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夫子老师
作者:云安客
荐稿:叙永县作家协会
策划:李腾双
制版:春到百草园


现在的微信群,稀奇古怪,什么花样的都有,但若有善缘,也能遇上良师益友。
在微信群中我就遇上了海内外的好几位良师益友,夫子老师就是其中不时感念的一位良师,善哉。
记得少年时无学可上,无书可读,偶然得到一本《增广贤文》,是小楷抄写的,于是照着抄,既练了写字,也喜欢上了诗句。
退休后除抄经之外,抄《古文观止》,抄唐诗宋词,受益良多;自己也随性写了不少诗文。

但我一直不想用格律写诗,认为束缚手脚。喜欢陶潜古风诗;也喜欢李白,李贺一路唱去,管你合律不合律。杜甫格律严谨,诗也写得好,但总觉得他老人家把自己弄得苦巴巴的。
几年前,一个偶然机会,被拉进一个群,一位网名夫子的先生让我非常敬佩。字写得好,楷书,行草都好;画也画得好,画人物肖样是要绘画硬功夫的,夫子先生画的人物,结构准确又传神;诗也写得好,见识也高。在他的言谈中能感受到胡适先生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文人风骨。

于是恳求加为好友向他请教,就这样我们在微信上开始交往了。我称他夫子老师,他叫我果老。
夫子老师不爱自吹,只听他说曾担任过中书协一个专业委员会的什么职务,但在约二十年前就把中书协这个群退了。偶尔从群里其他朋友的言语中逐渐对他身份有了一些零星的了解,他的学生遍布海内外,是有影响的学者,诗人,画家,书家。见他偶尔在群里发的各类作品,名符其实,是很令人敬佩的。

一次,夫子老师在群里说想办一个学习格律诗词的培训班,邀大家报名,我随即报了名。夫子老师说:果老乃散淡之人,以散淡之心写诗就好,格律还是不用学了吧。我说要学,没把格律搞明白是我至今最大的遗憾。
就这样我开始随夫子老师学格律诗词了。
以前我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课程,成绩都是很好的,惟有这格律学得云里雾里,不得要领。泸州文化界前辈,枉廷弼老外公,岳父汝祥先生,谢守清,陈天啸几位大老师教我,我也没弄明白。

于是开始随夫子老师学格律,每周一个晚上两小时,为期三个月。
夫子老师讲网课,安排得严谨,生动,从认识平仄开始,如何辨别入声字,如何避免三平(仄)尾,如何避免四平头,如何相粘……。如同黑夜中走山道,他在一旁为你打亮了一支强光手电简,一道光亮照着你前行,把山道看得清清楚楚的前行。夫子老师标准的普通话,不缓不急,他在一旁提醒你,这里有一道坎,那里有一个坑。
哈哈哈,原来学格律诗也是很好玩的。

就这样随夫子老师学去,每天我对一段《声律启蒙》作练习,写好发进群里,《声律启蒙》共九十个韵部,一天对一个,九十天对完,刚好三个月。有次声韵错得离谱,夫子老师私下提醒:“嘿嘿,搞的什么名堂。”
后来得知,夫子实名为符逸公 ,原名府笑波,1954年生,湖南长沙人。生于书香世家,博览文史,精格律,工书画。原统战新闻《联合参考报》副总编,兼《文艺家》通讯主编、香港国际交流出版社顾问编委,新加坡神州艺术院顾问、加拿大世界书画家总会顾问、第三届中国书画大展顾问等职。是当代海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文艺学者和书画艺术家。

2021年四五月间,很久不见夫子老师在群里发作品了,不知何故,我发一条信息与他:夫子老师好,许久没见您发作品了,身体好吗?信息发出后多日不见回复。
又是数日,见群里有朋友信息:夫子老师已仙逝,见此信息,心中顿时好生难过。
写下一首七律,忆夫子老师:
临屏求学写飞红,网课随师入字丛。
寻得梅兰幽趣处,摘来枝叶素帘中。
先生漫说仙人境,命运常言直道穷。
书画清高能致远,诸般苦乐岂相同。
人之相与,全是一个缘分 ,缘起,有幸结识了夫子老师,缘灭,痛失夫子,痛失良师益友。
作家风采

云安客,本名刘自果,居士,1952年出生,祖籍老川东(现重庆)云阳县。居四川泸州。号云安客(自果居士)。自由作家,诗人,经生,书家。公务员退休后是几个寺院的书法教师,长年为川、渝和外省一些名山古刹抄经写字并留下许多经卷和刻石匾联。也为朋友们定制书法作品,被海内外朋友收藏甚多。著有长篇《川江向东流》;《川江渔火》;中篇《双碑子的抗战岁月》;《<蜀南的佛光>小说、散文、随笔文集》等。诗集十部,总称《山高水长》。诗词、书法作品为海内外多家刊物选用。


温馨提示

投稿邮箱
2563560978@qq.com
投稿要求
古体诗:律诗(古风意境佳)六至十二首,绝句(古风意境佳)十至二十首。投稿时每行两句排列,格式如下:
作者姓名(省名)
诗题
XXXXXXX,XXXXXXⅩ。
……
现代诗:两首及以上(最多不超过五首一百行)。
散文:一篇
小说:视篇幅而定
另外:附作者简介和一张清晰的个人生活照。
可以应作者要求配图和配乐(投稿时加入想配的图片和乐曲名称,注明演唱者等)所有投稿都以正文发送或加编辑微信707904340直接发送投稿,不发附件,如果投稿十日内没有收到用稿回复通知,稿件可自行处理。投稿以后记得加编辑微信号707904340,以便联系,未加微信的投稿,一般不予编发。
关注《春到百草园》能欣赏更多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