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不动的寿材》
文/烟锁重楼
年前的腊月里,疫情肆虐,导致了绝大部分人都阳了,年轻人精力旺盛充沛,倒还好说,然而那些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却遭了劫,一个月时间里,村里便有近二十多位老年人,没能挺住,撒手去了西方极乐。
每次村里听到炮响,十有八九是又走了一个,闹得人心惶惶,不知道下一个又会是谁。
记得小时候,寿材都是上年岁的家里提前准备好的,还有寿衣,人一旦离世,便会通知本姓的长辈开始管事儿,人们听到炮声也会打听怎么回事,是谁家老人去世等消息,等验证完了,便会主动去主家帮忙。
几口大锅,有烧水的、炒菜的、还有压饸烙的,各司其职,丝毫都不能马虎,吃过早饭后,第一波报丧的人就派出去了,告诉人家放几天,那天埋葬,我们这里一般都是放三天,第三天下葬。第一天和第二天晚上都派人看灵,一般都是四个人,管事的会提前为这四人准备好吃的喝的,等到出殡那天,看灵的人就成了放炮的人。主家花钱雇的乐班子,每当有亲戚来到或是好友来上礼的,就会把唢呐吹奏起来。挖坟的是第二波派出去的人,一般都是八个人。吃过早饭就开始行动了,到点儿必须挖好,丝毫没有悬念。
剩下的人,有扯孝布的,书写挽联的,糊招魂幡的,剪买路钱的,一个个都是忙的不亦悦乎。最重要的是抬棺木的人都要是年轻人,四路大杠,每路杠上都是两人,共计八个人,还要做好替换的准备,所以一般不低于二十人。
等到中午一过,亲属们都来到并且也都吃了饭,喝了酒,便开始入殓,这时会有一个大嗓门的人站在高处向四周喊,起灵了呦!主家人便开始往棺材里放垫背钱,每放一个都用棉花盖住,死者多大岁数就放多少。这时,几个年轻人便迅速来到停尸板上,把死者抬起,轻轻放到棺材里,然后闪到一边,主家开始往棺材里放一些死者生前的衣物,用来堵结实尸体,使死者不能乱动,还往死者的手里放一些钱,旁边还有人用一个东西来遮挡阳光,不能让阳光照到死者脸上。一切准备就绪,管事的会招呼年轻人把棺材盖盖上,现在都是用铆隼结构,过去都是用大长铁钉,直接钉上。
外面早已有人准备好了一块石头,死者的长子手拿招魂幡,身穿重孝,跪在石头前,亲戚们则都跪在后面,哀声一片,随着里面抬棺材的人抬着棺材出来,长子便拿起死者用过的饭碗,连同里面装满的糯米,还有打狗棒,一同摔碎在石头上,然后起身向坟地出发。
路上也不知道要换多少次抬棺材的人,路近还好些,远的地方真是要命,传言抬起了就不能落地,一直到到了坟地,把棺材放到里面才行,主家的人和亲戚围绕着坟地正转三圈,倒转三圈方才结束,这时长子会站在坟前,看一看方位是否正确,一切妥当,还要亲自铲三铲土到坟里后,众人才开始七手八脚的埋坟。等一切都差不多了,管事的会向四周宣布,主家谢孝,才算真正结束。
回想起过去,若是现在仍是那样,那可就真抬不动了,因为根本找不到那么多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的,如何去抬?还好现在发展到了一条龙服务,根本用不了几个人,挖坟一个勾机就行了,做饭的最多四五个人也就足够了。
时代在发展,农村也和过去不一样了,尤其见了去年年前的情景,不由得悲从中来,我们匆匆忙忙来世间一趟,到头来却不知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