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野欢歌
文/陈茂声
世纪更迭,社会进步,使很多古老的传承,消失在人们的视觉中,甚至模糊在记忆里,想起来给人一种沧桑与凝重。
初夏的一次省亲,走在那片曾经生活的土地上,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呆,感到陌生了许多。古老的村庄没了踪迹,被一片桂花苗圃所代替,要不是我与兄长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栽的皂角树、枣树、杨树支撑着它们那高大的身躯,我是很难辨认出曾经栖居的房址位置。大河沿竖立起一座电灌站,乌黑的钢管像一条长龙一节连着一节伸向河水的深处,掩盖了原来车水时安装水车的印迹。
走在绿油油的稻田间,看不见众人劳作的热闹场面,孤独中我的思绪倒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每逢这个季节,原野里不是车水的欢歌,就是薅秧的欢歌,此起彼伏的歌声,使原野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因为,农村抗旱主要是靠水车,常常一个自然村所有水车和人力全部出动,日夜不停,气势宏伟,充分展示了人多力量大,人定胜天的气概,于是,车水成为田间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车水是一种体力活,作为曾经其中的一员,情景至今难忘。车水时手臂趴着横在两个车架子中间的铺水杆上,脚踏着车棒棒,机械地循环往复。为了尽量消除疲劳,人们便用不知流传多久的车水歌寻找乐趣,有时是很多人同唱一首歌,有时是男女对歌,有时是一人领唱众人和。如:
锣要打来鼓要敲,人要从师井要淘,
井淘三遍出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六头青龙离天河,下到人间找水喝。
喝干多少塘和堰,喝干多少大江河。
救活黄稞笑呵呵。
远望天上起乌云,起了一层又一层。
头层起是张果老,二层起是吕洞宾。
层层起得都有名。
天上星星路路稀,莫笑穷人穿破衣,
十个指头有长短,河里放水有高低,
穷人那比有钱的。
一上龙车把脚提,脚酸手软没有力,
东家舍不得油盐菜,我也舍不得我的力,
各人藏着各人的。
小小车儿下了塘,麻虾鱼儿着了忙,
鲶鱼急得瘪了嘴, 虾子急得草里藏,
这怨老天怨龙王!
小小鲤鱼七寸长,河里无水那里藏,
龙王保佑发大水,把它带到九条江,
谢天谢地谢龙王!
天上乌云撵乌云,地上麻雀撵鹌鹑,
河中鲫鱼撵上水,哈巴狗儿撵麒麟,
世上女人爱男人!
小小笔杆七寸长,写封书信寄我郎,
先问一声公爹母,再问一声我的郞,
何时接奴入洞房?
小小笔杆七寸七,写封书信寄我妻,
先拜一声岳父母,再敬一声我的妻,
手里无钱咋娶你?
新婚小哥去采茶,分咐贤妻你在家,
无事莫在当门坐,少梳油头莫戴花,
留个笑脸郎回家。
心干宝贝小哥哥,还没出门这啰嗦,
无事专在当门坐,涂脂抹粉带笑窝,
留坛老醋你来喝。
……
特别是配以小锣的和乐,那种气氛会给人增添无穷的力量。随着棱角刨子的转动,从车筒口跃出白花花的水柱,好像给满身是汗的身体带来丝丝的凉意,使人们忘记了当时的疲劳,虽累在身,可乐在心。到了晚上,小伙子们,为了贪个凉快,一丝不挂的裸露着身子,换着班一车就是一个通宵。尽管羞丑,可没人说,没人谈,只有天际那端粉粉的月亮在偷着看。然而,相信当看到天下农耕者的辛苦,想必是不会责怪小伙子们不雅行为的。
类似车水歌的还有薅秧歌,根据种稻的要求,人们在插秧约一个月后就要进行一次稻田的薅秧,也就是除去秧丛间的小水草和稗草。劳作时为了避免单调无趣,人们一边薅秧,一边拉家常、说笑话,或男女间打情骂俏。当然,最为让人欢快的场景还是唱薅秧歌,薅秧歌源远流长,很难说清是哪年哪代祖辈们的创举,一般是四句七言歌,歌唱过程中有一人领唱,多人和唱,也有两人对唱的形式,内容多以反映田间劳作或男女之间的感情为主。如:
大田薅秧行对行,薅来薅去无心肠,
又要低头扯稗子,又要抬头望小郎,
心慌意乱老出错,留了稗子扯了秧,
捡个螺丝甩过去,打湿哥哥新衣裳,
从此牵肠又挂肚,一点相思悠悠长。
正月里来去说亲,前街走到后街心,
哥请先生测八字,哥妹我俩正成婚。
六月天气似火烧,郎帮奴家把秧薅,
妹儿借故下田去,想与情郎把心交。
大田薅秧行对行,一对秧鸡在歇凉,
公鸡盯着秧鸡母,小妹盯着唱歌郎。
……
特别是在雾蒙蒙,雨蒙蒙的稻田里,男男女女头戴着斗笠,身穿着梭衣,给人一种原古的美感。伴随秧歌,秧耙在秧苗的行间有节奏的前后移动,带动着身体前仰后合,说是在劳作,更像原始淳朴的舞蹈。而秧苗在秧耙的触动下,或前后、或左右摇摆着细细的腰肢,像是参与这歌这舞中,用无言的舞姿感激人们对它的呵护和栽培。那种惬意是难以言状的。
薅秧歌尽管是一种无伴奏的歌唱形式,但高亢豪放的声调,悠扬婉转的旋律,表达出欢乐与期待,而且,如同车水歌一样,体现了原生态的美。
时光流逝,秧田青了又黄,黄了又青。而如今,电灌已代替水车,除草剂替代了人工薅秧,因此,水车、秧耙等原始农耕工具连同车水歌、薅秧歌被历史封存。回荡在田野里那种粗犷旷达的歌声,已从人们的耳畔消失。然而,每每想起,我对那种耕作方式仍存着一份感情,一份留恋,怀念在心头。
作者简介:
陈茂声,笔名,老茂。男,河南省光山县人,大专文化,副高职称。信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任文学杂志签约作家,省级专业刊物通讯员,市级报刊特约记者,电视台驻站编辑。 出版散文集《浮萍》《流淌的旅痕》。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