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壬寅年入冬以来,天空总是灰蒙蒙、雾沉沉的,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对面看人好似雾里看花,朦朦胧胧,神神秘秘。给人的感觉,这个冬天是灰色的,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这些天,在网络上,在社交平台,在生活小区,不断传出逝者的信息,耳边不时响起震天的鞭炮声,传来低回的哀乐,走到街上看到的是临时搭起的灵棚和披着白布的孝男孝女。
在逝者中,还有不少社会名流、院士专家、学界泰斗,他们的离去无疑是国家和家庭的重大损失。就在昨天,我的大学恩师、伦理学泰斗唐凯麟先生也不幸辞世,享年85岁,大家沉浸在无限悲痛之中。死者长已矣,生者长戚戚。一些逝者高风亮节,遗嘱家属丧事从简,不举行告别仪式,不接受亲友前往吊唁,甚至不对外发布讣告。
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今年冬天老人走得这么多?走得这么密集?
老人难过冬天,这个说法我是知道的,也是认可的。因为冬天相比于其他季节更加寒冷,更加容易受凉感冒,而老人一般伴有各种基础疾病,体质较弱,耐寒性差,免疫力低下,往往成为首当其冲的易感人群。
但是,今年与往年比,老人走得特别多,而且是先后相继密集地走。仅笔者单位工会群几乎每天都有三五则讣告。由此推测,统计数据可能触目惊心,这是非常罕见的现象,却是不争的事实。
老人密集离世,是否与疫情放开有关?随着新冠病毒毒株的不断变异,病毒的毒性、致死性大大降低,而且经过科学家深入研究和专家防疫科普,国人已经掌握了新冠病毒传播的基本规律与途径,防疫抗疫能力大大提高。为了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政府及时调整了防疫政策,先后出台了防疫“二十条”“新十条”,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更加强调精准防控,更加注重医疗资源建设,重点保障重症患者的治疗。

因为疫情放开,包括老人在内的大多数人都可能感染新冠,而老人由于身患多种基础疾病,难以承受病毒的侵害而导致丧生。因此,疫情放开后,我们更应该加强对老人的特别保护和关照,提醒和引导老人做好个人自我防护,劝说老人接种新冠疫苗,减少患重症风险。
这个冬天,我和家人也未能挺进决赛和半决赛,而跌进了羊圈,当了一回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虽然早已“阳康”出圈,但身体并未完全恢复,总觉体内藏有异物,时时感到不适,刻刻感到不爽,体质体能直线下降,走路会气喘,睡觉出虚汗,偶尔伴有干咳,胸闷。前几天,我特地去医院做了“阳康”套餐体检,报告不甚乐观,肺部CT诊断有支气管疾患,肝功能化验多项指标超出正常值。一向对身体非常自信的我看来也不能盲目自信了,必须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否则,说不定哪天会被马克思请了去,来不及任何准备而留下永久的遗憾。
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原来的地,人,还是这些人,为什么结局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泪水,脸上总是忧伤,耳边总是哀乐?为什么我们要在悲哀悲痛悲伤中迎接新年,度过兔年春节?这个冬天到底怎么了?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
寒潮来袭,北风呼啸,雨雪交加,地冻天寒,各位保重,小心感冒!这个灰色的冬天,你赶紧走开吧,赶紧滚蛋吧,滚得远远的,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一刻也不想见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