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风采】
吴仰生,笔名仰生,昵称:俯仰生涯。安徽省作协会员,曾为下乡知青、工人、中学和大学教师。爱好文学,笔耕不辍,已有35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发表与出版。其中,中篇小说《亡魂》和长篇小说《爱的家教》颇受好评;曾获“小天使"铜像儿童文学奖、"阿英”文学奖等十多种奖项。
【长篇国学之文学札记】
文山艺海撷拾
(系列四十)
话说《菜根谭》
洪应明与他的《菜根谭》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大概是现今江苏金坛人。
作者有《菜根谭》传世。根据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我们得知他早年热中于仕途功名, 晚年归隐山林, 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 潜心著述。与袁黄、冯梦桢等人有所交往。洪应明生活的年代, 明朝已全面走向衰败, 这不仅表现在朝纲废弛, 吏治黑暗上,整个社会、文化也呈现江河日下之势。一些有见识的知识分子, 在经历了仕途的风波挫折之后, 纷纷退隐江湖。他们既不愿意同流合污, 也不愿意违心迎逢官场与杈贵。洪应明是一个嫉恶如仇的洒脱之人。
洪应明生活的年代,乃明朝社会进入后期,这段时期,明政府统治力下降,腐败现象逐渐成为常态,与此同时市民阶级发展壮大,商业繁荣,科技进步,思想活跃,言论趋向自由,社会价值观开始转向开放奢侈和淫逸。世俗社会、平民社会已经取代贵族社会,恐怖极权社会成为主流。这一点从稍前于《菜根谭》问世的《金瓶梅》中已可见一斑。一些有见识的知识分子,在经历了仕途的风波挫折之后,纷纷退隐江湖。他们既不愿意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也不愿意违心迎合世俗的社会风气,于是,表现隐者高逸超脱情怀的作品大量出现,《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代表。
洪应明, 收集资料与素材编著了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 即《菜根谭》。此书为格言式小品文集, 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又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且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更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这部《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谭》现存有大体两种不同版本--清刻版与明刻版,明刻版来自三峰主人于孔兼的题词,系日本内阁文库昌平坂学问所的藏本,据说当初刊载于明代高濂编辑的《雅尚斋遵生八笺》中。书分前后两集,前集225条,后集135条,共360条。本词条采用清刻版,以光绪丁亥年氧扬州藏经院木刻本为主,参以二十三年佛学书局排印本。
书名《菜根谭》,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就够坚强地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明于孔兼在为《菜根谭》写的(题词)中,进一步阐述道:"谭” 以“根谭”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又引用洪应明的话说:“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阨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于氏的解释,增加了这样一层含意,即一个人面对厄运,必须坚定自己的操守,奋发努力,辛勤培植与浇灌自己的理想。乾隆间署名三山病夫通理的(重刊菜根谭序)则说: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并引月古语“性定菜根香”,说明只有心性澹怕沉静的人,纔能领会其中的旨意。
《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清乾隆间编纂《四库全书》,连"存目"都未收入。但是近年来,一股《菜根谭》热风行于海内外,人们将其与《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书一起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这是出于何种原因呢?对此,本文作一简略的分析。
总的来说,《菜根谭》反映了明代知识分子佛、儒、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或者说,是著者揉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释家出世思想和道教无为思想,结合自身体验,形成的一套出世人世的法则。
其名句(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乃是作者处事与为心的心迹 。
《菜根谭》是儒家通俗读物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文体,
秉承道家文化以道为底本,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
《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
《菜根谭》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
《菜根谭》儒家通俗读物,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儒道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它似语录,却拥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它似随笔,却拥有随笔所不及的整饬。它是一部文辞优美、含义深邃的读物,更是一部陶冶人之情操、磨炼人之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咬得菜根者则百事可为”,《菜根谭》以众多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教予世人出世入世之法则及为人处世之道,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且耐人寻味。
这部儒家经典,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言辞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渗透着万物一体的世界观。开出的处世之方偏重心态和人事,悟虚妄真实之理,指出贫富、尊卑、穷达因为心念使善恶、祸福相互转换,告诫世人及时转念,戒贪少欲,取中庸之道。著作前后内容和深度有所不同,反映出了不同的阅历和境界。 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佛、道三家思想,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菜根谭》目彔
* 修省
* 应酬
* 评议
* 闲适
* 概论
* 弄权一时 凄凉万古
* 抱朴守拙 涉世之道
* 心事宜明 才华须韫
* 出污泥而不染 明机巧而不用
* 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
* 和气致祥 喜神多瑞
* 淡中知真味 常里识英奇
* 闲时吃紧 忙里悠闲
* 静中观心 真妄毕见
* 得意须早回头 拂心莫便放手
* 澹泊明志 肥甘丧节
* 眼前放得宽大 死后恩泽悠长
* 路要让一步 味须减三分
* 脱俗成名 超凡入圣
* 义侠交友 纯心作人
* 德在人先 利居人后
* 退即是进 与即是得
* 骄矜无功 忏悔灭罪
* 完名让人全身远害 归咎于己韬光养德
* 天道忌盈 卦终未济
* 人能诚心和气 胜于调息观心
* 动静合宜 道之真体
* 攻人毋太严 教人毋过高
* 净从秽生 明从暗出
* 客气伏而正气伸 妄心杀而真心现
* 事悟而痴除 性定而动正
* 轩冕客志在林泉 山林士胸怀廊庙
* 无过便是功 无怨便是德
* 作事勿太苦 待人勿太枯
* 原谅失败者之初心 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 富者应多施舍 智者宜不炫耀
* 居安思危 处乱思治
* 人能放得心下 即可入圣超凡
* 我见害于心 聪明障于道
* 知退一步之法 加让三分之功
* 对小人不恶 待君子有礼
* 留正气给天地 遗清名于乾坤
* 伏魔先伏自心 驭横先平此气
* 种田地须除草艾 教弟子严谨交游
* 欲路上勿染指 理路上勿退步
* 不流于浓艳 不陷于枯寂
* 超越天地之外 不入名利之中
* 立身要高一步 处世须退一步
* 修德须忘功名 读书定要深心
* 真伪之道 只在一念
* 道者应有木石心 名相须具云水趣
* 善人和气一团 恶人杀气腾腾
* 欲无祸于昭昭 勿得罪于冥冥
* 多心招祸 少事为福
* 处世要方圆自在 待人要宽严得宜
* 忘功不忘过 忘怨不忘恩
* 无求之施一粒万钟 有求之施万金无功
* 推己及人 方便法门
* 恶人读书 适以济恶
* 崇俭养廉 守拙全真
* 读书希圣讲学躬行 居官爱民立业重德
* 读心中之名文 听本真之妙曲
* 苦中有乐 乐中有苦
* 无胜于有德行之行为 无劣于有权力之名誉
* 人死留名 豹死留皮
* 宽严得宜 勿偏一方
* 大智若愚 大巧似拙
* 谦虚受益 满盈招损
* 名利总堕庸俗 意气终归剩技
* 心地须要光明 念头不可暗昧
* 勿羡贵显 勿虑饥饿
* 阴恶之恶大 显善之善小
* 君子居安思危 天亦无用其技
* 中和为福 偏激为灾
* 多喜养福 去杀远祸
* 谨言慎行 君子之道
* 杀气寒薄 和气福厚
* 正义路广 欲情道狭
* 磨练之福久 参勘之知真
* 虚心明义理 实心却物欲
* 厚德载物 雅量容人
* 忧劳兴国 逸豫亡身
* 一念私贪 万劫不复
* 心公不昧 六贼无踪
* 勉励现前之业 图谋未来之功
*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 不著色相 不留声影
* 君子德行 其道中庸
* 君子穷当益工 勿失风雅气度
* 未雨绸缪 有备无患
* 临崖勒马 起死回生
* 宁静淡泊 观心之道
* 动中静是真静 苦中乐是真乐
* 舍己毋处疑 施恩勿望报
* 厚德以积福 逸心以补劳 修道以解厄
* 天福无欲之贞士 而祸避祸之人
* 人生重结果 种田看收成
* 多种功德 勿贪权位
* 当念积累之难 常思倾覆之易
* 只畏伪君子 不怕真小人
* 春风解冻 和气消冰
* 能彻见心性 则天下平隐
* 操履不可少变 锋芒不可太露
* 顺境不足喜 逆境不足忧
* 富贵而恣势弄权 乃自取灭亡之道
*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 文章极处无奇巧 人品极处只本然
* 明世相之本体 负天下之重任
* 凡事当留余地 五分便无殃悔
* 忠恕待人 养德远害
* 持身不可轻 用心不可重
* 人生无常 不可虚度
* 德怨两忘 恩仇俱泯
* 持盈履满 君子兢兢
* 却私扶公 修身种德
* 勿犯公论 勿谄权门
* 直躬不畏人忌 无恶不惧人毁
* 从容处家族之变 剀切规朋友之失
*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 爱重反为仇 薄极反成喜
* 藏巧于拙 寓清于浊
* 盛极必衰 剥极必复
* 奇异无远识 独行无恒操
*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 毋偏信自任 毋自满嫉人
* 毋以短攻短 毋以顽济顽
* 对阴险者勿推心 遇高傲者勿多口
* 震聋启瞆 临深履薄
* 君子之心 雨过天晴
* 有识有力 魔鬼无踪
* 大量能容 不动声色
* 困苦穷乏 锻炼身心
* 人乃天地之缩图 天地乃人之父母
* 戒疏于虑 警伤于察
* 辨别是非 认识天体
* 亲近善人须知机杜谗 铲除恶人应保密防祸
* 节义来自暗室不欺 经纶缲出临深履薄
* 伦常本乎天性 不可认德怀恩
* 不夸妍好洁 无丑污之辱
* 富贵多炎凉 骨肉多妒忌
* 功过不可少混 恩仇不可过明
* 位盛危至 德高谤兴
* 阴恶祸深 阳善功小
* 应以德御才 勿恃才败德
* 穷寇勿追 投鼠忌器
* 过归己任 功让他人
* 警世救人 功德无量
* 趋炎附势 人惰之常
* 须冷眼观物 勿轻动刚肠
* 量弘识高 功德日进
* 人生惟危 道心惟微
*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 功名一时 气节千载
* 自然造化之妙 智巧所不能及
* 自然造化之妙 智巧所不能及
* 真诚为人 圆转涉世
* 云去而本觉之月观 尘拂而真如之镜明
* 一念能动鬼神 一行克动天地
* 情急招损 严厉生恨
* 不能养德 终归末节
* 急流勇退 与世无争
* 慎德于小事 施恩于无缘
* 文华不如简素 读今不如述古
* 修身种德 事业之基
* 心善而子孙盛 根固而枝叶荣
* 勿妄自菲薄 勿自夸自傲
* 道乃公正无私 学当随时警惕
* 信人示己之诚 疑人显己之诈
* 春风育物 朔雪杀生
* 善根暗长 恶损潜消
* 厚待故交 礼遇衰朽
* 君子以勤俭立德 小人以勤俭图利
* 学贵有恒 道在悟真
* 律己宜严 待人宜宽
* 为奇不为异 求清不求激
/ 恩宜自薄而厚 威须先严后宽
* 心虚意净 明心见性
* 人情冷暖 世态炎凉
* 慈悲之心 生生之机
* 勿为欲情所系 便与本体相合
* 无事寂寂以照惺惺 有事惺惺以主寂寂
* 明利害之情 忘利害之虑
* 操持严明 守正不阿
* 浑然和气 处事珍宝
* 诚心和气陶冶暴恶 名义气节激砺邪曲
* 和气致祥瑞 洁白留清名
* 庸德庸行 和平之基
* 忍得住耐得过 则得自在之境
* 心体莹然 不失本真
* 忙里偷闲 闹中取静
*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子孙造福
* 为官公廉 居家恕俭
* 处富知贫 居安思危
* 清浊并包 善恶兼容
* 勿仇小人 勿媚君子
* 疾病易医 魔障难除
* 金须百炼 矢不轻发
* 宁为小人所毁 勿为君子所容
* 好利者害显而浅 好名者害隐而深
* 忘恩报怨 刻薄之尤
* 谗言如云蔽日 甘言如风侵肌
* 戒高绝之行 忌褊急之衷
* 虚圆立业 偾事失机
* 处世要道 不即不离
* 老当益壮 大器晚成
* 藏才隐智 任重致远
* 过俭者吝啬 过让者卑曲
* 喜忧安危 勿介于心
* 宴乐 声色 名位 三者不可过贪
* 乐极生悲 苦尽甘来
* 过满则溢 过刚则折
* 冷静观人 理智处世
* 量宽福厚 器小禄薄
* 恶不可即就 善不可即亲
* 躁性偾事 和平徼福
* 酷则失善人 滥则招恶友
* 急处站得稳 高处看得准
* 和衷以济节义 谦德以承功名
* 居官有节度 居乡敦旧交
* 事上敬谨 待下宽仁
* 处逆境时比于下 心怠荒时思于上
* 不轻诺 不生嗔 不多事 不倦怠
* 读书读到乐处 观物观入化境
* 勿逞所长以形人之短 勿恃所有以凌人之贫
* 上智下愚可与论学 中才之人难与下手
* 守口须密 防意须严
* 责人宜宽 责己宜苛
* 幼不学 不成器
* 不忧患难 不畏权豪
* 浓夭淡久 大器晚成
* 静中见真境 淡中识本然
* 言者多不顾行 谈者未必真知
* 无为无作 优游清逸
* 春色为人间之装饰 秋气见天地之真吾
* 世间之广狭 皆由于自造
* 乐贵自然真趣 景物不在多远
* 心静而本体现 水清而月影明
* 天地万物 皆是实相
* 观形不如观心 神用胜过迹用
* 心无物欲乾坤静 坐有琴书便是仙
* 欢乐极兮哀情多 兴味浓后感索然
* 知机其神乎 会趣明道矣
/ 万象皆空幻 达人须达观
* 泡沫人生 何争名利
* 极端空寂 过犹不及
* 得好休时便好休 如不休时终无休
* 冷静观世事 忙中去偷闲
* 不亲富贵 不溺酒食
* 恬淡适己 身心自在
* 广狭长短 由于心念
* 栽花种竹 心境无我
* 知足则仙凡异路 善用则生杀自殊
* 守正安分 远祸之道
* 与闲云为友 以风月为家
* 存道心 消幻业
* 退一步宽平一步
* 修养定静工夫 临变方不动乱
* 隐者无荣辱 道义无炎凉
* 去思苦亦乐 随心热亦凉
* 居安思危 处进思退
* 贫得者虽富亦贫 知足者虽贫亦富
* 隐者高明 省事平安
* 超越喧寂 悠然自适
* 得道无牵系 静躁两无关
* 浓处味短 淡中趣长
* 理出于易 道不在远
* 动静合宜 出入无碍
* 执著是苦海 解脱是仙乡
* 躁极则昏 静极则明
* 卧云弄月 绝俗超尘
* 鄙俗不及风雅 淡泊反胜浓厚
* 出世在涉世 了心在尽心
* 身放闲处 心在静中
* 云中世界 静里乾坤
* 不希荣达 不畏权势
* 圣境之下 调心养神
* 春之繁华 不若秋之清爽
* 得诗家真趣 悟禅教玄机
* 像由心生 像随心灭
* 来去自如 融通自在
* 忧喜取舍之情 皆是形气用事
* 梦幻空华 真如之月
* 欲心生邪念 虚心生正念
* 富者多忧 贵者多险
* 读易松间 谈经竹下
* 人为乏生趣 天机在自然
* 烦恼由我起 嗜好自心生
* 以失意之思 制得意之念
* 世态变化无极 万事必须达观
* 闹日取静 冷处热心
* 世间原无绝对 安乐只是寻常
* 接近自然风光 物我归于一如
* 生死成败 一任自然
* 处世流水落花 身心皆得自在
* 勘破乾坤妙趣 识见天地文章
* 猛兽易服 人心难制
* 心地能平稳安静 触处皆青山绿水
* 生活自适其性 贵人不若平民
* 处世忘世 超物乐天
* 人生本无常 盛衰何可恃
* 宠辱不惊 去留无意
* 苦海茫茫 回头是岸
* 求心内之佛 却心外之法
* 以冷情当事 如汤之消雪
* 彻见真性 自达圣境
* 心月开朗 水月无碍
* 野趣丰处 诗兴自涌
* 见微知著 守正待时
* 森罗万象 梦幻泡影
* 在世出世 真空不空
* 欲望虽有尊卑 贪争并无二致
* 毁誉褒贬 一任世情
* 不为念想囚系 凡事皆要随缘
* 自然得真机 造作减趣味
* 彻见自性 不必谈禅
* 心境恬淡 绝虑忘忧
* 真不离幻 雅不离俗
* 凡俗差别观 道心一体观
* 布茅蔬淡 颐养天和
* 万心悟性 俗即是僧
* 断绝思虑 光风霁月
* 机神触事 应物而发
* 操持身心 收放自如
* 自然人心 融和一体
* 不弄技巧 以拙为进
* 以我转物 逍遥自在
* 形影皆去 心境皆空
* 任其自然 万事安乐
* 思及生死 万念灰冷
* 卓智之人 洞烛机先
* 雌雄妍丑 一时假相
* 风月木石之真趣 惟静与闲者得之
* 天全欲淡 虽凡亦仙
* 本真即佛 何待观心
* 勿待兴尽 适可而止
* 修行宜绝迹于尘寰 悟道当涉足于世俗
* 人我一视 动静两忘
* 山居清丽 人都俗气
* 人我合一之时 则云留而鸟伴
* 祸福苦乐 一念之差
* 若要功夫深 铁杆磨成针
* 机息心清 月到风来
* 落叶蕴育萌芽 生机藏于肃杀
* 雨后山色鲜 静夜钟声清
/ 雪夜读书神清 登山眺望心旷
* 万钟一发 存乎一心
* 要以我转物 勿以物役我
* 就身了身 以物付物
* 不可徒劳身心 当乐风月之趣
* 何处无妙境 何处无净土
* 顺逆一视 欣戚两忘
* 风迹月影 过而不留
* 世间皆乐 苦自心生
* 月盈则亏 履满者戒
* 体任自然 不染世法
* 观物须有自得 勿徒留连光景
* 陷于不义 生不若死
* 非分之收获 陷溺之根源
* 把握要点 卷舒自在
* 利害乃世之常 不若无事为福
* 茫茫世间 矛盾之窟
* 身居局中 心在局外
* 减繁增静 安乐之基
* 满腔和气 随地春风
* 超越口耳之嗜欲 得见人生之真趣
* 万事皆缘 随遇而安
书名由来及内容、内涵
冯梦祯在《仙佛奇踪》中的《寂光镜引》中谈到:“洪生自诚氏,幼慕纷华,晚栖禅寂”,从早年的热衷世事,到后来的归心事佛,可知作者饱经忧患,所历风波顿挫,当是不可言喻,到此方足以论人生。史家称他“有仙佛奇踪”。
说起洪应明,大家只会记得他写《菜根谭》的伟大。其实,他也有不如意的时候,甚至被一文钱逼得没路可走呢!在这时候还能把持节操和品格,坚守理念,甘于淡泊,才是真正的伟大的人。
洪应明早年是一位热血青年,热衷世事,到后来,他却归心事仙佛,并著有《仙佛奇踪》四卷,由此,可知作者饱经忧患,所历风波顿挫,当是不可言喻。
冯梦桢在《仙佛奇踪》中的《寂光镜引》中谈到:“洪生自诚氏,幼慕纷华,晚栖禅寂”。
明朝明神宗万历年间,洪应明曾经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
洪应明住的地方,土质很差,农民种的蔬菜长得也不怎么旺,收成很差,生活很苦。
农民将自已种的蔬菜拿到集市场上去卖,菜根苦涩又压称,买的人一般会去掉菜根, 这样一来,农民的收入就更低了。
洪应明当时生活也非常清苦,看到大把的菜根被丢掉感觉很可惜,就想将菜根取走,但又不愿亏欠人家什么,就出一点钱将菜根买走。
时间长了,当地的人都称洪应明为“傻菜根”。
一日,友人于孔兼(明朝东林党成员)到家中拜访洪应明。洪应明以菜根咸菜和米粥相待,于孔兼品尝后,拍桌叫好。洪应明用菜根腌制的咸菜,色泽黑亮,咸香爽脆,无菜根的苦涩,相较普通的咸菜,菜根别有一番滋味。
于孔兼问其中的道理,洪应明说:菜根味道苦涩,普通人稍尝试,就丢掉了。我觉得很可惜,所以,就将这些菜根腌制成了咸菜。我的菜根之所以好吃,是因为我知道,美味急不得。我先将菜根用盐腌制,发酵一年后,去除菜根的苦涩,逼出菜根的香气。然后再用水去除菜根中的盐,在太阳下晾晒三日,让菜根更有嚼劲。最后,菜根佐以花椒等香料,再腌制七日,才能端上饭桌。
于孔兼不禁感概道:“性定菜根香”。菜根本是弃物,而菜根之香,只有心性澹泊沉静的人,才能领会其中的真味。也只有如洪应明这样淡泊之人,才能将菜根这丢弃之物,制作的如此美味。
他的《菜根谭》最后以菜根命名,也正是缘于这一特殊的经历。
洪应明是一个非常有同情心的人。有一个故事,说到他有一年夏天到山上游玩,路上遇见一位贫穷的白发老太太,在大太阳底下向游客推销菜根咸菜,可是她一斤也卖不出去,又愁又着急。
洪应明很可怜这个老太太,找来笔墨,写了几段文字在纸上,其中两句是这样写的:“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以肥甘丧也。”“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洪应明又取纸一页,在上面写了一句话,大体意思是:买菜根咸菜,送洪应明菜根真言一句。
洪应明说:“到山上游玩的,都是有钱的官宦人家,他们到山上游玩,都会求平安问运势,你现在告诉游人,说洪应明亲笔书写的人生道理,买菜根咸菜就送一份。”
老太太半信半疑地按照他的话去做,菜根咸菜果然被人抢着买光了。老太太赚了很多钱。高高兴兴地向洪应明谢了又谢。
洪应明在当地是名人,很多人都以得到他书写的《菜根谭》格言为荣。游人因洪应明亲笔书写格言,抢购老太太的菜根咸菜,自然是情理之中。再加上洪应明书写的格言,巧妙的将食用菜根咸菜者为冰清玉洁之士,自然吸引了富贵官宦人家购买。
渐渐地,周围的邻居都知道了洪应明腌制的菜根咸菜,香脆好吃,纷纷过来取经。洪应明毫不保留的将他制作菜根咸菜的方法教给周边人的。
这些邻居将菜根咸菜到集市上售卖,都赚了不少钱。到清朝以后,很多经营菜根咸菜的手工业者,都很感激洪应明对菜根咸菜的贡献,特别是他写的《菜根谭》,更是将菜根的精神发扬光大,成为影响世界的文化,就纷纷捐钱盖庙来祭礼他,并且尊称他为菜根咸菜的祖师爷。
洪应明的书名来自生活与为人修养,这就如同蒲松的书本《聊斋志异》来自于他的生活与幻想一样,都是生活文学的结晶。
一、《菜根谭》的八句良言
一、温暖阳光的人,更多福泽
在《菜根谭》中,有这样一段话:“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
这段话意思是说,自然界的气候规律,天气暖和时万物就生长,天气寒冷时,万物就丧失生机。做人的道理也和大自然一样,一个性情高傲冷漠的人,福分自然比较浅;只有那些个性温和而又热情助人的人,他获得的福分不但丰厚,给别人留下的恩泽也长久。
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性情高傲冷漠之人已见过性格温暖热情助人的人。
对于那些高傲冷漠的人,我们会不由自主的不想靠近,遇到那些特别温暖热情助人的人,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
既然如此,换位思考,我们就要尽量去做一个温暖,热心助人的人。这样的人,带给别人的不光是物质上的帮助,还有心灵上的慰藉和感动,会让遇到你的人也因此受感染,变得温暖阳光,乐于助人。
二、责人宜宽,责己宜严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段话:“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
这段话意思是说,对待别人要宽厚,要善于原谅别人的过失,把有过错当作无过错,这样才会心平气和;要求自己应严格,应在无过时也要时时找找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增进品德。
现实生活中,即便是修养再好的人,也比较容易对别人严格,而对自己的过失和缺点,随随便便就放过了。
这是人性使然。但对那些对自己要求更高的人,则要反人性,不断修炼自己,精进自己,才能脱离蒙昧。才能真正脱离人的动物性。这正是厉害的人和普通人的区别。
像我们熟悉的美国伟人富兰克林,晚清重臣曾国藩,都是每天不断反省、修正自己的缺点,才让自己人格和品行,逐渐修炼成人类中数一数二的存在,也间接帮他们达成了在这世间的功业。
三、文无奇巧,人品本然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文无奇巧,人品本然。”
这句话意思是说,文章写到最好的境界,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是把自己思想感情表达的恰到好处;品德修养达到最高的境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使自己回归到纯真朴实的本性而已。
的确,那些流传甚广的诗词文章,都是非常朴实自然的,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
而那些修养非常好的人,看起来往往都非常平时自然,朴实谦虚,比如华人首富李嘉诚,比如钱钟书杨绛夫妇。
我们很多人,常常喜欢追求奇巧,但实际上,许多东西发展到极致,反而看起来非常平实普通,没那么纷繁复杂。
四、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小时候,有一人的一个伯伯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所以一段时间,他们家门庭若市,经常有人来拜访。
大概过了几年后,这位伯伯退休了。然后非常明显地,就感觉到来他们家的人少了。再后来,简直可以用“门庭冷落”来形容了。
所以从那个时候,他就对人情冷暖有了一些感受。
成年后, 他看《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对这种情况形容得十分贴切: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意思是说,人情关系并不总同春光一样美好,只怕也有像秋天一样冷冷清清的时候。
只能说,古人对于人情世故的体悟太深刻了。
五、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
《菜根谭》里有一句话: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意思是说,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接受,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说到这里,想起有些做父母的,或者有些职场上的领导,在责备孩子或下属的时候,责备得非常狠。
可能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好心,但过分的指责,反而会让对方难堪,教导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更有甚至,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所以,这也告诉我们,即使是别人错了,我们指出错误,或者责备别人,也不能太过,要注意方式方法。
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希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做到。
六、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知道研究学问,却不注重身体力行,那就像一个不懂佛理,只会诵经的和尚。
尤其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读书学以致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职场上,曾见过很多人,书倒是读得不少,但是一到实际工作中,就不灵光了,只能说,这些人读书读得太死了,根本不知道怎么应用。
收藏家马未都曾说过一句话,他说,今天很多人读了很多书,但生活却依然过得不是特别满意,主要愿原因就是在应用上出了问题。
除非是专门做研究、做学问的,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读书的目的,都是为了在生活中应用,为了改变我们的人生现状。
所以,读完书,试着将书中好的理论或方法,应用在职场中,在生活中,或许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读书的价值。
七、为官公廉,居家恕俭
《菜根谭》中有一段话:居官有二语,曰:唯公则生明,唯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唯恕则情平,唯俭则用足。
意思是说做官有两条原则,就是只有公正无私才能判断明确,只有清白,廉洁才能使人幸福,自家有两条原则,就是多替别人设想心情自然平和,生活节俭朴素,家用自然充足。
尤其是在居家原则这块,我觉得说得特别有道理。
家庭生活中,常常听见抱怨、埋怨对方的。但其实,如果能设身处地,多站在别人角度想想,自然不会有那么多抱怨,家庭关系也容易和谐。
另外,持家的人,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如果比较节俭,会安排,会计划,那么不但家庭日子过得舒心,还能在财富上有所增长。
就像香港女星刘嘉玲,多年来就以善于投资在业内被人津津乐道。就连梁朝伟的工资,也是交由她打理。
这些年,在刘嘉玲的打理下,不光资产已经数十亿,光是物业,在内地和香港也有不少。
可是同样是大明星的老婆,另一个知名男明星的老婆,就只知道花钱,结婚几年间,已经挥霍掉老公辛苦挣来的好几亿财产,没办法,那个男明星和她离了婚。
所以你看,男人在外面挣钱很关键,女人在家如何打理也很重要。遇到一个会持家的好女人,你的财富会不断增值,但是遇到只会败家的,你再辛苦也没用。
就像那句俗话说的:男人是赚钱的耙耙,女人是管钱的匣匣,管钱的管不好,赚钱的累死,也还是做无用功。
八、成功时更要戒骄慎言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
这段话意思是说,年纪大时体弱多病,都是年轻时不注意爱护身体所招来的;一个人失意以后还会有罪孽缠身,那都是得志时埋下的祸根。因此一个有高深修养的人,即使生活幸福,事业成功,都要兢兢业业戒骄慎言,为今后打下基础。
说的就是我们在万事顺遂的时候,更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晚清重臣曾国藩一生,就非常注意这一点。即使他晚年,已身在高位,权倾朝野,做事仍然兢兢业业,谨慎小心。
不仅他自己如此行事,就是对兄弟儿孙,他亦是这样约束教导的。
因此曾国藩虽然身居高位,但结果却很圆满。这一切,都是他从一开始顺遂得意的时候,就严加注意打下的基础。
所以,对我们普通人也是如此,越是得意的时候,越要兢兢业业,谦虚谨慎,这样才不致在失意的时候招来祸患。
二、 九句《菜根谭》荡涤心灵
第一句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译文】作为一个有德行的君子,内心的思想(想法)要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坦坦荡荡,没有什么是不能让人知道的事情;而君子的才华,却要像珍珠宝贝一样隐藏起来,不可轻易就显露出来让人知道。
【感悟】有德行的人胸怀坦荡,内心不藏污纳垢,所以没有什么事情需要隐藏;但是一个人的才华,不可轻易显露炫耀,更不能恃才傲物。事事争胜,祸事生焉。俗话说“枪打出头鸟”,须知锋芒太露者易成众矢之的。君子藏锋,可以为自己免去不少烦恼。
第二句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译文】面对富贵权势,能够丝毫不动心的人,品格是高洁的,但接近却不沾染奢靡之气的人,品格更加高尚;对于那些投机取巧玩弄权术的手段,完全不知道的人是清高的,但是知道却不使用的人品格更加高尚。
【感悟】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出淤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
求富贵利益,在天,不由己;做正人君子,在我,不由天。
第三句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
【译文】狂风暴雨,连鸟兽都会感到忧伤哀怨;风和日丽,草木都会欣欣向荣。
【感悟】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气。俗话说: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一切以和为贵。生活的环境和周围的事物总是会引起我们情绪的变化,稍不注意,就做了情绪的奴隶。
乐观者,豁达开朗,思想积极,是情绪的主人,生活越来越幸福;悲观者,怨天尤人,思想消极,是情绪的奴隶,生活只会越来越糟糕。
第四句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少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译文】天地看起来好像寂然不动,殊不知充盈期间的空气无时无刻都在运动;太阳和月亮虽然日以继夜地运转,但是光明万古不变。所以有德行的君子要在闲散的时候做好应急的准备,在繁忙的时候也要保持悠闲的情趣。
【感悟】居危思安,居安思危。水则资车,旱则资舟。
闲时吃紧,未雨绸缪,方能临事不乱,处变不惊。忙里偷闲,张弛有度,才会避免失败,落入速成的陷阱。
第五句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
【译文】经过狭窄的道路时,要留一步让别人也走得过去;有好吃的东西,也要分一些给别人尝尝。
【感悟】俗话说:凡事留一线,日后好想见。将心比心,与人方便,便是与己方便。
第六句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译文】做人做事,不一定要刻意去追求功劳,没有过错便是功劳;给别人恩惠,不一定要求别人报答恩德,没有怨恨便是恩德。
【感悟】俗话说:做人凭良心,做事凭原则。一个人做人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事没有违背原则,就是好的,即使没有取得成功,只要付出努力了,就可以问心无愧。
帮助别人是应该的,但是是否回报你那是他的事情,你不能去要求别人报恩。即使他没有报恩,甚至在你需要的时候没有帮助你,你也不应该感到烦恼,因为至少他没有对你怀有怨恨。况且只有你帮助了别人,别人才会帮助你。
第七句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译文】人生的幸福莫过于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事情,人生的灾祸莫过于多疑猜忌。只有那些整日忙碌的人才能懂得清闲无事的幸福,只有那些心平气和的人才能理解多疑猜忌的祸害。
【感悟】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事是辛劳之源。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多心是是非之根。猜忌多疑是为人处世的大忌。既不利于团结身边人,又搞得自己心事重重,徒增烦恼。
第八句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译文】当一个人陷入困境的时候,通过努力解决了困难,摆脱了逆境,就会体会到人生真正的乐趣;一个人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常会遭遇意想不到的挫折,便会心生悲慨。
【感悟】人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失败和困境也是人生的宝贵经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泰戈尔说: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第九句
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译文】一个人处在悠闲淡远的地方,一切的荣辱得失如何能够使唤我;一个人的心灵常处在安宁的环境中,一切的是非利害又如何能够欺骗我。
【感悟】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三、 10句名言,不愧为“处世三大奇书”之一
《菜根谭》,明代洪应明先生所著,是一部阐述人生、处世、修养的语录集,与《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
一、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
为人处世,要学会为他人着想,不能总想着自己。在路过狭窄的道路时,要留出一些空间,好让别人能够过去;在享受美味佳肴的时候,要懂得拿出一部分来,与人一起分享。
二、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与朋友相交,应该带有几分侠肝义胆的气魄;为人处世,应该保存一些简单质朴的赤诚之心。
三、完美名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遇到能获得好名声的事情,不要自己独享,要和大家一起共同分享这些好的名声,这样就可以避免祸患,保全自己。遇到辱没自己名声的事情,不要全推脱给别人,应该自己主动承担一些责任,这样才能收敛自己的光芒,涵养自己的德行。
四、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一个人即使在事业上失败了,现在穷途末路,也应该体谅他当初的本意,也是想努力去做,想有所作为。一个人即使事业圆满,功成名就,也要观察他在以后的道路上,能否始终如一,保住晚节。
五、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为人处世,一定保持一个宁静淡泊的心态,不能刻意去追逐名利,能够不犯错误,就已经是最大的功劳了。帮助了别人,不要想着回报,只要人家对你没有怨恨,就已经是最好的回报了。
六、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对待那些心术不正的小人,做到严厉苛刻并不难,难得是能够不对他们起憎恶之心。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心存恭敬很容易,难得的是言行举止合乎礼节。
七、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一个人心中光明磊落,即使处于黑暗的室内,也如同在晴朗的天空下一样。一个人心术不正,即使在处于青天白日之下,也会有恶鬼缠身的感觉。
八、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一个人做了坏事,但是还怕别人知道 ,说明这个人虽然作恶,还没有坏透,还有一丝改过向善的良知。那些做了好事,就急于宣扬的人,虽然做的是善事,但留下的却是邀功图名的恶名。
九、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与其谋划那些根本还看不到影子的事业,不如将精力用来保持已经成就事业的稳定。与其后悔过去所犯下的过失,不如将精力用在当下,以防止将来再犯错误。
十、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哀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
人 在老年时患的很多疾病,往往都是因为年轻时不注意留下的病根,到老年了才发作。人在失意后所遭受的各种罪责和灾难,都是在得意的时候埋下的祸根。所以君子在成功和得意的时候,不能不时时小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2022.08.20 于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