献上一对童男童女,不然就兴风作浪,淹没庄稼。农民为保护儿女生命,慢慢迁走。这里变得人烟稀少,田地荒芜,庄户凄凉。然而,每年选童男童女,长得丑的还不中,怕河怪怪罪。巫师怪笑,把丑槐腌臜地不值尿泥钱,一句话,嫌丑槐长得丑。
“回家吧,儿子,”忽然,父亲站在他身后,老汉也为家乡越来越衰发愁。老汉叹气说:“咱家乡变成这样,都是那该挨刀的河怪搞的,更可恨,里正、巫师连春柳这样的哑女都不放过。”
“爹,有什么办法把河怪杀死?”
“听说,东海边有一座仙山,山上有一位道长,精通捉拿河怪之术。谁要是跟他学成武艺,就能斩杀河怪。”
“我去!”
“那地方很远很远,要吃很多苦头,才能到那儿。”
丑槐背上行囊出发,翻高山,穿森林,越黄河,过小溪,脚板磨出血泡,便爬着走,餐风宿露,历经千辛万苦,走一年多,才到仙山,见到白眉鹤发道长。他向道长说明来意,长跪不起,恳求道长收他为徒。
道长指着对面山顶上、苍松下两块石磙一样大的石头,捻着胡须说:“你把那两块石头磨成核桃那样大,我就收你为徒。”
丑槐爬上对面山头,磨呀磨,白天黑夜连轴转,手磨破,指甲断,鲜血染红石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多月,他终于把两个石磙变成两个核桃。
丑槐向老师交作业,道长朝两块鹅卵石吹仙气,语生心长地说:“徒儿,这两块卵石已变成两颗仙丹。你吃一颗,会变成威力无穷的潴龙,就可以除妖斩河怪啦。你吃第二颗,能恢得人形。”
丑槐吞下第一颗,瞬间,一条金光闪闪的潴龙盘踞在道长面前。
“徒儿,快下山吧,去拯救你的父老乡亲。”道长送潴龙一把斩妖剑。
金潴龙拜谢、辞别恩师,长吟一声,腾空而起,乘云驾雾,飞回家乡。没回家见老爹,一刻没休息,立即钻进汩河,探寻河怪。河怪正在河底水宫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寻欢作乐。忽然,看见一条持剑潴龙杀进水宫,大吃一惊,挥刀应战。潴龙、河怪拼命撕杀,直杀得水宫地动山摇,杀得汩河浊浪翻滚,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渐渐地,河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便虚晃一招,钻进河底驳龙洞。
金潴龙持剑紧追,欲进驳龙洞口。忽然,金光万道,耀眼炫目,刺得金潴龙双目生疼,辨不清方向。进不去驳龙洞,金潴龙急得围着洞口团团转,发疯地劈砍河怪的宝座。
“哼,你不出来,我就在洞口严盯死守!”金潴龙叫板。
河怪哪敢让金潴龙进驳龙洞,只能乌龟缩头,潜伏在驳龙洞听天由命。
金潴龙寻思:“看来,我要在河底打持久战啦。这样,我就回不了家啦。为家乡的安宁,为父老乡亲幸福地生活,为给春柳报仇,就老死在河底,我也要守住洞口,把河怪困死在驳龙洞!”
想到这些,金潴龙朝家乡方向拜三拜,毅然决然地把第颗块仙丹扔出水宫。
他潸然泪下,自言自语:“爹,儿子不孝,不能给您养老终,来世我还做您的儿子……春柳,我在河底陪你,天荒地老,今生来世……”
金潴龙再也没有浮出过河面,河怪永远不敢出驳龙洞。河怪除掉,汩河两岸逐渐繁荣起来。当地老百姓,为纪念为民除害、保卫家院的丑槐,把汩河改名为潴龙河。老百姓在这条源于今濮阳县清河头乡、在南乐县流入马颊河的潴龙河两岸,种满龙头槐,逢年过节,便在丑槐钻河处烧香,祭拜他们心中的大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