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三重奏 1
一首浪漫唯美 生查子 元夕
一首大气壮美 正月十五夜
一首少有人及 青玉案 元夕
春节以后,不久便是元宵佳节,古人重视春节,也重视元宵节。元宵前后,很多城里都取消了宵禁,并且开启一场为期数天的庆贺活动,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无不欢欣雀跃,处处充满了节日的氛围,所以诗人们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元宵节的佳作。
下面这三首元宵节诗词,各有特色,各有韵味,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 :一首浪漫唯美,一首大气壮美,最后一首更是元宵词中的冠绝古今的佳作,被誉为千古元宵词第一,后世几乎无人能及。趁着新年的欢乐余温,诵读这几首意境绝佳的元宵节诗词,无疑能令人心情愉悦。
1 生查子 ·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是宋代欧阳修十分细腻浪漫的佳作,一句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让多少人想起了自己的初恋,想起了曾经那份简单而又美好的爱情约会。这种在元宵节的晚上,约会爱人的场景,不用说什么,就已经十分美好了。
很可惜,去年的美好,没有延续到今年,今年的花市与花灯,依然是辉煌灿烂,让人流连忘返,但今年的心情,却没有去年那么美好了,因为今年的爱人,已经不见了,或许是相隔一方,或许是分手,总之,只留下词人自己孤单地徘徊在繁华的灯市里,词人回忆起去年的情形,不禁泪满春衫,无比惆怅了。
这首词颇有一种哲理韵味,浪漫唯美,简短的语言,却构造出了一个极美的意境,亦真亦幻,令人内心为之一动。
2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及注释 ——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 梅花落 》。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火树银花 :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 青玉案 · 元夕 》词有 :“ 东风夜放花千树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红楼梦 》十八回 :“ 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 。
星桥 :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 洛水贯都,以像星汉 ” 此处或以星津桥指代天津三桥。” 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宫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 。开元年间,改修天津桥,星津桥毁,二桥合而为一。
铁锁开 :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尘 :暗中飞扬的尘土。
逐人来 :追随人流而来。
游伎 :歌女、舞女。一作 “ 游骑( jì )”
秾李 :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 诗经 · 召南 · 何彼秾矣 》:“ 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落梅 :曲调名。
金吾 :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 唐两京新记 》云 :” 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
不禁夜 :指取消宵禁。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玉漏 :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唐代写元宵节的诗不多,极好的作品就更少了,苏味道的这首《 正月十五夜 》堪称其中的佳品,诗人用艳丽的诗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元宵佳节时的热闹景象,犹如一个千年前的摄像机,让我们感受了古人元宵时的快乐景象。
苏味道( 648年 —— 705年 ),字守真,赵州栾城( 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南赵村 )人。唐代官员、诗人。“ 三苏 ” 先祖。
《 正月十五夜 》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写了神都洛阳城元宵夜 “ 端门灯火 ” 的盛况。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 “ 火树银花 ” 即由此而来;颔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错;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若桃李;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全诗律对精切,风调清新,是初唐比较成熟的五律。
开头两句 “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是灿烂的户外场景,“ 火树银花 ” 用来描绘灿烂的灯火和焰火,虽然是在晚上,但是却如白昼一般,处处放射着璀璨的光芒,犹如盛开的花朵,而且四门不禁,处处均可通行,城门上的铁索桥也都打开了,所以人潮汹涌,尘土飞扬,月光照在每一个角落,映衬得人们更加明亮了。
这是大唐盛世下的热闹景象,是人们欢庆佳节时的美好氛围。古人是非常懂得生活的,所以他们总能将各色节日重视起来,用十分热闹的方式庆贺,该放松时放松,该热闹时热闹。
3 青玉案 ·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词中,必定少不了辛弃疾的这首《 青玉案 》,堪称无数人心目中的元宵第一词,如果只吟诵一首元宵诗词,很多人也一定会背出这一首,在我看来亦是如此,最好的元宵词,非辛弃疾的这首莫属。
译文 ——
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从天而降的礼花,犹如星雨。豪华的马车在飘香的街道行过。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这首词不仅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热闹的元宵节景象,而且还有极具韵味的哲理思考,最后几句,简直如同天上摘来的句子一般,没有一百分的才气,再加一百分的灵感,写不出这样美的句子,王国维用他当作人生三境界中的最后一境界,也毫无违和感,究其原因,也是因为这首词的确很有哲理韵味,很多人相信也都知道,具体的分析,后续有机会再写写。
王国维《 人间词话 》云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怎么样,这三首元宵节诗词,是否值得诵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