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尘文艺 第819期

七律.探梅
文/李章海(江苏盐城)
宴罢元宵念清友,孤山脚下探梅花。
横枝翠蒂含香露,满树丹心凝紫霞。
傍水数行抽嫩节,朝阳一点吐奇葩。
玉妃羞涩半遮面,静候佳期斗丽华。
癸卯年正月杭州
七律·节日逢友醉酒
文/荒山野樵
老友相逢对酒杯,不由弄兴手端来。
华灯远望迷街巷,明月高悬映壁台。
窗外歌声侵两耳,楼头霓色染双腮。
数巡筹令频催醉,形态狂颠类似孩。
七律·早春料峭
文/荒山野樵
嫩寒料峭扰初春,外出还须保暖身。
冰雪虽消冬日旧,枝芽待发仲年新。
晓听林畔早醒鸟,昏看街头披暮人。
岁月无声今又去,方知庸众是过宾。
立春
王建华(河北承德)
风和日丽贺升平,绚烂烟花紫气盈。
阆苑红梅真溢韵,枝头喜鹊好调情。
冰融柳岸苍鹰掠,雨润田畴沃土耕。
明媚春光添景秀,精神焕发欲郊行。
七律·迎春花(三)
文/梁文君
棱条有意接韶光,覆雪凌寒信守常。
灼灼玲珑舒玉洁,戋戋点缀簇金黄。
赊来暖日孤诚著,借得熏风活力张。
染扮新春堪第一,纯心尽早献芬芳。
过客
心尘
行程历事任时斜,随看新鲜成落花。
奔走经年无好计,艰难合众弄天涯。
风来相逐常吹夜,言语何闻正贵家。
只道今生皆过客,飘萍亦慕宇边霞。
梦游
文/平成斌
昨夜故乡游,暌违五十秋。
谁言难鼓棹,为笑错登楼。
无奈青春去,惟将白发留。
惊心问童子,不识是何由。
早 梅
文/陈小燕
园中几树梅,树树绣成堆。
远望红霞染,近看黄蕊开。
游蜂巳然醉,戏蝶未曾来。
淡淡香如故,随风送入怀。
2023年2月10日
七绝•道
文/张东律师
混沌乾坤灵盖开,众生好似一尘埃。
浩然之气走正道,步步禅心不是呆。
七绝•老婆
文/张东律师
洗衣做饭续茶杯,白夜连天永久陪。
一缕春风开万朵,闻香还是那枝梅。
七绝.春寒
文/张东律师
万丝烟柳寄愁意 ,几柱冰弦奏冷音。
花恨余寒春未醒,谁堪送暖入吾心?
雪梅
文\竹韵斋主
幽香一缕伴黄昏,鹊踏枯枝无了痕。
寂寞何须生怨语,凛冬傲雪笑王孙。
七绝 盼春
文/金菊凝香
堤柳轻摇逐日新,风梳雨洗抖精神。
垂丝几欲嬉流水,只欠枝头一寸春。
一
堤柳轻摇逐日新,枝头百鸟放歌喧。
冰河初醒春心动,醉荡兰舟酒溢樽。
二
风梳雨洗抖精神,草长莺飞惬意存。
瘦柳垂丝柔试水,回巢紫燕梦重温。
三
垂丝几欲嬉流水,雾柳朦胧露醉痕。
喜雀欢飞唤桃放,寒鸦入水试风温。
四
只欠枝头一寸春,风吹柳摆地留痕。
万枝萌发鹅黄嫩,老酒斟杯岁月吞。
【点绛唇】恭喜爹爹获奖
风彩
金鄂文坛,欢声阵阵欢千古。文人笔下。墨洒桃花雨。
获奖若干,多次台中举,借歌赋,鸿天福宇,祝贺三山主。
如梦令•喝酒
文/张东律师
常忆扎啤摊处,几个哥们比武。掷色子狂欢,以划枚论赢数。呕吐,呕吐,掀起几多情愫。
浪淘沙•禅心
文/张东律师
幽韵梦中寻,仿佛亲临,风悽引得意沉沉。飞雪迎春春更近,柳岸莺吟。
天籁抚瑶琴,酒盏孤斟,念书里意远槃深。居陋室天牛积栋,凡骨禅心。
念奴娇•磁县贺兰山怀古
文/张东律师
牡牛奔涌,贺兰怒、前宋谁人还醒?浪拍南人,言道是:鹏举前头得胜。土石丘堆,东流水去,积起千重岭。江山残壁,夕曛多少阴影。
追惜南宋初年,岳家军大捷,山河中兴。一杆神枪,金术闻、惊颤心寒交颈。故里今游,人人应笑我,已知天命。人生何欲,法治平等公正。
水调歌头•走进春天(新韵)
张杰(黑龙江)
莫须悲白发,日日北西东。
池边归鸟,翻飞随我向前行。
杂树小溪风月,缺我焉成风景?
大笑唤新逢。
老来浑难晓,职后更情浓。
懒回顾,随水逝,铸年庚。
庸庸尽去,不必留意笑诗翁。
今古雄豪留迹,南北河山有景,
休道了无踪。
骀荡东风至,送我到新层。
最高楼·过
心尘
灯节历,冰镜复残贫。星渺渺,意真真。古今月是天中现,浅深情恋爱浓亲。草贪青,花扮靓,物倾珍。
凉阁榭,泉喷分玉碎。俗事里,利唯贪欲贵。思俏丽,叹娇人。追原恰似求欢后,溯回原自逐情循。展眉斜,伸手紧,梦心堙。
<毛滂(微雨过)>
🌹🌹🌹🌹🌹🌹🌹🌹🌹🌹🌹🌹🌹
童话小辑
梧桐影
文/童话(山东)
之一
斜倚阑,天将暮。
携手并肩如鸟还,花前月下双栖宿。
之二
须发苍、光阴泣。
荒渡野滩衰草悲,残碑字字斜阳里。
上元闲咏
文/童话(山东)
闲吟柳永词,怯怯拂寒枝。
是夜灯如海,齐观玉兔移。
对联一
文/童话(山东)
冷月一盘,花灯万盏,交相辉映明盛世
人流如海,大展神威,绣口锦心显神通
横批;众望所归
对联二
文/童话(山东)
火树银花送瘟神,万众一心
奇思异想猜妙对,举国同庆
横批;苦中作乐
🌸🌸🌸🌸🌸🌸
游春
文/童话(山东)
日照清波疑在梦
风抚弱柳袅婷婷
徜徉于春天的褶皱里
与青山绿水融合
忽而向东
笑意盈盈唤黄鹂
忽而向西
以水为镜赏自我
痴望雁字北飞回家园
喜摘枝上春色一朵朵
柔声慢吟春之歌
青山侧目
流水唱和
(改于2023/2/11)
🌹🌹🌹🌹🌹🌹🌹🌹🌹🌹🌹🌹🌹
●会理石榴(之七)
文/若槃
你问,是想念石榴还是想念你呢
就像在问
是想念石榴的叶,还是花
是想念枝头缀满的
一颗颗石榴
还是背后的河流山川
群山围绕的小城,在蝉鸣里入静
而悬挂于体内的那颗石榴
该如何作答——
迟迟无法开口
谁看见它满腹晶莹
一粒贴着另一粒
柔软的籽,被甘甜的汁液
包裹于时光微微苦涩的皮下
🌴🌴🍀🍀🍀🍀🌴🌴🍀🍀🍀🍀
盛夏(五)
于公谨
很想要知道蛇岛在什么地方,依旧改变不了天气的炎热,还有阳光里面所含的威慑。
夏日的早晨,旭日的吻,总是会来的很早,也是会带着烟气的缥缈,在不经意地散落着,在不经意地周旋着。
也可能是睡梦中,或者是带着几分思绪的朦胧,就可以听到母亲的声音,在忙碌着,唠叨着。父亲起得有些晚,出去干活,然后回来,就骑车上班。母亲也不知道会去什么地方,在那里开始她的匆忙。
说实话,夏日很少会看到阳光从东方升起,冬日则是经常看到。只是冬日的寒潮,并没有留下多少美好,而夏日的欢笑,则是可以像波涛,不断荡漾,不断流淌。
起来的时候,会拿起书,看一会儿,然后就出去,挑水浇灌黄瓜。然后回来,开始吃饭。这是一天的开始。
孩子的世界,并没有什么复杂,也没有什么困难的挣扎,有的是稚气的跳脱,还有年少的交错。蝉早就叫着,呼喊着,催促着。当然,我不可能是知道蝉叫什么,为什么叫,也不可能会考虑蝉的感受,或者是说蝉的经历。
弟弟吃完饭,就会出去玩;妹妹也是这样,会早早出去,不知道去向。他们不到中午,是不可能会回来。
我是不可能会出去,毕竟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只能是留下看家。如果母亲回来了,就会出去玩。母亲没有回来,通常我是在家里。这个时候,也是很想要出去玩,却还是玩不了,不可能会扔下家,不管不顾,就出去。
吃完早饭,回到炕上,继续看书。看累了,才会去后院,后院的后面,就是后山,一个缓缓的斜坡,斜坡也是山的一部分,原来是树木茂密,后路就逐渐的,树木被看光了,成了光秃秃的存在,也是有些叹息。即使是这样,很多人也没有放过树木的其它部分,也是开始把那些木头的根部挖出来,当做材烧。
我们家毕竟是农民,看到了山是秃头的,斜坡也是秃头的,就想要种上庄稼,就开始整理土地。不可能会是一年整理完毕,而是经历几年才弄完。现在回想起来,具体是经历了几年,就不记得了,只是记得,原来有一个坟地,在邻居的后院,结果是,这块坟地很快就不见了,成为了邻居家的土地。
为什么会记得坟地?
因为我很害怕坟地,毕竟很多的故事里面,都有鬼神的。不知道为什么,尸体总是会和鬼神联系在一起,具体是为什么,就不知道了。
所以,坟地什么时间被平,我是不知道,也不记得,只是记得,坟地没有了。
🌹🌹🌹🌹🌹🌹🌹🌹🌹🌹🌹🌹🌹🌹
押韵、平仄、孤平、挤韵、撞韵等规矩,格律诗必须都要严格遵守?
格律诗包含绝句、律诗、排律等,格律诗在初唐已现雏形,到盛唐逐渐走向成熟,并创造了格律诗历史上唯一的巅峰。
尽管巅峰不再,但后世对格律诗的研究却一直未曾停止,除了总结、继承盛唐格律诗已确定的规则、规律外,也在不断创造新的“术语”和规则,此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那众多的格律诗规则中,哪些必须遵守?哪些可以置之不理?本文就此话题展开分析,得出结论。
01
押韵
诗又称为“韵文”,押韵是诗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唯一本质特征,因此诗必须押韵,不押韵者不能称之为诗。若抛除押韵,诗就会和其他文学体裁混为一谈。
作为诗的一种,格律诗当然也必须押韵,格律诗押韵遵守程度:
五星★★★★★
关于不押韵者不能称之为诗这一观点,个别网友并不认同,并举了《诗经》、《离骚》、《将进酒》、《登幽州台歌》、《乐游原》等例子,试图驳倒我这一观点,但很不幸,以上这些诗都是押韵的,只是这些网友不懂古韵和今韵并不完全相同而已。
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有网友认为不押韵,其实在平水韵中,“来、回”同属“上平十灰”,“回”读huai,这句很明显是押韵的,整首诗也是押韵的,只是有换韵而已。
现代诗已经被玩坏了,不谈也罢。那有没有流传下来的古诗是不押韵的?
至今我还没有发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看能否找到一首不押韵的古诗。
02
平仄
平仄是格律诗与古体诗的本质区别,古体诗可以完全不用考虑平仄,但近体诗则必须要考虑,平仄遵守程度:
五星★★★★★
是否懂平仄是格律诗是否入门的关键,有些人喜欢写诗,但就是弄不懂平仄,也没关系,写古体诗就好了,古体诗也可以写出精品。
平仄的目的是使诗读起来抑扬顿挫,格律诗的平仄大体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并严格遵循句内平仄交替、联内相对、联间相粘的规则。
03
对仗
对仗是一种声律和格式美,绝句完全不用考虑对仗,但律诗、排律则必须考虑。律诗至少颈联需要对仗,没有特殊原因,在不因形害意的情况下,颔联也尽量对仗。排律除了首联、尾联,其他各联都要对仗。
针对律诗和排律,对仗遵守程度:
四星半★★★★☆
04
孤平
针对孤平的定义,现尚有争议,普遍的观点是格律诗“平平仄仄平”句型中(七言句看后五字),若首字由平变为仄,即成为“仄平仄仄平”句型,则犯了孤平。此时可以拗救,即将第三个字由仄变成平,成为“仄平平仄平”句型,则无碍。
自唐代以来,诗人们一直都在刻意避免孤平,大家可以留意一下自己所读的格律诗,是否能找到犯孤平的?有,但极其少。可见“孤平”属于诗病,孤平遵守程度:
四星★★★★
孤平有何危害?一般的观点是认为平音上扬,读来慷慨、激昂,因此诗中应多用平音字,孤平有碍声律美。
05
三平尾
若格律诗某句后三个字全为平音,则犯了“三平尾”。三平尾有何危害?一般认为三个平音连在一起缺少变化,读起来单调,抑扬顿挫效果大打折扣,同样有碍声律美。
唐朝以来诗人们同样在刻意避免“三平尾”,出现三平尾的诗句少之又少,故属于诗病。三平尾遵守程度:
四星★★★★
06
三仄尾
若格律诗的某句后三个字全为仄音,则犯了“三仄尾”。三仄尾的危害基本和三平尾一样,但因为“三仄尾”出现在非韵句中,对诗声律美的影响要比三平尾小的多。
在唐朝时,很多诗人并不把“三仄尾”看作诗病,犯三仄尾的诗句非常多,例如下面的名句:
“潮平两岸阔”、“江流石不转”、“相看两不厌”、“清晨入古寺”、“山光悦鸟性”等都犯了三仄尾。
可见诗句中出现三仄尾实属正常,但有一点要注意,三仄尾之前的那两个字一定要是平音,比如“潮平两岸阔”中的“潮平”、“江流石不转”中的“江流”等,这也是出于声律美的考虑。
格律诗三仄尾的遵循程度:
二星半★★☆
07
挤韵
何为挤韵?一般的看法是诗中用了和韵脚相同韵母的字,即称为挤韵,不管这个字在诗中哪个位置。例如“风吹一夜满关山”,“关”和韵脚山韵母相同,所以这句挤韵了。
挤韵是清朝或以后方出现的术语,属于后人给格律诗加的枷锁,可以不用考虑。因为一是挤韵未见危害;二是唐、宋诗人从不避讳挤韵。挤韵的遵循程度:
半星:☆
本来挤韵完全不用考虑,应该是0星,但考虑到应避免“积极急及鸡”这种整句韵母相同的极端句子出现,所以给了半星。
08
撞韵
所谓撞韵,是指诗中不押韵句的句末(白脚,例如绝句第三句),用了和韵脚同韵母但平仄不一样的字。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白脚“岸”和韵脚的韵母一样,但平仄不一样,所以犯了撞韵。
和挤韵一样,撞韵也是清朝老学究们给格律诗套上的枷锁,可完全不用考虑。因为一是撞韵未见危害;二是唐、宋诗人并不避讳撞韵。
撞韵遵循程度:
0星
好了,关于格律诗押韵、平仄等声律方面的规则就全部讲完了,重字、四平头等和声律无关,而和诗意有关,所以不在本文讨论范畴。读了本文,对写和欣赏格律诗应该会有裨益,针对“押韵”等规则遵循程度的星级评定,在写诗时可以作为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