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玉华:
郭主编《郭培友诗歌创作谈十八》杜甫想着按起承转合写诗吗? 拜读后收获满满,郭老师博古通今,旁征博引,列举古今诗话名家的诗论来阐述起承转合在诗文中的作用,通篇论证精辟,见解独到。为广大诗词爱好者指明了诗词创作方向。 (一)诗文结构是多样化的,起承转合不是唯一 用唐朝·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又用初唐·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作为论据论证这两首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名篇怎能推测出它们是怎么起承转合的?根本没有必要。 (二)好诗立意第一,词句第二,格律次之,所谓什么式,什么章法,什么起承转合都属于诗之末节。让读者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三)举清·诗话家·薛雪《一瓢诗话》论述曰“诗有从题中写出,有从题外写入,有从虚处实写,实处虚写,有从彼写此;有从此写彼。诗无定法,变化莫测。”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王力先生曾说:“写律体诗,往往不拘于常法。许多诗无法以起承转合进行概括。” 借此论据充分阐述了诗贵自然, 正如高尔基所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 (四)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强调诗者,吟咏性情也。诗是用来表达情怀的,无情不是诗。写诗要寻找诗情,不是寻找词句。更不是什么起承转合式?什么法来限定的。告诉读者古今作品没有任何模式。 (五)好作品展现一个人的才情意趣,功夫下在感悟上,禅道在妙悟,诗道也在妙悟,感悟是诗词创作的成功之道。 今天我又仿佛聆听了郭老师一堂生动的诗学课,学习受益匪浅!点赞!收藏!转发!
姚崇实:
起承转合本来是文章写法!被人用到诗词写作中!有的诗可以这样写!但是不能要求所有的诗都这样写!因为,诗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跳跃性!诗的结构是多样化的!不能要求都用起承转合的套路!
何树华:
分寸精到!
王安全:
此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读来受益!起承转合,学诗者应知之,然未必以此自缚手脚!
尹长山:
非常赞同。钟振振比喻绝句像打排球,一传二传倒很形象。起承转合只是一种形式,不能涵盖一切。
殷保田:
文有新意,大多是大家不愿去想去说的诗话(实话),支持你!
张慧杰:读来受益。
我是军歌:
论述精辟,言之有理,立意第一,不必拘泥,诗贵时代,理在情满!
赞郭培友老师(论述起承转合)
瀛上瀛🌸高建明/杭州
不俗论述入心声,词带波澜意带风。
水准超出尘世外,精神舒展是真情。
赵宗明:
起承转合是古诗结构章法之一。起,起始也,承,承接也,转,转变也,合,整合也。郭主编妙笔生花,洋洋洒洒,犹水润保湿霜,粘贴古今贤文,且从心底里,从自己已写的诗词出发,全方位点催化万种风情,让诗者欣赏者醒悟过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纯理论的浪漫敌不过现实操作。
沐雨临风(樊国立):
这个话题确实需要谈谈,我很认同你讲的话,史上许多名家写诗时,不一定是按这个格式来写的,许多名篇也不一定是按照这个格式写的,但是谁也不能说这不是名人名篇!总体上,看了你的高论,我觉着写诗方向性更明确了!
沐雨临风(樊国立):说的好!也就是说形式服务内容,不应因词害意。
白云:
谈几点粗浅认识。
1 :律达其意本不难,违背常规并非顽。
起转承结无定律,抑扬顿挫索清弦。
诗无俗套形声正,句不矜张境界宽。
欲想春风能近我,总编新论写真言。
2: 满首全凭一字香,谋篇觅句应斟详。
意需明了词需浅,事要鲜明笔要扬。
板凳还须常坐暖,文章务必细修良。
有师例举红楼谈,必能引来金律狂。
3: 总编倾抛肺腑言,诗词写作新开端。
华词丽句人难懂,俗语方言自易参。
闭门造车听众少,开门问道路途宽。
杜甫诗篇传千古,未知起承转合言。
4:莫说直陈意不精, 弯多哪受众欢迎。
生词僻典深难解,俗语方言浅易明。
闭户造车诗路短,登峰观景境光灵。
丹心时刻忧民瘼,古往今来不变情。
5 :细察今古众英贤,谁说诗规有定端。
大气犹能吞旷宇,小疵不可钻香尖。
听风若曲千般妙,视雪如花万象鲜。
既让人知休忘我,挥毫就听友箴言。
6 :作诗只为自修身,莫忘精篇学古人。
皓气难搏三世怨,风光不过九十春。
常行厚道方无愧,如履薄冰始有存。
且看元人范德玑,不拘一格写乾坤。
遐风:
单刀直入,旁征博引,平朴坦直!立意为本,形式为辅,境界为要!论来精要,拜读得味!
青山碧水:
有理有据,见解独特,令人佩服!
岁月如歌:
此篇为郭培友先生在今人很少触及的诗词理论领域又一力作,师古不泥古,推陈出新,诗词结构方法的运用要为主题意境服务,不拘谨于条条框框,敢于放手大胆写才出佳品力作,读来有新意!
岁月如歌:
引经据典,观点鲜明,是郭师在诗论领域又一力作,非一日之功,可见郭师学习研究之用力用心,在平常忙于《中国文苑》编辑之余,挤出宝贵时间研究剖析成文,真乃我们学习楷模,读来受益匪浅。
刁跸村夫:
郭老师对于古典诗词的研究可谓是见解独到,举例引经据典,分析恰如其分。对于现代人研习诗作,确实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赏学。
艺云文海:
创新的立意很关键!
唐鹏皖北山人:
读郭培友先生大作有感
唐鹏
为文作句千千万,起承转合多面看。
莫为形妍将意失,勤耕岁月通宵旦。
虞老师:
是的,诗为诗人之心声,可从多面入手,一首诗一幅画融入诗人的万千感慨,规律可行但不能太死板。
藕生荷:
非常赞成郭老师的观点!诗词歌赋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基础之一。当下,今诗的写作与传播超历史任何时期。然而,诗词写作、评论的清规玉律被那些所谓学者、诗人应有的淋漓尽致,长期以往下去,如何了的!
老姜:
诗歌创作不拘泥于“起承转合”的形式、技法,需要以此表达诗意的,就用。不需要,就不用,顺应诗歌创作的自然。
天星:
主题突出,论点鲜明;
旁征博引,论据充分;
谈法辩理,客观中肯。
就写诗而言,起承转合,不可不知,但也不必拘泥刻意,宜当自然挥洒,状景抒感,创新出奇……
朵朵:
起承转合只是诗词章法的结构形式之一,绝对不是唯一的。诗的结构形式很多,应不拘一格。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则不可以拘泥于形式。一切以顺其自然为上。我这样理解对吗?
肖寒:
“起承转合”是诗的一种衍生物,是舞文弄墨者在长期的诗词探讨中观察和总结出的一点小技巧,也不需要牵强附会。就像有些字在诗词中的“古”用与“今”用,没有必要斤斤计较。我们都是现代人,现代的普通话流行更广泛,只要懂得拼音的“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即可,古人的分法也太复杂,无需邯郸学步。郭老师能提出这个问题,证明郭老师对诗词研究已经深入到了更高的境界,拓宽了我们对诗词的认知和驾驭,是我们学习的标兵和榜样。
邱若悟:
起承转合无疑是正确的,但还是得根据诗文的具体内容而定,完全放弃和不根据立意来套用,是均欠妥当的。即形式依内容的变化而变化。郭老师将此问题进行了辩证透彻的分析,对于指导诗词文章的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林间闲叟:
很赞同郭老师的观点。 “先人未必如此作”很多理论性的东西都是从实践中总结而来的。有些规矩框框在不背离大的轨道(如格律等)也应适时调整,表现手法就不是唯一的。文学也需要创新和发展,要不断的注入新的生机。
逍遥游:
自古以来诗词、文章文学创作最重要的主题就是阐明道理和达情抒意。对于诗词创作如果过分强调起承转合和格律必将流失其真挚情感的发挥。明白写作是为情而文还是为文而情。赞同郭老师的观点立意第一,词句第二,格律次之,其它等等又次之。这篇文章见解深刻、洞察精微。为广大文友拓展了创作思路和宽度,值得点赞!
郭成才:
如果诗者过多的拘泥于起承转合或某些章法,那是写不出真情实感的。 好作品源于多读多写多揣摩,不是章法
老柳树:
言之有理,论之有据!言人所未言,道心之欲道也!所见略同,大赞!
君子赏兰:
拜读学习老师佳作。文章由浅入深,正论例引,将章法中的起承转合细腻融汇、贯通全篇,使读者一看便能理解,勿以框子束缚境意,服众,受益,好文,点赞!
赵玉江:
赞成郭老师的说法,作诗应该是立意第一,词句第二,格律是诗之末事,而起承转合连格律也算不上,当然也属于是诗之末事。
文坛元章:
这篇文章写的很好,告诉我们不能为形式而忘记内容。文章应该主要为表达内容而立,现在有些人过于强调形式,把人们的思想控制住了!表达内容多亏欠。
吴景彦:
“起承转合”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定式,其实,是一种束缚。杜甫及唐宋几百年中的诗人,都没有起承转合的说法。起承转合是元朝以后文人们对前人诗的总结而提出的。诗是人的意境的表现,格律会使诗的表现更加完美,而起承转合,却是一种束缚。所谓起承转合,应该自然的表现在诗句中,不必刻意迎合。
若耶溪水:
郭老师真的是博学多识,缜密考究分析,形成自己独到见解的诗作理论!
沧海一粟:
郭主编论述不一定要按起承转合写诗很好!赞!苏轼:“为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迹,但常行于所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东方欲晓:
与先生观点不谋而合 。先生引经据典 ,说的透彻 ,毋庸置疑 。
江措:
先有诗意,再有诗境,平仄在自然之间,一首好词一首好诗就出现在平淡之间。郭老师之论述恰到好处,诗词佳句本是上天遗落在世间的珍珠,有心人拾起在串成项链而已。
清湖:
观点新颖,有理有据。师古而不泥古,写诗不能完全按起承转合的模版去套。如李白的诗,那就是行云流水,出乎情,发于心。这样的诗,才有活力。
风平浪静:
郭老师博学多才,见解独特。旁证博引,易于读者接受。好的诗词,立意非常重要,至于其它皆为主旨服务。因文害意不可取!启承转合也好,平平仄仄也罢,只要能很好为立意服务,便用,否则三思而后行。形式与立意完美结合为上!读郭老师有关诗词方面论述,能让人思维发散,写作更能放开手脚!
枫树王:
郭总编扬弃、创新,不拘旧制,创造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词新语,才得使作品有现实感、有强大的生命力! ?郭总编创作谈,给人耳目一新,引领诗潮的先锋感。探索值众友鉴赏、借鉴。
乡音湘情:
欣赏老师佳作,文无定法,立意当头。格律兼顾。爱益匪浅!
福临门:
论述精彩!古今皆有佐证,起承转合不可拘泥!
蓝天:
的确如是说,师古而不泥古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