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来源 洞见
声音:吉立红
生活就像喝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 好,但 不 能因 为自己 喜 欢普洱,去强迫别人也喝普洱。
允许世界不同,才能看到不同的世界。成长,就是一个智力不断提升、胸怀不断扩大、不断接纳异己的过程。
管仲有云:“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特别是人到中年,不可能让所有人都与自己的观点一致。
有格局之人,既能欣赏满院的繁花,也能珍惜地上的青草。
高瓴集团创始人 张磊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人生的道路上,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
这句话其实就是他真实的人生写照。
之所以能成为中国顶级投资人,张磊受到了大卫•史文森的深刻影响。
史文森向来以严谨专业著称。
张磊被他派去研究木材行业,要求穷尽所有调查渠道,一点点地收集信息,整理材料,深度调研。几周后,张磊交出了1英寸厚的报告。这种自下而上的深度研究传统,被张磊沿用,至今仍是高瓴资本的基本功。得益于史文森的指点,张磊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使得高瓴资本成为亚洲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
商业哲学家吉米•罗恩曾说过:“你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
你接触什么样的人,就会变成怎样的人。
如果身边的人都想着浑水摸鱼,你就很难积极上进。
如果朋友经常牢骚满腹,你身上的锐气也会慢慢消磨殆尽。
居必择邻,游必就士。
常向能人学处事之道,方能见贤而自省,知不足而自强,不断深耕自己。

02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磁场,一起工作的人具备什么样的特质,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
想要工作上更进一步,最便捷的途径就是,以卓越的人为师,学习一切可学之处,可以是工作方法,也可以是一种态度或精神。
正如巴菲特所言:“你最好跟比你优秀的人混在一起,这样你将来也会不知不觉变得更加优秀。”
曾看过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进入某报业集团,做早报编辑,每天下午采编,晚上写稿到凌晨。
前辈问他:“你希望三年后的自己,是怎么样的?”
年轻人想了想说:“希望年薪可以达到二十万,能买辆车,载着爸妈去玩。买套房,把老婆娶回家。”
前辈指点说:“你的愿望一个也实现不了。传统报业正在衰落,你现在月薪6千,再过三年,薪水也改变不了多少。”

一语点醒梦中人。
年轻人果断跳槽到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策划。
三年后,他这些愿望都实现了,而其他待在报社的同事正面临失业。
目光所及之处,往往就是一个人的人生高度。
与高人为伍,所处的层次不一样了,所看到的风景自然也不一样。
身边格局大、眼界高的人,往往能高屋建瓴地给到建设性意见。
站于巨人肩膀看人生,我们才能一点一点地爬出井底,走出狭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