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杭州西溪秋雪庵
西伯利亚道中忆西湖秋雪庵芦色作歌
作者:徐志摩 - 浙江海宁
我捡起一枝肥圆的芦梗,
在这秋月下的芦田;
我试一试芦笛的新声,
在月下的秋雪庵前。
这秋月是纷飞的碎玉,
芦田是神仙的别殿;
我弄一弄芦管的幽乐-
我映影在秋雪庵前。
我先吹我心中的欢喜-
清风吹露芦雪的酥胸;
我再弄我欢喜的心机-
芦田中见万点的飞萤。
我记起了我生平的惆怅,
中怀不禁一阵的凄迷,
笛韵中也听出了新来凄凉-
近水间有断续的蛙啼。
这时候芦雪在明月下翻舞,
我暗地思量人生的奥妙,
我正想谱一折人生的新歌,
啊,那芦笛(碎了)再不成音调!
这秋月是缤纷的碎玉,
芦田是仙家的别殿;於
我弄一弄芦管的幽乐,-
我映影在秋雪庵前。
我捡起一枝肥圆的芦梗,
在这秋月下的芦田;
我试一试芦笛的新声,
在月下的秋雪庵前。
写於1925年3月中旬过西伯利亚时。
1925年9月7日刊登於《晨报副刊》。
杭州西溪秋雪庵
秋雪庵位于浙江杭州西溪河渚湿地中心水域,是“西溪八景”之一,也是西溪湿地的精华区块。建于宋淳熙初年,因为在孤岛之上,向东南一望无际的芦苇滩地在秋季的明月下,呈现出令人名利俱冷一片白茫茫的意境。明代大书画家陈继儒便取唐人诗句“秋雪濛钓船”的意境,题名“秋雪庵”。其中弹指楼当年由董其昌题写匾额,成为秋雪庵中的重要人文内容。
秋天的秋雪庵一带,仍呈现出沉香古雅的景色:东面秋雪滩上芦花飞舞,南面一水之隔的杨柳城柳絮飞扬,前面百家楼又有开阔遥远的青草地,它们以丰富的层次和典型的湿地景观,构成了以草堂为背景,以水域为主体的极为宽阔的大视野。
秋雪庵原为两进庭院布局结构,第一进院落中的建筑以佛教文化为主要功能;第二进院落中至民国初年加设两浙词人祠堂,供奉千余词人名录,是体现西溪人文积淀的重要场所,门前铺有石板步道,是“西溪八景”的核心景区。秋雪庵在西溪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注:以下图片均为杭州西溪秋雪庵的景色、建筑。
















雨巷文学
责任编辑:陈继业
2023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