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潭公园展读
文/张泽新
见多了大城市公园的人,回头再看仙桃市的流潭公园,觉得它太小、太一般,没什么特色。诚然,流潭公园谈不上大,但它精致玲珑,别有韵味,我对它有种浓郁的情结和深深的依恋。
从公园南大门的迎宾广场到北边的湖畔琴音区,我不知走过多少回,走着走着,一晃便走过了二十八年。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回仙桃工作的,前些年单位在流潭公园东边建有廉政教育中心,时常来这里开会办事,与流潭公园有过好多次的目睹神交,见证了流潭公园的发展变化。曾记得,1987年仙桃市委、市政府开始筹建流潭公园,1993年12月奠基,1994年9月30日正式开园。流潭公园是当时仙桃城区唯一一个集游览、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也是市民家门口的公园。流潭公园的建成,填补了仙桃城区无大片绿地的空白,标志着仙桃城市建设提档升级初现端倪,让仙桃市民尝到了城市之所以为城市的初级品味,无需远行就可在家门口享受到人与自然、城市与环境的和谐之美。
绿树繁花,怡静自然的流潭公园,传承着仙桃城市文脉,让市民在城市喧嚣的环境中拥有了一方净土和安祥之地,人们特别珍惜留连。好多人都记得,这里曾经是青年男女相约浪漫、朝看湖光、暮听鸟鸣、滋长恋情的所在,也是少男少女打卡KTV、荡舟湖上、释放激情的处所,还是童男童女坐滑梯、开碰碰车的乐园。流潭公园,承载了太多仙桃人的美好回忆。
为增加绿地面积,提高舒适度,突出公园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让市民进得来、待得住、玩得好,2011年市委市政府投资2700多万元,对流潭公园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拆除了周边歌舞厅、KTV,兴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儿童乐园、露天泳池,改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2018年10月,又启动了流潭湖综合整治,取缔了湖内养殖业和全部游船娱乐项目,完成了湖泊驳岸改造工程,堵塞了7处污水排放孔,清运了湖底淤泥并对湖底进行了晾晒消毒,种上了水生植物,沿湖铺设了雨污管网,全部接入城市主管网排放,并增设了景观桥廊亭阁。改造后的流潭公园,从布局上看,西北为“静”空间,东、中、南为“闹”空间,园内静中有闹、闹中有静。从景点安排上看,注重把仙桃地方文化特色与公园的地形地貌有机结合,巧妙地安排了迎宾广场区、梦幻乐园区、湖畔琴音区、动感空间区、阳光大草坪区、老人健身区、曲径通幽区、求学桥区和香溢广场区。从植物配置上看,种植有水杉、樟树、栾树、法桐、银杏、红叶碧桃、紫薇、红叶李、樱花、桂花等乔灌木80余种3600多株,地被植物2万多株,营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水乡园林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
现代开放式公园是从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演变而来,是千百年来王孙贵族私家花园的公众化,具有游玩、观赏、娱乐、学习、聚友、活动和改善城市生态等多方面的作用。流潭公园占地面积272100平方米,整个园林是一个层次丰富、生态效应较好的复合生态空间,典雅、野趣、简朴,规整中具自然,自然中有章法,融生态休闲、游览观光、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公园与市民之间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城东市民可以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迈步入园。
清晨,沿湖绿道上,跑步的人们神采奕奕,健身广场上,练习太极的老人容光焕发;白天,市民们漫步公园、垂钓湖边、哼唱花鼓,享受着轻松惬意的时光,恬静幸福的镜头处处可见;傍晚,公园的广场上和健身区,跳舞或是歌唱,欢声笑语一片。如今,流潭公园已经变成市民路过时的风景线、孩子们的游乐园、老年人的休憩地、健身者的打卡点、作家诗人的交流场、网络直播的好去处,无形中点亮了人们的生活,不仅成为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展示窗口,更成为市民休闲、交流、娱乐的重要载体。
城因水而兴,园因水而秀。流潭公园最引人入胜的当数“流潭湖”。流潭湖波光潋滟,湖上桥廊纵贯东西,桥上水榭红廊黄瓦、飞檐翘角,其建筑形式采用了传统杭派建筑元素,体现了江南古建筑风貌。流潭湖的水下别有洞天,湖面下有一片“水下森林”,水里面种植了好几种水生植物,可以净化水体环境,让流潭湖变得岸绿水清景更美。流潭公园像一个“海绵”,可以最大程度地收集雨水,有效降低雨水对城市管网压力。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用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用水自由”。
任何时候来到流潭公园,每走一步,都是风景,随处一拍,都是美景。蓝天白云,红墙碧树,水廊亭榭,蜿蜒湖岸,沿湖垂柳,林立高楼,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拍摄,都会拍出一张张美照。每一帧画面,都美到让人叫绝,比你能想象到的还要美,美到心中,美进骨髓!这里一年四季,树绿水碧,生机勃勃,风景如画,绿色始终是公园的主色调。
沿湖岸柳是春天的信使,嫩绿的枝条和新叶最先把春风摇荡。紧随而来的是草坪换装了,水杉吐绿了,银杏抽芽了,花儿朵朵争奇斗妍,竞相怒放。行走在公园内,你会看到红墙上、湖水里、树枝头,甚至是人们的脸庞,都洋溢着春的气息。春色浸染,处处芳菲,活色生香。风筝带着孩童的梦想在天空飞翔,学子伴着青春的风华在草坪歌唱,游人随着风光的景深在四处拍照,整个公园开启了一场盛大的春日仪式。
随着北边曲径通幽区湖中荷叶亭亭如盖,荷花映日娇艳,整个流潭公园换上了夏天的盛装。绿意盈盈,花妍草翠,碧水荡漾,波光粼粼,倒影幽丽,风光怡人,一步一景,景景入画。漫步在枝冠相连的林荫道,仿佛穿越绿色隧道,和风习习,沁人心脾,鸟语花香,心旷神怡。流潭公园犹如仙桃东城的一座绿肺,缓解并释放着城市的热岛效应。
秋高气爽,湖水清澈见底,蓝天白云和周边高大建筑在湖底显得格外清晰,鱼儿在水中游曳,鸥鸟在湖面嬉戏,正应了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诗句。秋末初冬,枫叶红,银杏黄,落叶满地迎风霜。公园里一条并不长的银杏小路,简直就象一幅油画,银杏明媚的黄,就像为这段路披上了“黄金甲”。比起银杏的黄,枫叶的红更像冬日里的暖阳,从枫叶的缝隙间看到蓝色的天空,唯美的感觉跃然眼前。一年最美的时节不过就是现在,漫步公园,仿佛徜徉于被打翻了调色盘的世界里,树枝上、草坪里透露出红的、黄的、橙的、绿的色彩,它们正释放出一年之中最好的状态,把这个季节点染得绚丽多姿。
在我看来,湖水是公园的眼睛,草木是公园的绿肺,花朵是公园的点缀,建筑是公园的装饰,文化才是公园的灵魂。在流潭公园,我最欣赏的是它各种文化的和谐相融,美美与共。你看,从公园广场大门出发,顺着公园环形大道由西到北再到东,那古色古香的建筑文化,朗诵悦读的诗创文化,佛音袅袅的宗教文化,悲腔花鼓的戏曲文化,热情奔放的演艺文化,缅怀先烈的红色文化,网络直播的抖音文化,强身健体的体育文化,传统与现代融合,古典与时尚兼容,休闲与受益并行。在这里,公园成为了涵养城市灵魂的极佳载体。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近些年,随着“公园城市”和“公园+”、“绿道+”的城市建设理念日益形成社会共识,仙桃市以全面提升城市开敞空间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目的的公园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区相继建成了仙下河公园、沔阳公园、襄河公园、沔东湿地公园、城南森林公园等一批滨水游园,青年公园即将竣工开园,正在大手笔规划建设江滩公园,并从城市细微处着手,抓住金边银角空地建设“口袋公园”,打造出离市民最近的“诗和远方”,提升了城市美学价值,将城市之美融入市民生活之中。公园是一座城市的颜值担当,一处处公园记录着仙桃的发展,为城市添彩,为生活增姿,见证着人们幸福指数的提升。
前不久,听说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流潭公园新的规划设计方案,旨在突出群众参与性和体验性,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特色化需要,统筹兼顾周边商业区域和公共设施建设,丰富公园业态。我想,未来的流潭公园改造建设如果能够与公园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必将有力推动公园形态与社区肌理相融,公园场景与人民生活相适,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相宜,必定会把人们更美的幸福生活写在公园里。
【作者简介】
张泽新,湖北省作协会员,仙桃市作协副主席兼党支部副书记,仙桃市孔子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有《一代人杰张难先》《说痴道怪》《沔水廉思录》等著述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