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人历来爱花,千年花城,素馨留香,“满城如雪,触处皆香”描绘的是素馨花盛开的景象。2月7日下午,越秀首届“素馨佳人”评选活动总决赛在2023广府庙会主会场城隍庙忠佑广场举行。通过汉服展示、才艺表演等形式,呈现“素馨佳人”的亲善、柔韧与洁雅,以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展现东方女性的秀外慧中。越秀区以花为媒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引领年轻群体关注、传承传统文化。
首届“素馨佳人”评选活动通过前期线上选拔,最终确定12位选手进入决赛,活动特邀请广州市级非遗项目“素馨花传说”代表性传承人龙智敏作为导师,把文学传说、岭南民俗、诗词文化等融入选手培训中,精心打磨,塑造贴近“素馨”气质的古典佳人形象。活动一经发布受到了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关注,选手来自五湖四海,既有辽宁等外地选手,也有广州、佛山、东莞、揭阳等广东地区的选手。

“素馨佳人”们舞台背后有着各自的多彩人生,郭婉华是一名地产广告项目经理,也是一名传统文化公益推广志愿者,2018年至今一直积极以汉服汉礼为文化载体,通过义演、探访特殊群体、分享讲解等方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胡佥睦是心理学研究生,目前从事咨询工作,经营一个小工作室,她热爱传统文化,业余时间也会进行汉服宣传。张晓夏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现在是一名教师,已走过30所希望小学教学。走上舞台,风华正茂的女孩们都化身为一朵朵素馨花,她们通过诗词诵读、古琴、剑术等才艺展示,呈现出素馨花纯洁、典雅、柔韧的气质。素馨花形小而朴素,清香四溢,“素馨佳人”借花传情,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素馨花传说主要流传于广府地区,去年入选了广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素馨花本名耶悉茗(亦记作“那悉茗”),早在晋代嵇含的著作《南方草木状》中就有记载。明末清初学者屈大均写作《广东新语》时,引证了嵇含的著述,表明“陆大夫得种西域,尉佗移至广南”。越秀有流花湖,这名字就记忆着当年素馨花的故事。相传南汉有宫娥名素馨,尤爱佩戴家乡一种叫做耶悉茗的花,宫女均以此花为伴,簪佩挂饰都离不了素馨花,每天早上梳洗之时,花飘落水,落英缤纷,由此形成广州最早的“流花”湖。

广州古代风俗甚重素馨,生活中几乎离不开它。每年七夕,人们作素馨艇泛游珠江;秋冬作火清醮,千门万户皆挂素馨灯;或以素馨带露置于瓶中,以其水点茗。妇女每蒸取素馨花液为面脂头膏,以泽发润肌,平日罗帐之中,挂素馨花避暑气。广州妇女鬓髻所绕,亦多是素馨花。屈大均在写作《广东新语》时,这样谈及明代的广州花市:“花市,在广州七门,所卖止素馨,无别花”。
知名广府民俗专家饶原生表示,素馨是广州建城两千多年最美好的花事记忆、是陪伴广州人时间最长的一种花,它的柔美、低调、内秀、淡雅、洁身自好,很能呈现广州人的品格风貌。从秦汉至明清,越秀区一直就是广州城所在,亦是素馨花经海上丝绸之路最早落户花城的源地所在。“七门”素馨花市,更丰富了“行花街”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文化脉络。这次越秀区开展“素馨佳人”评选,既为致敬历史人文意义上的“市花”,亦充实了广州“花城”文化的本质。
广府庙会掀起了一波新的广府热潮,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何愿飞表示,越秀区将持续为广大市民带来高品质的文化供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责编:郭静
文字审核:郭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