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灯火
文/梵疏影
晚霞褪去半空的余晖,启明星开始点亮那片天际,黑夜的幕布降临,掩去太阳的光芒,整个大地都被星空笼罩,寂地无声。这时候,万家灯火几乎在一瞬间点亮,让这片安宁的空间晕染一抹抹的温暖,让这寂静的时空静止、凝固成一个个永恒绽放的姿态。万家灯火,流光溢彩。对于我来说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在这万家灯火中,有一盏灯是在为我点亮,为我守候。
灯火,我想不管是灯还是火,其实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灯、这些火所带来的明朗和温暖。我见过的,至今记忆犹新的最盛大的一场烟火,是在年末,又是在年初。小时候总喜欢绚烂漂亮的东西。过年时,一盏烛火的光芒从红艳艳的灯笼里穿透出来,将整个屋子都渲染成红彤彤的,漂亮得梦幻,漂亮得不可思议。我们从白天等到夜幕降临,那时候我们是那么耐心,那么期盼,耐心地等待着黑夜的来临。我们看着皓月当空,看着月亮的银辉倾泻一地,看着月亮的余辉直直的照进屋子的天井,将整个天井都铺上皎白的月光,然后迫不及待的将早已买回的烟火抬到天井里,或抬到门口,小心翼翼地点燃之后就找个视野空旷的地方等待着,等待着一场盛大的烟火。
短暂急促的声音之后,便是巨大的轰响,随之而来的整个天际的光明。烟火将黑色的夜幕点缀得更加璀璨、明亮。烟火映照在我们的脸上,将我们的笑容显得更加灿烂明媚。神龛上燃着的蜡烛,摇曳着摇摇晃晃,从夜幕燃到黎明。守岁的一整晚,我们或回忆,或憧憬,或睡眠,或清醒。我们都笑着告别昨天的回忆,笑着迎接明天的梦想。那时候还小,没有太多的情绪和复杂的想法,我知道的就是新年会有新衣服,有好多好吃的,有压岁钱这些简单的事情。那时候简单的幸福,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能清楚的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夜,暗的深沉;灯,亮的明媚。身处于黑夜,那种只身一人在黑暗中的心情和感受却是更加清晰。
孩时的一天晚上,妈妈像往常一样哄我入睡。原本我以为我就会这样一夜无梦直至东方夜白。可是那天晚上,我半夜从睡梦中迷迷糊糊醒来,醒来后叫了声妈妈,没有听到妈妈的答应,然后摸摸身边的位置,空空的。只有我一个人,只有我一个人在这片黑暗中,其实不全部是黑暗,盈盈的月光从窗子里透进来,在窗子前遗落一地的光辉,投射出的影子更是清晰。年幼的我如何懂得欣赏这一抹月光,也不知从哪里突生出来的委屈和害怕凝聚在胸口,蓦然地就哭了出来,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去除心中的委屈和害怕。但是哭得越是大声,就越显得周围的环境是那样的寂静,寂静得让人害怕。妈妈听到我的哭声之后,也赶忙过来看看我。灯是在一瞬间亮起来的,照亮整个房间。也就是在一瞬间,我觉得这灯火、这光明是多么的可爱。看到妈妈来了,我的眼泪来得更急更凶猛了。妈妈只好抱着我轻抚着我的背,哼着那首我喜欢的歌谣安慰我。
在长大些,家境也比幼时好了些,爸爸就在家门口安了一盏灯,每当夜幕降临,那盏等就会亮起来,照亮整个巷道。每次去外婆家都会玩到晚上,回家时外婆都会说送我回家。我觉得我已经长大,所以拒绝了外婆。外婆不放心,就说:“我送你到路口,看着你进去。”然后一手牵着我,一手拿着手电筒走进了那片黑暗中,手电筒的光环绕在我们周围,将我们笼罩在一个晕黄的环境当中。外婆一边走一边说:“慢慢走,外婆在看着你,遇到狗不要跑,不然狗会追着你的知道吗?”
到了路口,我一个人拿着手电筒走在前面,我的前面还有拉长的我的影子,那时候外婆在我的身后投射出的光。我一个人走得稳稳当当,安安静静。因为我知道,我的身后,有外婆在看着我。
走过了一段甬道之后,就到了家门前的路口,这时候,家门口的灯已经亮起来了。我将手电筒熄灭,一跳一跃地往家门口走去。影子在身后被拉得老长,跟随着我一动一跳的。还没走到家门口,就看到晕黄的灯光下站着一个人,那是妈妈。我不紧不慢地走到妈妈面前,挽着妈妈的手臂,走进洋溢着欢笑和幸福的家。
现在回想着的那些过往的回忆,总是会显得弥足珍贵,它们就像是珍珠一样,闪烁着惊艳的光芒。无论我走得有多远,只要我一回头,就能看到它们,让我心生出浓浓的暖意和幸福。
随着时间的流淌,我们逐渐长大。长大之后,我们不得不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四处奔走,四处流浪。经过一个个的城市或着乡村,流萤和灯火,在黑夜里半明半昧、或明或暗闪烁着不一样的华彩,在安静的夜晚晕透着一种叫做幸福,叫做温暖的气息。可是,我不过是一个过客,我所看到的这样灯火,没有一盏是属于我的。从夜幕到天明,看着他们热闹,看着他们喧嚣,我任然是孤身一人。看到这些,心中不免感到有些孤单,但仅仅是孤单而已。因为我知道,无论我身在哪里,无论我远之何方,在这片夜空下,有一方故土会一直等我归去,有一盏灯火会一直因我而亮。如此孤身一人,我还是能感受到温暖的,因为,家并没有因为距离而遥远,而是在我的心中凝成为永恒。
每次我离家时父母总会说,开心点,没多久就会回来了不是吗?是啊,无论我离家多久,无论我离家多远,家是我无法割舍的结,家人是我永恒的眷恋。每一次远行,都能让我学到一些东西,它们能给我了远行的理由和意义。我知道,我不可能永远躲在妈妈的怀里,不顾外面的风雨。我,终究是要长大的;我,终究是要独自飞翔的,带着家人的期盼和思念飞翔。
四处流浪的游子千千万万,我不过是着千千万中渺小的一个。从这个城市到那个城市,不过是为了生活,为了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远行的理由,但是否每个人都有归去的念想?我不知道他人的想法和打算,我只能坚持我自己的想法,并且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我无法想象家人等待游子归来时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情,我无法想法圆桌上摆着却无人端起的碗筷是什么样的寂寞,是煎熬,是遗憾,是难过,是委屈?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做到了吗?每周一个电话就能让家人放下牵挂?一条微博就能让家人知道我有多爱他们?我能做的只有这些了吗?我现在所做的这些都足够了吗?不,这些都还不够。我要将妈妈轻轻拥入我的怀里,就像儿时她拥抱着我那样,和她讲诉我的爱情;我要把爸爸的手紧紧握住,就像儿时他牵着我的手走过每一条路那样,告诉他女儿已经长大;我要和他们守着一盏灯,和他们围在饭桌前吃一段温馨的饭,和他们在电视机前细数往日那些破碎的时光,将他们一一拾捡并妥为珍藏,我会轻轻拂过他们的鬓白,抚平他们眼角的皱纹,握着他们的手告诉他们我从未离开,从未远去。
渐渐远去的灯火,凝成一个寂寞的星点,最终消失不见;渐渐远去的年少,幻化成一道斑驳的微光,最终流失在时间的河里;渐渐远去的人,汇聚成一颗颗晶莹的泪珠,最终只是无语凝噎。那些灯火,那些年少,还有那些人,该怎么挽留?该怎么珍藏?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一开始我并不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只是随着后来走的路远了,遇见的人多了,看到的事多了,就越能让你知道你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就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旅行,别忘了旅行的意义;远行,别忘了远行的意义。不管身在何方,都应该始终记得远方的家,远方那盏独独为你而亮的灯火。于我来说,仅管前面有美味珍馐,我喜欢的依然是妈妈煲的一盅热汤;仅管前方灯火辉煌,我眷恋的依然是家里的那盏灯火;仅管前面热闹繁华,我牵挂的依然是家里等待我归去的家人。
家中的那盏灯,家里的人,在为我守候,在等我归去。我一回头,就能看到它在黑夜里透出的光芒。远方有家,家在远方。远方不远,家在心中。
作者简介:
梵疏影,江山文学网清晨文学社编辑、写手。不少作品发表于江山文学网,曾获2015中国当代大学生文学作品大展赛(诗词歌赋类)优秀奖。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