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云
自从与学梅姐姐亲密无间的彻夜畅谈,终于获悉了李学海为何中断通信联系五年之久的真正原因,让柳箐感到异常兴奋之外,又更加增添了对远在万里之遥献身科技事业的恋人的思念之情。学梅姐姐临走之前,曾承诺一定要想办法与杳无音讯的学海弟弟取得联系,让这对有情人重新接续鸿雁传情之便。直至中秋节的前夕,柳箐终于收到了李学海来自大洋彼岸的一封书信,见信如见面,激动不已的她,如饥似渴地逐字逐句拜读信的内容,迫切聆听他那久违了的亲切心声。
柳箐班长:您好!
一别十四年之久,至今仍未再次相见,你我都甚感遗憾,仰天而嘘。是姐姐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我详细讲述了您的感人事迹,你为了我,宁愿忠贞不渝的苦苦等待,默默承受无尽的情感煎熬,不惜逝去宝贵的青春年华,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浩然壮举和高尚情操,让我不由得肃然起敬为之动容,更令我感动不已又深感不安。为此,我要真诚地向您表达深切歉意:这些年让您受苦啦!对不起,请接受我的崇高敬意!
中国人历来有着眷恋月亮思念亲人的浓郁情结,每当漂泊在外的游子思念祖国、思念亲人、思念朋友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地举头仰望一轮皓月,寄寓思念之情。此时此刻,我虽然身在大洋彼岸的异国他乡,可是我的心中却在眷恋着故乡的皎洁明月,清澈似水的柔美月光,使我不由得回想起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回溯那段难以忘却的中学时代,常常让我产生出充满着五味杂陈的思想感触。在那段“读书无用”的蹉跎岁月里,我们无疑是可悲的亲历者同时也是无辜的受害者,它摧残了天真无邪的清纯心灵,扭曲了明辨是非的价值取向,使得一代莘莘学子白白失去了宝贵的读书学习的最佳时光抱恨终天。值得欣慰的是,你我虽然相识在那段峥嵘岁月,但却保持了独立特行,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逆水行舟,在风雨中与坎坷命运抗争。尽管,这条逆势而行的人生道路曲折艰辛,为之付诸心血奉献青春,但是,这样的付出和奉献是值得的,它让我们的人生经历殷实厚重,积淀了丰厚的生活阅历,收获了丰硕的学业成果,是有着特殊的人生意义的,为此,我们回首往事感到无怨无悔。
这次在美国的学术访问期间,让我亲眼目睹了美国在科学技术、经济基础、民生改善诸方面取得的现代文明成果,与此相比,我们的古老祖国与这些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差距,使我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远远落伍感到无比痛心和于心不忍。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祖国繁荣强盛了,中华民族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之林;才能在国际的政治舞台上具有话语权和强烈的感召力;才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身居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才能堂堂正正引以自豪过着有尊严的幸福生活。面对弱肉强食的严酷现实,作为有骨气有血性的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怎么能够甘于落后、麻木不仁、坐以待毙呢!我们只有更加激发起强烈的民族感和爱国心,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奋勇追赶,才能重振绵亘五千年文明的泱泱东方大国的英姿雄风。令人振奋的是,今天的中国像惊醒的睡狮一样,精神抖擞,再次向全世界发出了震耳发聩的强烈怒吼,从此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的激昂号角已经吹响,科学的春天已经到来!如今建设四个现代化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就要有年轻一代人承接担当,我感到无尚荣幸和无比自豪。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我们必须要发扬“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必须要脚踏实地付出百倍努力奉献毕生精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不辜负新时代的殷切期待,将美好的梦想变成辉煌的现实,空喊误国,实干兴邦。
人的而立之年正是一个人精力充沛建功立业的黄金时光,尤其在当今百废待兴青黄不接的转型时期,强烈的事业感召力,容不得我停下脚步从容思考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的人生大事。特别是,我这个人禀性有些古怪,总是执著地追求人生理想,把事业和工作看得高于一切,单位的同事们为此不可思议,常常把我视为“拼命三郎”。组成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庭,是需要夫妻双方互敬互爱共同承担社会义务和家庭责任的,可是,我这个人的最大弱点就是不懂得关心和照顾别人,处理家庭事务的能力很差。如果,期许让别人一直为自己做出个人牺牲,这样的自私做法太不厚道,是不会给所爱的人带来终身幸福的。经过慎重考虑,我觉得我们成为牵手到老的终身伴侣是不合适的,因为,我这一辈子注定不会给您带来幸福和快乐,勉强走到一起只会给您带来无尽的精神痛苦,带来终身遗憾的。我做出这样不尽人情的突兀决定可能会使您感到尤为失望且痛苦不已,但是长痛不如短痛,希望您能够理解我的这份无奈心情,请不要再为我做出无谓的牺牲了,我衷心地希望您能够坚强起来,尽快从我的阴影中走出来。世上优秀的男青年有很多,希望您抓紧时间牵手一个能为您带来幸福的人生伴侣,我衷心为您们祝福。
我这一辈子能够结识像您这样的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红颜知音已经心满意足啦!……

李学海这封充满激情洋洋洒洒的书信,让性情温婉而又执着的柳箐,一边通过信函聆听久违的心上人推心置腹的心灵倾诉,一边禁不住被汨汨流淌的泪水模糊了双眼,泣不成声,思绪紊乱,此时触动的情思是心潮澎湃或是大失所望,连她自己也无法辨别清楚。期盼已久的这封书信,并没有给她带来意想不到的莫大惊喜,除了心灵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外,反而让她深深陷入了极度矛盾的困惑之中。
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她一直是把李学海视为心目中崇拜的青春偶像和学习楷模,从而仰慕他的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敬佩他的胸怀鸿志富有远大抱负,尤其让她另眼相看的是,李学海在人生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不畏艰辛勇攀科技高峰的崇高事业,甘愿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辛勤劳动和心血汗水,无愧于复兴中华伟业的国家栋梁和负重前行的时代强者。如今,真正要选择他作为自己托付一生的终身伴侣,正如李学海在书信中思考的那样,就意味着她今后的人生将要承担起相夫教子的繁重的家庭责任,可能要面临着更多的巨大生活压力、夫妻情感磨合以及来自社会、家庭、工作相互之间的严峻挑战,这无异于是面向未来的最艰难的人生抉择。
接下来的日子,使得柳箐执着的情绪突然变得优柔寡断,再一次遭受到更加痛苦的精神煎熬,面对自己期盼已久的终身大事何去何从,不得不陷入了无尽的前思后想,经历着反复权衡的思想考量。她扪心自问,自己这么多年甘愿独怀痴情、空守寂寞、遭受相思之苦,究竟为的是什么?难道只是因为心血来潮自作多情或是矫揉造作徒为虚名呢?在万籁俱寂的漫长深夜里,难以入眠的柳箐,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拜读着李学海的书信,从中不断领会他的深厚的思想内涵,感受着他那份精忠报国追求崇高事业的家国情怀,感悟他那舍生取义鞠躬尽瘁的人格魅力。
柳箐又一次回想起了张大千与李秋君传为佳话的爱情故事,这段才子与佳人纯粹的情爱经历,曾经令她砰然心动为之倾倒。李秋君出生于浙东巨富家庭,自小饱读诗书又颇通琴棋书画,张大千因绘画才气与李秋君之父结为忘年之交,并在出道之初得到其厚待,邀请居家做画,从此,与才女李秋君一见倾心。二人年纪相仿,情趣相通,大有相见恨晚的遗憾,从此,他们因钟爱绘画相互结缘。无奈,张大千早有家眷,可是,李秋君追求的是纯粹的爱慕,是作画论道相知相惜,虽然没有举案齐眉,但却以另一种方式相伴左右。画坛奇才张大千与红颜知己李秋君自1949年分别之后,再未见面,虽因张大千终身未嫁,却将一生的痴情付诸于画里。1971年,李秋君去世,张大千八年后谢世。一幅旷世力作《苍莽幽翠图》,从而曝光了这段旷世绝恋。
重温这段令人赞美崇尚的旷世绝恋,是李秋君感人至深的一生忠贞不渝的情爱经历,深深感染了柳箐的纯洁心灵,促使她最终下定决心,将义无反顾把自己的情感和生命全部奉献给李学海。她的这种现实版的旷世绝恋,将淋漓尽致地抒发出忠贞不渝的真诚情怀,更加生动诠释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传颂千年的爱情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爱情绝唱诗将执著之爱、不渝之情、缠绵之思、凄切之苦、永恒之盼的圣洁爱情表现得极为真切,让人们无不敬畏纯粹爱情的壮美!


作者简介:李云,网名:宏升、沧海起云帆,祖籍山东省海阳市。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80年代初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长期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和企业管理工作,积淀了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生活阅力。自学生时代酷爱文学艺术,读书和习作一直伴随着心路历程同行。2017年在《河南人民岀版社》岀版了原创文学作品《岁月的印记》小说集,2021年11月在《纵横小说》网站发表连载长篇小说《生命礼赞之岁月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