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垃圾池边话家常
作者/吴德珠
编辑制作/梦锁清秋

居民小区的大路边有一个三面用砖头砌的垃圾池,里面堆满了红黄黑白鼓鼓囊囊的垃圾袋,还有其它杂七杂八的东西,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拖一辆胶轮饼子拖车,车上放着四个大白塑料桶和一只小白塑料桶,桶外边粘着脏兮兮的饭菜汤汁,老奶奶在垃圾池边放下拖车,拿出一把“7”字形的黑铁钩子和一把二尺多长木柄的勺子,又拿下一只小白塑料桶,老奶奶用铁钩子把塑料袋拉破了,发现里面有粥、饭和剩菜,就用勺子取了朝小桶里倒,老奶奶满脸皱纹的脸上流露出沧桑岁月的苦难,她把一个个塑料袋钩破,非常认真地取剩饭、剩粥、剩菜,被她取过的袋子,连狗都只好嗅嗅走开。
老奶奶姓王,住在小区北边的郊区。她正在聚精会神地翻垃圾袋,突然有人喊:“喂,年大的,这个给你。”老奶奶抬头一看,一位四方脸的老奶奶拎着两个白塑料袋站在她身后,也是满脸的皱纹,因为皮肤白,虽然皱纹多,而且纹槽深,可是并不显得老。王奶奶打量烫发的老奶奶,不认识,就问:“是叫我吗?”“是的,”说着把手里两个塑料袋提高了,举到王奶奶面前,说,“是过年的坨子(肉圆)和馒头,一直放在冰箱里,我要吃,儿子媳妇不把吃,说过夏的东西,不能吃了,叫我扔掉,我舍不得,偷偷地弄了吃,被他们发现了,把我一狠,说吃出玩意来抵不住医药费,逼着我扔。扔了怪可惜的,你看看,能吃就吃,不能吃就喂牲饲(家禽家畜)。”王奶奶笑着把两个小篮球大的塑料袋接过来,发现冻的挺硬的,还有晶亮的冰花,说:“没坏,肯定能吃。多谢你啦!”把两个塑料袋放到拖车上。当时虽然是八月上旬,是个阴天,又有风,一点都不热,坨子和馒头把互不相识的两位老人的感情距离拉近了,互相问了姓氏,就开始拉家常。

小区的老奶奶姓齐,是退休老师。她问王奶奶:“你家里什么人口?”
“儿子媳妇在深圳打工,一个孙子在清华大学读书,一个小的在我们身边。”
王奶奶说,“你家呢?——你不像种田人。”
“我原来教书,现在退休了,我家老头子不在了,我和儿子媳妇、孙子在一起,儿子媳妇开超市,一个孙子上六年级了。”齐奶奶说,“深圳可是个发财的地方,你儿子媳妇给你钱吧?”
“两口子一年苦头20万,不过那地方开支也大。他们每年都要给我们万把块钱。”
“不错,不错,他们给你们这么多钱,你还拾这个干什么?”
“劳动命,不干活就生毛病,本来不养猪和鸡,靠这边,看到很多饭菜扔在垃圾池里,觉得怪可惜的,就弄回去养牲畜。现在人哪,没有过过苦日子,浪费粮食不心疼。我的妈妈和我都要过饭,我听我妈妈说,咸丰六年人吃人,胖子身上肉多,不敢出门,一出门就被瘦子打死吃掉了。1958年吃食堂,开始几天吃的不丑,后来吃的粥稀得照见人,后来食堂散了。
62年吃5两6钱,粮食不够吃,吃徐徐菜,吃盐蒿子,吃槐树花,很多人得浮肿病,有的地方还饿死人,这个不怪政府,怪赫鲁晓夫逼债,怪三年自然灾害,怪没得科学技术种田,对了,大集体,大锅饭也不好。现在好了,粮食多了,吃不完。青年人没有过过苦日子,吃不完就浪费——不能少煮点吗,浪费了多可惜。

“你读过书吧?”
“从前穷得要饭,还读书,书房门朝哪都不知道——现在多好啊,读书,学费都不要了。”
“听你说话,好像读过书,说的一点都不错,也不乱。”
“跟电视上学的,还有听人说的——你有文化,有文化,教书,多好,你没有过苦日子吧?”
“过过,我家过去也穷,吃糠噎菜,胡萝卜剁碎了,和带糠的玉米碴子烧汤喝,我爸爸妈妈把漂在碗上面的碎胡萝卜和汤喝得了,把下面的脚子给我吃,我那时候小,不懂事,吃得了还要,没有了,就又哭又闹,我妈妈气急了,打了我三个巴掌,我哭得差点背过气去,妈妈只好流着眼泪哄我。现在想起来就心酸,我教书的时候经常向学生讲这个故事。我父母就生我一个,解放后,他们说,无论如何,再穷也要让小英读书,读了师范。”
“我没有你的福气,我姊妹六个,只有下面两个弟弟两个妹妹读书。他们没有我吃的苦多,吃饭的时候会浪费粮食,掉碗根,老要我妈妈狠,她在狠我弟弟妹妹的时候,就说过去要饭的苦,还说,你们不晓得大米是从哪里来的,是一个叫什么农的——我记性不好。”

“神农。”
“对,神农皇帝养了一条狗,神农皇帝叫狗上天偷稻种,狗到天上在稻种堆上打了一个滚,往回跑,被看稻种的天神发现了,在狗前面划了一条线,线变成一条很大很大的河,狗子游河,身上的稻种都掉到河里了,狗子到了神农身边,抖身上的水,甩尾巴,从尾巴毛茬里掉下几粒稻种来,神农用它育秧,长出稻子来,用稻子传种,越传越多。粮食从种到收,来得很不容易。我妈妈说,菩萨看见粮食滚子大,看见人蚂蚁大,浪费粮食遭雷打。我家儿子媳妇会浪费饭菜,去年我到深圳去,是暖天,他们好呢,饭菜吃一顿,剩下的就要倒,我舍不得,把它放在冰箱里,他们不吃我吃。在这里的小孙子也会浪费,不论什么好东西,只吃一顿,第二顿就不吃了,现在不是反腐败吗,浪费,浪费粮食,乱倒饭菜也是腐败。我经常说故事给他听,开始没有用,现在好了,还背“锄禾日当午”给我听——你看,我啰哩啰唆,说了这么多,不晓得对不对。”
“对,对,说的不错,我回去把你说的也说给我孙子听”
两个老奶奶正在天南海北地唠嗑,一个乞丐来到她们身边,说:“浪费粮食的人来生都是穷人,像我一样日不聊生;像这位老奶奶来生就是富人。”乞丐说完哂笑了三声,两个老奶奶再找乞丐,没了踪影。路上行人并不多,两位老人感到非常奇怪。
自从和王奶奶在垃圾池边拉了家常,齐奶奶没事就和别人讲不能浪费粮食的故事,乱倒饭菜的少了,王奶奶也很少到这里来了。齐奶奶忽然感到心里很空,很空,空得像蔚蓝的天空······

吴德珠,盐城射阳人,大专学历,市作协会员,种过地,当过兵,教过书,业余写过新闻,教学论文,小小说,诗和散文等在电台,报纸,刊物上发表,编著《咄咄怪事》一书岀版。

主编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联墨双修副总编;《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今日头条》认证编辑。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2022年10月荣获国际中文朗诵《金梅花奖》三等奖,有百余篇散文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三千余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