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户糊纸纸在外
孙 文

作者简介:孙文,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省诗词协会、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研究会理事,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出版代表作《穿越心灵的步履》,曾任哈尔滨市解放70周年纪念文集《传承与传奇》副主编。曾任哈尔滨市委史志和齐齐哈尔市建党百年征稿评委。有诗作选入《燕京中国精英诗人榜》《中华诗人年鉴》《当代中国诗人精品大观》《黑龙江当代诗词•男子百家》。作品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民兵》《中华诗词》《新时代党建》《诗词月刊》等,征文曾获得相关奖项,获“雅韵精华•诗会百家”诗词一等奖,《联斋》优秀诗联家等。

西江月·窗户糊纸纸在外
木框窗棂糊纸,麻油瓷碗生图。阳光射线影何如。能辨来人脚步。
挡住寒风施孽,笑迎骤雨丢珠。一年四季不言孤。两眼专情眷顾。
踏着岁月流淌的浪花逆流而上,我看到了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早已绝迹的东北“窗户糊纸纸在外”。
在土坯房子篱笆寨里,少不了窗户糊纸纸在外的点缀。于是,我仿佛看到了东北地区那幅土香土色的民俗画。
我不禁感叹,上苍给予的这一姻缘组合。窗户糊纸纸在外好似白皙少女的脸庞,篱笆寨又似少女身上摆动的花裙装,土坯房子就是那英俊的小伙子。一对如胶似漆的恋人,形影相随,唇齿相依,执子之手,不离不弃。冰霜雪雨苍老了岁月,但不变的是原汁原味的情感,不老的是那特有的风韵。
当你推开木杆当框柴草编织的院门,穿过篱笆的影子,来到土坯房前的时候,最打眼的就是窗户糊纸纸在外的这张俊俏的脸庞,房盖上的苫房草如同梳理整齐的秀发,房檐下黄土墙上挂满一串串红的、黄的、白的、黑的各式各样的干菜和生活生产用的小物件,犹如女孩子头上的饰品,使人在自然、干净、简朴中,感受到珠联璧合的外在美。
在我的记忆中,当年我家在乡下住的时候,一连脊七间房子,我家与对面屋邻居各住一间半在紧东头。房子的窗户分下半部和上半部两大扇,下半扇窗户的窗棂较宽,上半扇窗户的窗棂较窄,除了下半扇窗户偶见中间部位镶一块玻璃外,全部是窗户纸糊在外。上半扇窗户有凸放在窗户框的槽里面,往里开,挂在系在檩子上的木钩上,也可摘下来。下半扇的窗户,是插在窗户框槽里面的,摘窗户十分方便。夏天里,赶上好天气时,摘下窗户,和小伙伴坐在窗台上玩,有时还团泥球,晾干后打弹弓用。白灰色的窗户框,磨圆了棱角,布满了疤痕,在风霜雪雨中走过一年又一年。母亲按惯例春秋一年两次糊窗户,细心去掉每一个窗棂格子上陈旧的窗户纸,然后抹上糨糊,就像换季衣服一样再糊上新的窗户纸,给老屋、旧窗、农户带来一丝新意。
当你走进土坯房的屋内,女主人总会一边“三大爷来了”“他二婶来了”“他老叔来了”热情地打着招呼,一边连忙让座儿,叫你坐在炕沿上,或把你让到火炕上盘腿坐,再点上一袋旱烟吧嗒吧嗒地抽起来,唠着家常嗑。那时候,你一定会不经意地朝着屋里最亮堂的窗户上看一眼,或许你会惊奇地发现,虽然阳光无法透过窗户纸直射进来,但窗户纸在外面如同银幕般的衬托,使里面的窗棂格子或十字形、口字形、吕字形、回字形、多口形、菱角形等图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在分享窗户糊纸纸在外的工艺美的同时,你一定会感慨地说:“这窗户糊纸纸在外,原来是‘包子有肉不在褶’啊”。
窗户糊纸,在远去的年代里是件极其普遍的事。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里看到,在关内直至南方,房屋大都在窗前建有长廊遮风挡雨,窗户纸都糊在里面,精细窗棂格子图案露在外面,直观地显现出一种外在的美。而东北地区土坯房子的房檐很短,假如窗户纸糊在里面的话,夏季风雨来了直接打到窗棂上,雨水就会慢慢地沿着窗棂格子的缝隙渗透窗户纸,腐蚀窗棂的木料;假如冬季寒风凛冽,雪花飞舞,窗棂格子上一旦积雪,不仅影响屋内的亮度,而且除掉上面的积雪也十分困难,加之屋里火炕、火盆取暖,里外温差较大,屋里的温度由窗户纸传导会融化外面窗棂格子上的积雪,也同样会浸湿窗户纸、腐蚀窗棂木料。所以,东北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一改常态,使出了绝招,把窗户纸糊在了外面,用鸡毛绫子淋上一点麻油,不仅可以防水耐用且屋内亮度好。这样,可以更好地遮风挡雨、抵御冰雪,延长窗户的使用寿命。通常春秋两季都要重新糊窗户纸。窗户纸是否完好,也是衡量是否正经过日子人家的一个标志。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