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苦是一种习惯
文/王神州
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几个最习以为常的关键词“饿”,“梦”,“爱情”,“痛苦”。
曾经,我不知道饿是什么滋味,你别笑,那时候我还小,妈妈问我“饿了么?”我睁着大眼睛问妈妈“什么是饿?”妈妈被我逗得哭笑不得。生长在温饱年代里的小孩其实都不知道什么是饿,就像我,只知道我还不想吃饭,等到想吃的时候随时都有,所以从来都饿不着。后来我一直很好奇“饿是什么滋味?”于是我问了很多人,爷爷说:“饿是吃不饱饭。”奶奶说:“饿是穷。”姑姑说:“饿是肚子咕咕叫。”爸爸说:“饿是有人用铁锹来挖你的胃,一锹一锹的挖。”我吓得躲到妈妈身后,再也不敢不听话,每天按时吃两大碗饭。但是我还是很好奇“肚子咕咕叫是什么感觉,那一定很有趣吧?”后来终于让我逮住了机会,那时候我已经上小学,爸爸妈妈上班很忙,早出晚归,我得自己学会做饭炒菜,但是我很懒,爸爸妈妈买好菜让我自己炒,我趁着他们不在家就只简单炒个蛋炒饭或者泡面,那是再简单不过的。终于有一天,蛋和面都没有了,剩饭也懒得炒,等爸爸妈妈晚上回来已经饿了整整一天,早已经头晕目眩、四肢乏力、肚子叫得不行,真的好像有什么把自己的胃挖空,那种感觉难受极了。我终于明白“哦,这就是饿呀。”我对它再也不感兴趣了,傻子才会去饿自己。
梦,这个字眼本身就像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它似乎从来都不曾出现,但又好像真真切切的与我们息息相关。它来得莫名其妙,走得静悄悄,你永远不知道它是否真的来过,就像你永远不能确定水中的月是否会被划破。曾经,听别人讲述自己神奇美妙的梦时,我非常羡慕,我为自己不知道“什么是梦?”而感到羞愧烦恼。我并不是没有做过梦,只是我真的不能确定那到底是什么,它很奇妙,我感觉自己在飞,像齐天大圣孙悟空一样驾着筋斗云,我知道那时候我已经睡着了,但是我仍然能够感觉到自己在飞,我仿佛停不下来,我突然明白十万八千里并没有电视上那么快,我似乎永远飞不到不周山。后来进入青春期,我做的梦又不一样了,我梦见在一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一个丁香般的姑娘撑着一把油纸伞,与我擦肩而过,我看了她一眼,她低下了头,我分明感觉到自己的脸火辣辣的热得发慌。这些梦,我一直没有跟任何人讲,我怕大家都笑话我。直到上了大学,我独自背起行囊远赴他乡,在火车上,我做了无数个梦,我梦见故乡的枇杷树上长满了饱满诱人的枇杷,但是没有一个人去摘,我看着那些丰硕的果实一颗颗掉下来,烂在土里。我还梦见曾经的中学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它的设备条件更好了,环境也更美了,但是我却感觉很陌生,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还有,我梦见高中的学校被一群怪兽推到,挖掘机在它伤痕累累的心脏上不断地撕咬,直到它没有一点反抗的余力,接着一栋栋黯然失色的钢筋水泥躯壳从那里升起,我再也不敢相信我们曾经奋斗过的三年最美好时光竟然就是在这里。后来,爸爸给我打电话,说:“妈妈经常在梦里喊你的名字。”我给妈妈回电话的时候说:“妈,我也梦见了你。”
小时候,每到七夕,我都能听到一些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妈妈给我讲过一些,更多的是从讲古说书的老先生口中得知的。那时候还很小,住在农村,每逢过年过节或者是某户人家碰到个红白喜事,都会请讲古说书的先生来热闹热闹。我记得很清楚的是有一年中秋节前后,有一户人家刚好遇见个喜事,于是请了位讲古说书先生来,就在村头的空旷场地讲了起来,全村人都围过来看。那说书的讲的多半是些善恶终有报,忠孝两难全的故事,有人提议讲些爱情故事,于是那位老先生讲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那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但是人们依然很乐意听。而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比较完整的了解这个故事的,虽然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好,但是那时候实在太小,还根本不懂什么叫爱情。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我由刚开始看到电视上佳人才子亲嘴会脸红遮眼到慢慢习以为常,我似乎知道了些许爱情的痕迹,那是说古先生的话里表现不出来的羞涩画面感。再后来,我爱上了一个女孩,对,你没有听错,我确信那就是爱。我们真的相遇在一条小巷,但是这条小巷并没有戴望舒的雨巷那么悠长,也没有青石板和苔藓,有的仅仅只是撑着遮阳伞的比丁香还美的姑娘。她朝我微微一笑,我就被迷得神魂颠倒。自那次相遇以后的无数个夜里,她都会出现在那条小巷,我想,那一定是一场梦,她来得匆忙,逝得迅速。
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话题,那么痛苦就是逃避不了的判断题,它伴随我们的一生,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痛或不痛。曾经,我们都渴望亲情的温暖,爱情的甜蜜,友情地久天长,到后来才发现这些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时间留不住美好,永恒只存在于说出口的那一瞬间,痛苦才是与我们相伴终生的习惯。人们通常将痛苦与不幸联系在一起,而托尔斯泰又说:“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我想,每个人的痛苦都是不一样的,没有感同身受的痛苦,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细细体会。
作者简介:
王神州,在校大学生,欣颖文学社社长,热爱诗歌、书法,作品散见于校报校刊。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