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黎明走向黄昏》
题记:
有多少事,成为过眼云烟,弥散在时间的风里,成为历史记忆,有多少事,经得住时间的积淀,能被记忆珍藏。
……
模模糊糊的村口,一个人影缓缓向我靠近。
看的出,是一个孩童。起初是爬,然后晃悠悠的走来,又多了几个玩伴,走走,停停,追追,跑跑······仿佛有笑声,但分明又是哭声,越走越近,却依然看不清······
睁开眼,什么也看不见。
朦胧中,晃了三晃,那孩童已经变作一个花甲老人,步履瞒珊向着来时的路,执着的走去,可怎么也找不到来时的路。夜,越来越黑暗;心,冰一样的凉。看看曾经的老家,却陌生的几乎无法辨认,耳边想起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乡音……那是我在追寻逝去的脚步吗?
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就走在这条从出生到死亡的道路上,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死亡也在一天一天的临近,只是路程长短有所不同。有的,只有几天、几十天,而有的人,则还有几年、几十年······。
短短人生,多少人迷惘于其中,功名利禄,到头来还是落得一场空。多少事,成为过眼云烟,弥散在时间的风里;多少事,经得住时间的积淀,被记忆珍藏······而没有经过人生大磨大难、大起大落的人,又有谁能大彻大悟,释然一切的呢?
想到了老家的那所老屋,自青春年少时的离开至如今已四十多个年头。这些年,因为疫情和忙碌很少回去,尤其父母不在人世,几乎就再也没回去去过,最近的一次回去,还是两年前大哥去逝。
拖着疲惫的身体,站在老宅门口,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锁死斑驳的旧木门,把我和曾经的家隔开,透过门缝,看得见衰草败叶青砖上的苍台……
独自坐在门前的青石条上,微风吹拂沟边的小竹林,发出莎莎的响声,竹影拂尘,左右晃动。
目视门前小溪淙淙流淌的河水,接近又离开。捡起一小块石头,向河中间掷去,才发现掷出的感觉没有了童年的趣味,而是隐隐的伤痛,有被抛弃的感觉。
很多事,该做的时候,没有用心做,等到可以做时,却错过了时机,失去了该有的意义。站在河岸的高处,好久没有仔细看看自己的世界。上学离开的那一天,莫名的伤感,这一走,就再也没有真正回来,偶尔回来,匆匆又匆匆,分明就是过客。
一生都不曾真真自由过,小时被父母官,被学业管,长大了被工作管,被妻子儿女管……终于退休了,一颗空旷的心似乎彻底自由了,没有,一把无情的精神枷锁依然锁着这颗老迈的心,终生不得自由,自由只是想想。
退休生活依然被现实所支配,多想再有机会回去看看我家那所老宅子,想念逝去的和逐渐老迈的亲人。人生仍在行进,过往终究无法驻足,我们还得走。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无论正确、错误,高尚、平庸,他们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也在付诸所需的行动,我们无需去干扰改变谁。对于种种所谓的卑劣,不必用言语来鄙视他们,表达自己的不满,很多情况下,显示出更多的,却是你自己的狭隘与肤浅。
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一个独立封闭的世界,那里只有我们自己以及一个可以随我们主观意识而改变的虚幻世界。一定意义上,那是一个心的疗养所,为一切心灵所设,不分脏乱清纯。
这里,可以平衡外界为自己带来的欢乐幸福、苦楚压抑,使自己不至于失控暴走,同时,也是完美之身的收藏处,不断校正现实中的自己······
一路走来,什么是我们这辈子最珍贵的,什么最容易被忘却,我们无从知之,因为只有等年华逝去,死之将至时我们才有机会去总结一生。逝去的日子,我们总难以释怀,现世的社会又错综复杂,但当短短人生走到尽头时,你又能有多少可以拿来总结呢?问题的答案就留给了现在。
再过几十年,这个世界扔在,老家那座老院也许还在,也许易主,变作沧海桑田,已经没有人记起你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没有了疫情,告别了工作,也许,今年清明节可以回去祭祖,再看看破败不堪的院落和门前那条小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