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就不是给普通人看的一一与持此观点的文人商榷
文/独木林
最近在某平台上看到一位学者发的帖子说,“诗就不是给普通人看的”。直到现在已数天也看不到有人持有不同观点,是否默认了这样的观点,不得而知。但我左思右想,若允许这样的观点存在就等于对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持不同观点的也可以任其存在和犮展,而且这样的观点也不适宜当代中国文坛的实际。我理解毛主席的讲话归根结底是说:文学艺术(不管什么体裁和形式的)都要反映人民的心声、生活和生产,都要为人民服务。诗是文学的一种形式也无一例外。要写人民、颂人民,给人民看。诗就不是给普通人看的,不知讲此话的文人此观点是怎样形成的。古代的诗词格式韵律要求严,加上那时候的普通百姓读过书的极少,能读懂听懂古诗文的极少,但也没有听哪个诗人说过,“诗不是给普通人看的”。相反有的诗人为了使自己的诗能让普通人也看懂,写好后先念给自己的妻子听。他们不也写出好多为普通人喜闻乐见的诗嘛,他们不也写出反映普通人生产、生话和心声的诗嘛。有好多诗我不说大家也都会吟诵那么一两句。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主席的讲话早已深入绝大多数文艺工作者的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早已当家作主。普通人的文化水平早己大大提高,欣赏各类文学著作已成常态。怎么现在的诗反而不是给普通人看的呢。除非诗作者不写人民,不用人民读懂的词句,心里没有人民。只写自己想写的那些诗。人民不懂你的生活,当然也读不懂你那些所谓的阳春白雪。
现在的普通人不但能看懂诗文吟诵诗文而且会写诗文。我的堂侄女就是个农民,她是一位只会做饭的普通人。她不但看诗文而且还写诗文,还在公众平台发表过,还得过奖。我的远方亲戚就是一位搞养殖业的普通人。他是农民诗人,他还主办诗社。他主办的诗社在全县众诗社中是最有水平和影响力的。
中国时代在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尤其是文化生话水平也提高了。文学艺术工作者只要你写人民,不管什么形式、体栽的文学艺术作品他们都会欣赏的。 写人民为人民而写就别担心普通人看不懂,大胆的放手的去写吧!
2023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