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蔡万勇 (加拿大)
推荐: 茹悦 (旅俄)
编辑: 海外华人文学
图片: 百度、昵图网
能文能武
文/蔡万勇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说的是一个人文武双全,这是对人极高的评价。
我喜欢读书,喜欢研究中国的历史人物。从小到大,内心最崇拜的,就是能文能武的英雄人物,比如周瑜、岳飞、曹操、辛弃疾等。
先说周瑜,三国名将,著名的军事家和谋略家。不仅相貌俊美,而且能统兵作战、有雄才大略,甚至乎诗词歌赋,无不精通。古人评价:“曲有误,周郎顾”。
再说岳飞,历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成长于乱世之秋,年纪轻轻就建功立业,驱逐金兵,保家卫国。而且文才同样卓越,代表作《满江红》,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 巧合的是,在我家,除了我,还有一个人,也十分崇尚文武双全的人物。他,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那个年代的中国普遍贫困,父亲只读到小学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去赚钱养家。可能是为了弥补早年无法完成学业的遗憾,以至于后来,父亲咬紧牙关,哪怕再怎么省吃俭用,也非要供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完成学业。
父亲是个思想传统和守旧的人,对儿女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可以说是严苛。我们小时候,稍有不对,就会受到他的责骂。尤其是我,我是长子,父亲对我的期望就更高,经常会拿古圣和先贤来和我对比,然后批评我,这个做得不好、那个做的不对。父亲提的最多的就是周瑜,总是说:周瑜13岁就当了都督,文武双全,再看看你,能做什么?
父亲的批评,我无法反驳,也不敢反驳。对于父亲,我们从来都是惧怕多于尊重。那时候,周瑜是否13岁就当了都督,我的心里是充满疑问的,可是我不敢说。 许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明白,周瑜13岁当都督,那只是民间的传说,当不得真;但是同样的,我也明白了,周瑜多少岁当都督并不重要,父亲的用意,就是拿古代的先贤做榜样,要我从小就发奋学习。望子成龙,是父亲一个朴素的心愿。
父亲对我的要求,并没有随着我的年龄增长而稍有放松,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是参加工作了,父亲还是一样的严厉,而且丝毫不给任何的面子。 记得那一次,我刚毕业没多久,因为某件事情,父亲很不满意,板着脸,说:你看看你,文不能,武也不行,到底能干什么?简直是废物!
父亲责骂我的时候,面若冰霜,头微微昂着,嘴唇紧闭,眉头锁紧,看起来,满脸都是失望。
父亲的神情和话语,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
可是我又能说什么呢?我刚走进社会参加工作,就是一个懵懵懂懂的毛头小子,能有什么了不起的成绩?
我的内心十分不服气,凭什么父亲断言,我文也不行、武也不行?给我时间,我会证明给你看。 所谓文武双全,文,就是文字和文章,说的是一个人的写作能力;至于武,时代不同了,不需要再拿着冷兵器舞刀弄枪,把本职工作做好,那就是武。简单的说,新时代的文武双全,其实就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父亲或许不知道,其实我自己的内心,和父亲所期盼的一样,也是崇尚和追求能文能武。
由于积劳成疾,2001年,父亲去世了。那时候,我远在加拿大,在一家汽车模具工厂里,担任车间主管,除了管理本部门的机加工工作,还兼职从事设计工作。父亲去世的时候,我才工作了6、7年。不敢说有什么成就,但可以说,除了努力工作、用心学习技术之外,我还替代了父亲,承担起赚钱养家的重任。我当然记着父亲的要求,只是,我清楚的知道,作为一名工程师,我在技术方面的水平和积累远远不够,更何况在文的方面,并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表现。很惭愧,距离文武双全的标准还相当远,无法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后来,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我逐渐成为企业所信赖的技术骨干。在加拿大工作8年之后,我应邀到香港工作,担任亚洲规模最大的一家模具厂的首席设计师。几年之后,我成为一家全球500强外资企业的首席工程师。 除了职位的变迁,我还带领研发团队,也亲自参加了相关的产品设计工作,所负责的项目和设计的产品,曾经拿到过全球性的奖项。有了技术方面的经验做为背景,最终,我步入了企业的管理岗位。
工作之后的这二、三十年间,我时常都会想起父亲对我的期盼。本职工作是有一些长进了,但由于工作忙碌,提供给文学修养方面的时间很少,文的方面进展几乎是空白。直至人到中年,情况才有了变化。
读书年代,那时候就有好多人觉得,我的文章写得不错。但由于性格比较保守不爱出风头的缘故,我从未尝试过文学创作,更别说公开发表什么作品。人到中年,走过了许多路,经历了很多的人和事,后来还失去了挚爱的双亲,内心的情感压抑,无处宣泄,这种情况下,我选择步入了文学创作之路,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思想和情感。
或许是多年来博览群书的文学积淀,又或许是生活经历、内心情感终于找到了恰当的突破口,这几年来,我把写作当成人生中最好的朋友,用文字表达的形式,来对它进行倾诉。闲暇之余,陆续创作了几十篇诗歌、散文及微型小说,作品在国内外各种媒体刊出,也收获过一些全国性文学大奖赛的奖项。 一切就像是命运有意安排好的一样,参加工作后的这几十年里,我先后在本职岗位和文学创作方面,逐渐的都有了一些收获。
父亲已经过世很多年了,我还是和以往一样,崇拜能文能武的人。余生,努力去争取,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仍然是我的追求。
我曾经想过很多次:如果父亲目前依然健在,他还会对我失望吗?我有没有达到他的要求?我是不是做到了他所期望的能文能武?
可惜父亲已经不在了,我的问题不会有答案。回忆起父亲,他一生清贫,性格耿直善良,平生最厌恶不劳而获、鸡鸣狗盗之辈。我想,父亲之所以对儿女要求严格,无非就是不希望子女行差踏错,希望儿女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我们每个人,天赋有差异,际遇有不同,周遭的资源有多寡,人生经历也不一样,不可能人人都能取得非凡的成就,不可能人人都是文武双全。只要做人清清白白、坦坦荡荡,就可以问心无愧。
将来终有一天,我会和我的父亲,在天堂里相遇。到那时候,我可以坦然的对父亲说:这一辈子,我努力了,不管是文和武,我都曾尽力,争取去做好。做人,我始终干干净净,不曾作奸犯科。这一生,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家庭,也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
作者:蔡万勇,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加籍华人,机械工程师出身,曾任部门主管、设计师、首席设计师、模具经理、美资全球500强企业首席工程师、中等规模私企总经理等。
作品散见于《中国散文网》、《当代写作》、《冬歌文苑》、《海外华人文学》、《快报》、《魅力成都》、《诗乐园》、《重庆原创文学》等网络媒体及平面媒体。曾有作品入选《中国诗歌选》、《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家名作典藏》、《建党100周年全国文艺家精品大系》、《新中国成立71周年文艺作品大典》以及十多册诗歌散文精品集;曾获得:“建党100周年全国文艺家精品大系”特等金奖、“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名作典藏”特等奖、“中国诗文书画家金榜集”一等奖;“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两次一等奖、一次二等奖;“琅琊杯”全国诗书画家精英赛一等奖、“羲之杯”当代诗书画家邀请赛一等奖;“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两次;“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邀请赛金奖和铜奖等;并获得“全国文艺创作年度人物”、“中国文艺家百杰”、“中国诗文书画家榜样人物”、“中外诗歌散文先锋人物”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