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开州林业发展史
作者/刘兴祥(重庆)
我于1978年退伍,1979年安排在林业部门工作。报到的那天,一位战友陪同找到了老县城十字街纪念塔,一幢老式木质结构楼房,开县林业局办公楼所在地。
当时农业局和林业局分家不久,两楼一底的楼房,中间楼梯间分界,一边是农业局,一边是林业局,办公条件非常地简陋。林业局人秘股一位转业的老同志接待了我,他对我说:“你是战士身份退伍,只能到林场当工人”。后来我被安排到岩水林场。
去林场报到,在客车上我看到一路上光秃秃的山峰。铲火灰的条幅从山顶直下山脚。几株稀疏低矮的树木,孤怜怜地分布在荒岭野岭之中,很少有成片的森林。心里在想,开县林业工作是如此的任重道远,何日才能见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啊!
在岩水林场的场部后山上,还能看到成片的森林。工人们的穿着,精神面貌还不如当地农民。心中沉甸甸的,现实与想象的环境是天壤之别,就是我以后要面对的生活环境吗?
五十年代初建林场,条件比现在更差。工人们住的是锋竹搭成的窝棚,打霜下雪踩着冰碴上山打窝造林。饿了在山上烧土豆充饥,捧雪水解渴。硬是将杂竹丛生的荒山,造出一片片绿树成荫的森林。许多双职工子女随场,小孩要走几十里山路去学校。饿了吃路边的马桑泡而中毒身亡。
后来我调岩水区林业工作站,对全县林业状况有了一个全面了解,县林业局负责全县的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两大任务。下属有十个国有林场,站,所,圃。国有林场的森林是解放前的公山和没收地主的成片森林国家统一管理。招收工人组建林场。林场场长属区级行政级别,由县里选派优秀干部来任职。
县林业局主管林场和社队绿化造林工作。向各公社派驻了林业员。1981年开县首次在温泉,大进,岩水,天白4个区试点设立了林业工作站,将公社林业员纳入区林业站管理。后来又陆续在全县十三个区设站。国家出台政策将林业员,通过考试择优录取转为正式干部。
撤区并乡后,各乡镇成立了林业站,合并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事管理权,交给了乡镇。
几十年来,开州区的植树造林工作,走过了一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50年代森林覆盖率仅为百分之十几。1958年大办钢铁,文化革命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导致森林大量被砍伐,生态环境破坏,水士流失,风沙肆虐,沙漠漫延,耕地减少,洪水成灾而引起了国家的重视。
1978年国家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横跨东北、西北、华北等13个省市。每年下达植树造林的指标,各区、公社执行造林育苗任务,直到重庆直辖。
春夏规划播种育苗,秋冬栽植荒山,年年如此,四旁植树见缝插针。引进了很多优质速生树种,榆树,沙兰杨,泡桐,华山松,日本落叶松,油松,柳杉,法国梧桐,水青杠,摇钱树,黄花槐,天竺桂,火距树,油橄榄等用材林和经济林。
全县几次大规模植树造林运动,六十年代的全县四旁植树运动,县里从林场抽调了技术人员,林业老工人到公社指导植树造林。七十年代初的飞机播种造林,解决了江,东,浦,大面积荒山造林难的实际问题。
八十年代初打窝造林运动,在岩水区马家乡搞试点,然后全县推广,数万人参与;九十年代在江、东、浦三里河畔营造党员先锋林,兴师动众,县,区领导亲临现场督战,党员带头植树;2000年后的世行货款造林,停耕还林运动等等。
三峡大坝的建成,库区水土流失,江河泥沙淤塞成了重大隐患。1989年我国第一个综合治理大江大河的林业生态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系统工程启动了。
开州区是库区生态建设的主要战场之一,需要治理的流域最多,任重最艰巨。为了确保任务的完成,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国家釆取世行贷款等多种办法解决。坡度较陡的荒坡荒地全部停耕还林,占用农民的荒地荒山,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摸清全县宜林荒山的底数,县局从各区林业站抽调了40多名林业技术人员。历时3个月进行宜林荒山规划设计调查。绘制规划设计图。为后期大规模造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每逢植树节或纪念日,领导亲自带头植树。县属部门划片包干。汉丰湖畔的湿地公园绿化带成效显著,城郊四面山葱茏的森林,开州新城也因此成为了全国宜居小城市。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百分之十几,增长到50%以上。
三分造林,七分管理,森林防火是重中之重,全国各级设立的护林防火组织。开州区由县公安局,法院,检察院,交通局,粮食局,卫生局,商业局,消防中队,林业局,教育局,武装部等十几个单位组成县护林防火指挥部,由分管林业县长担任指挥长,办公室设在林业局。
邻近区,县成立了护林联防组织,护林联防小组。如“达开万地区护林联防会”,每年一次轮会,交流经验。一旦发生山火,相互协调,相互支特。
预防为主,扑救为辅。向群众宣传,普及护林防火知识。入山道设有警示牌,禁止带火入山,规范森林作业用火。严禁烧灰积肥。把森林防火工作做到千家万户。
稳固山林权属,加强集体山林的管理责任制。将部分山林划归社员作为责任山和自留山,颁发林权证。县里落实林业两制工作检查验收工作组,分赴到各乡督促指导。
国家颁布了《森林法》《森林法实施细则》《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大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1986年在全国配备了森林公安机构。招收5万名森林公安,享受地方公安同等待遇。我有幸考入森林警察队伍,三十几年的从警生涯。见证了森林公安历经艰险,一身正气,刚正不阿,顶住来至各方的压力,秉公执法,以法办事。我深爱这个职业,几十年来兢兢业业的工作直到退休。
晨披雪宝朝霞,夜望满月星空,林涛伴我度寂寞,大雪原野查踪迹。风雨兼程,听惯了山雀唱鸣,习惯了午蝉挠梦,饿了吃野果干粮,渴了捧甘泉痛饮,这就是森林警察生活的真实写照。
森林公安有刑事,治安案件的侦察权力,对保护森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开始的县林业派出所、森林公安科,森林公安局以及森警支队。几十年来随着名称的变化,队伍不断地壮大,民警从7人增加到近30余人。下设江里、东里、浦里、雪宝山4个森林派出所。目前森林公安已并入了开州区公安局。
森林警察与林业行政执法队并肩作战,对盗伐、滥伐林木,非法运输加工木材,不按规定乱占林地的毁林案件、森林火灾案件、非法猎捕,驯养,加工,销售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案件,予以坚决打击。
数以百计的违法者被追究了刑事责任;数以万计的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参与了2003年“12.23井喷”、2004年“9.4洪灾”、“新城移民搬迁维稳”、抗洪抢险及平时各种突发事件。
森林检疫,森林病虫害预防工作是林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年来在防止外来森林病虫害侵入作了大量工作,森林松毛虫,线虫,大量繁殖成灾,得到有效的控制。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开州区的林业工作不断地跃上了一个个新的台阶,实现了“青山绿水、秀美山川”。
雪宝山,南山,轶峰山山脉。郁郁葱葱的林海是野生动物的王国。野鸡成群,獐狍兔鹿,鼠羚,野山羊,黑熊,云豹,野猪穿行于林间,大鲵,阳鱼游离于山涧,野生动物得以繁延。雪宝山还发现华南虎的踪迹。珍稀野生植物得以休养生息,雪宝山保存了亿年珍稀树种崖柏和红豆杉,被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长沙万亩柑橘,铁桥的雪梨,毛城的油桃,巫山的柑柚,小有名气。
新农村建设如雨后春笋,城市居民避暑方兴未艾。马扎云,狗儿坪,岩水,铁峰山,尖山,大梁等高山地区,不少人置房定居,租房,住农家乐当候乌。给山区经济发展带来了福祉,起到了推动作用。
龙头嘴森林公园,花仙峡,天心桥,竹溪竹海,大德仁和花谷,温泉仙女洞,南山南岭森林公园,盛山森林公园等等,为开州旅游添了靓丽的风采。城乡的文化碰撞,提高了山区人民的文化素质,人们的精神面貌渙然一新,是林业打下的坚实基础。
办公条件不断改善,我经历了五,六任局长,三次修建新办公楼。当时的林业大厦曾一度是新城的制高点地标建筑。
林业工作得到了各级的重视,护林兴林的意识在社会中加强,职工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经济待遇年年增长,再也不是原来不如农民的生活状况啦,林业部门成了热门,可望不可及。许多林场职工在城里置房买车,过着幸福的生活。
党和人民给的退休待遇,足夠安享晚年,年轻时的辛苦,国家没亏待我们。
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安康。林业工作上更高的台阶,希望寄托在后继们身上,多为国家出力流汗,将来退休之日才会问心无愧。
刘兴祥、 年轻时曾在西藏边防服过役,退伍后,就职于重庆市开州区森林公安局等单位至退休。曾任一级警督、三级警长。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重庆市诗词学会理事、开州区诗书画院院士、重庆嘉陵诗词学会、渝中区诗书画院、开州区作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开州区音乐家协会会员等;以古典格律诗词为主。兼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文学评论、现代韵律诗歌等个人专集12部,100余万字。代表歌曲作词有《战友情深》《无缘》《老同学之歌》《怀念邦达》《开州明珠雪宝山》《森林警察之歌》等。
微名:龍.辽宁大连.财务管理退休。风雅阁诗社主播社社长,优秀的平台主播。曾经在市政府、公司担当主持人、多次参加大中型演讲,喜欢朗诵散文诗歌古诗词。闲时偶尔写作品,在平台发表。
2022年首创作品《祖国我亲爱的母亲》在第二届炎黄杯大赛朗诵组获得优秀奖和“荣誉证书”。作品《诗行》获得优秀奖和“荣誉证书”。在第三届炎黄杯大赛朗诵《诗三首》获得金奖及“荣誉证书”。我的作品《传承书写五四精神》获得原创文学,及朗诵二等奖及“荣誉证书”。现任:《华夏诗词文学社》官方网站《诗韵星光访谈》百度、腾讯、搜狐、今日头条四大网络文化传媒,权威平台,优秀金牌主播,(视频制作诵读团队)社长。
各位诗友:本着对文字的敬畏和对平台工作人员的尊重,作为诗者,《请尊重自己与别人的每一件作品,不剽窃,不抄袭,不一稿多投,不在群里频繁改稿,不给编辑工作增加负担。投稿作品请作者要写上(投稿)二字。本群收现代诗,格式如下:
本群可以投稿也可以分享互动,做到有赞必回。但禁止一切商业链接!本社为纯文学平台,禁止发黄、赌、毒链接!禁止反党、反国家、反社会主义言论!禁止在群中相互贬损辱骂行为!望大家严格遵守群规,守护文坛这片净土,静心创作,携手并进,为打造一流文学平台,而共同努力!加油💪
燕赵风云人物,著名诗人。现任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科技促进会顾问,中华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诗词大赛评委副主任。“中国改革开放诗词终身成就奖”得主。《韩春见诗词歌赋序论集》《南湖红船赋》等作品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周恩来纪念馆暨社会名流收藏,并在央视、《人民日报》等融媒体报道。其《南湖红船賦》《圆梦园赋》《云岭书画赋》《曙光赋~大钊魂》等名弛海外,声赫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