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辽文友共育文苑之花总第(364)期


【作者】北方三月,实名于德宽,退休前曾任鞍钢民政企业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工作部部长,有文学作品、摄影作品、美术作品、理论文章及新闻报道等发表于国家和地方报刋、电台及网络。2021年9月获首届津辽杯诗歌散文大奖赛一等奖。

【辽宁总社/于德宽】
初审/文丹兰
复审/诵读/学与问
‖咫尺之遥:锦天绣地‖
我老家的住宅东侧不远处,便是一大片生长着茂密芦苇的坑塘,足有二三十亩面积。暮春时节的清晨,站在院落往东眺望,灰白色的晓雾,迷濛着刚刚醒来的整片苇塘,远处隐约可见不甚分明的房舍和树木,恰似浏览一幅精美绝伦的水彩画,令人心旷神怡……

伴着滚滚雷声和绵绵细雨,经过一个冬天能量积蓄的芦苇根茎,升腾起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从冬天的枯枝败叶中纷纷绽出嫩红色的笋尖,像轻沾母亲血液的初生儿,一天一个样,使劲疯长着,几天功夫,就窜出一大截子来,婷婷玉立,绿油油一片,美不胜收。
闹春的鱼儿在苇塘中尽情的游弋;活跃的青蛙,时而露出水面,探头探脑的向外张望,时而又潜入水中,张扬着自己的水性,时而又跳来跳去,咕咕呱呱地说着情话;燕子一路悄声呢喃着从南方飞还,成群结队地落在苇塘边上,大口大口地衔起塘泥,忙着衔回做窝;水鸟们喊着,唱着,盘旋着;鸭鹅们一摇一摆地扑进苇塘,一会觅食,一会畅游,一会张开翅膀扑楞楞地嘎嘎嚷叫着……

夏天是苇塘最繁茂的季节,整个苇塘里的芦苇齐刷刷地长到了三米多高,苇杆和苇叶都披上绿色的盛装,绿得冒油,绿得发光,绿得盎然,绿得沁人心脾。当布谷鸟把农事唤起,端午节就要到了,十里八村的男男女女,有的开着三轮车,有的骑着摩托车或自行车,纷纷赶来采集苇叶回家包粽子。大热天他们有的穿着长衣长裤,有的穿着长靴,有的系着围巾,提着大编织袋,不一会就全都消失在苇塘中,只能听闻人们的说笑声和"嗤嗤啦啦"打苇叶的声音,间或响起水鸟们的惊恐叫声。堤坝上不时有人善意提醒着:请手下留情,别劈太苦了呀!让苇子继续茁壮成长。不大一会儿功夫,人们带着满意的笑容,拎着大袋小包地踏上了归途,就仿佛嗅到了一缕缕浓浓的粽香……
盛夏时节,苇塘成了鸟儿和昆虫的乐园,许许多多的鸟儿,知名的,叫不上名的都纷纷来到苇塘里聚集,寻找心爱的伴侣筑巢,生儿育女。这里面有上窜下跳的苇喳喳,有羽毛碧绿的翠鸟,有身轻如燕的野鸭等。翠鸟的巢是筑在苇杆上的,用三四片苇叶构成,巢口朝下倒吊在苇杆上。野鸭惬意地游荡于芦苇间,时而戏水、时而梳理羽毛,野鸭的巢筑在芦苇的根部,在没有水的杂乱苇丛中构成圆圆的锅盔形状的窝巢,在此繁衍生息。红蜻蜓,绿蜻蜓们时而落在苇叶上,时而又飞翔在苇塘上空。悠然自得的野鸡在芦苇深处叽叽嘎嘎地戏闹着,树上的喜鹊也跟着凑热闹,叽叽喳喳唱着季节之歌……

走过春夏,不经意间步入了秋天,芦苇塘成了金色的海洋。苇浪翻滚,花絮纷飞,好一幅“蒹葭秋雪”之美景。远远的望去,整片苇塘就像一首朦胧诗,承载着滿幅的诗情画意。风一吹,芦苇来回摇摆着刷刷作响,调皮得一会儿猫腰,一会儿抬头,相互嬉闹着……一朵朵芦花在风中飞舞着,一浪翻过一浪,甚是壮观!孩童们在苇塘的埂埝上跑着闹着捉迷藏,摘芦花,不一会洁白的芦花被他们用丝线绑成一捆,拿在手里在空中来回摇摆,那轻柔的芦花就像仙女散花一样,在头顶纷纷扬扬。

这样的景象,时常令城里来的专业或业余摄影爱好者,顿时萌发创作欲望,他们迫不及待的顺着堤埂钻到苇塘深处,时不时的按下快门,频频捕捉在城里根本见不到的最接地气最令人心动的纯真画面……而我也情不自禁的陶醉其中,信手拿起相机去攫取美妙的瞬间……
毛绒绒的芦花,远看一片雪白,近观却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有奶白色,有紫红色,还有淡青色的。一阵微风拂过,芦花便开始颤动,不经意之间,花儿散开了,飞舞出它们各自的旋律,漫天飘散。它们纷飞如冬日的小雪,却比雪花更优雅;它们纷飞如迷你的小伞,却比小伞更萌萌哒;它们纷飞如秋天的落叶,却比落叶更轻俏。芦花悠然地飘,自由地飘……飘在人的脸颊上,柔柔的,软软的,痒痒的,让人心醉神迷。
又一阵微风吹过,便有清丽的哨音自苇塘深处传来,我想,那一定是多情的风儿用它纤巧的手拨动了苇脉的琴弦,弹奏出天地间最美妙的乐章,而那一穗穗毛绒绒的芦花已幻化成婀娜的少女,应着乐声起舞,千娇百媚地炫耀着各自曼妙的身材。时而有鱼儿跃出水面;时而有鸟儿掠过晴空;时而有虫儿窃窃私语。而那不安分的青蛙也击鼓鸣锣的倾情助兴……

置身于秋意疏朗的苇塘之中,总能感受到一种亲和力在召唤,总能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踏实与惬意,总能感受到别样的迷人与妩媚。因为这是我叶落归根,在老家欣赏到的最近距离的最美风景。

【诵读】学与问,居天津,退休公务员。热爱文学,喜欢诵读。
欢 迎 加 入 我 们
投 稿 请 扫 码


管理团队
总编:文丹兰
主编:琴 馨
编辑:成于乐
音频总监:沧 海
该帖无需高额打赏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