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辉在创作
军中才子,艺壇新秀王建辉
文/李桂强
今天,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战疫先锋王建辉:坚守后方,以笔为媒,助力疫情防控″的文章和他的书画作品,仔细一查,才知道这个王建辉(笔名:王山),是我当年在部队时同一个单位的老战友。
广州军区第41军123师,驻防在广西贵港(当年叫贵县),是一支名扬天下的塔山英雄部队,解放战争时期因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而扬名,我从军时就在这个部队服役。这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部队,从这支部队不但走出了如张万年、欧金谷、刘粤军等众多共和国将领,同时还走出了高玉宝、刘维声、李桂强等一批当代知名的艺术家。
123师电影队,是一个学习风气很浓的师部机关小单位,工作性质与基层连队不同,平时很少军事训练,主要工作是搞宣传和电影放映,保障当地驻军的电影影片配送、机关各种会议和有线广播,其余时间基本上全都用在学技术和练书习画上。虽然工作辛苦,但战友之间情同兄弟,如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队里人员最多时有7~8个人,大家同心协力,配合默契,生活中也是苦中有乐。
王建辉与战友们合影
上图:从军时的王建辉(后排中)与师部电影队战友在师史馆前留影。
(前排右2为本文作者)
1990年10月 刘培共摄
王建辉是一位89年入伍的新同志,和我同在宣传科工作。作为队长,我平时没少安排他工作,每当受领任务,他都能愉快接受,并按时完成。服役期间,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从不叫苦叫累,是个工作扎实,能吃苦耐劳,让领导放心的好同志。因为长得个子小,人聪明机灵,性格开朗,大家都很喜欢和他开玩笑。平时,我都称他“小王"。至今,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股不服输的学习劲头。
九十年代初,电脑还没有普及,不像今天的网络媒体,各种各样的学习软件应有尽有,方便快捷。部队机关很多文案工作,如为领导抄写各种报告、会标制作、黑板报、电影海报等,主要还是手工完成,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是具备能写会画的多面手。机关文书、书画美术、新闻摄影、电影放映等技能都需要掌握。小王和我说,入伍前他就学习过书画,对写字画画很感兴趣,也有一定的基础。他也是因为有艺术特长才从连队调进机关的。
1990年王建辉在军营习画时留影
自小王退伍回地方后,我们便失去了联系。光阴似箭,日月如流。二十多年过去了,没想到我朝思暮想的好战友小王还能通过网络联系上。此时的他,已今非昔比,当年的小战士如今已是一名央企的中层干部,不但工作出色,艺术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从他随心所写发在朋友圈的很多诗作,便能看出他的字外功和艺术修养已相当深厚。还有他的书法和绘画,既传统又有个性,作品已逐渐走向成熟,与当年相比,不能同日而语了。
品读他的诗词,语言朴实流暢,多是来源于生活的有感而发之作。
如:《七律·三十年战友情》
青年壮志共参军,岁月激情锻造魂。
镇守雄关挥汗水,并肩奋斗友谊深。
三十转战从头越,豪气依然照乾坤。
花落花开时自去,夕阳笑看又一春。
王建辉(右四)与昔日战友相聚
《浣溪沙·忆军营岁月》
犹记当年贵港滨,青葱学子喜从军。
磨枪砺剑铸兵魂,拂晓出操听号令。
深宵放哨数星辰,日常训练不言辛。
年味 王建辉摄
《年味》
神州户户过新年,爆竹声声响大千。
笔写春联沾福字,锅蒸喜饺摆肴筵。
张张壁画山河美,朵朵窗花色彩鲜。
楼外红灯光闪烁,荧屏歌舞暖心田。
《芭蕉雨˙脚下的路》
“脚下弯弯小路,载着曾踏过、艰辛步。陌上赠予泥土,历尽坎坷崎岖,寻踪处处。
而今回首日暮,思意境如故,风雨变化多、心中悟。走正道、向前方,奋进必定成才,甜中有苦。"
他诗后自白:“近日闲暇时少,辞旧迎新,应景一词,诠才末学,言惭博达,恐秽翰墨,见笑大方。”
请再看以下五首:
其一:读韩愈《幽兰操》有感
谦谦君子德,空谷守兰操。
独处如山静,幽襟品自高。
其二:《浪淘沙·自省》
处世为人,自觉修身,高山峡谷任艰辛。上善言行应效水,荣辱如尘。学在认真,要事躬亲,信诚谦顺见精神。不让一生糊涂过,缺了灵魂。
其三《定风波·赋陶渊明》
我是茫然太古民,羞因五斗折腰身。百转飘蓬迷宦路,归去。桃花源里荷锄勤,常负一生山水债,难改。悠然策杖看浮云,更有邻翁知我意,惊喜。隔篱呼酒两醺醺。
其四:《七绝·天道酬勤》
千里之行积跬步,丰收万亩汗如霖。
辛勤学得连城曲,天道酬勤自古吟。
退役军人优待证
其五:《清平乐·退伍军人心声》
微雨侵晓,南海风云闹。乌雀声啼飞窗扰,纵乜美英小小。风厉众举旗高,亮剑国土怒潮。一笑蚍蜉撼树,再披应召征袍。
上述诗作,生活气息浓郁,感情真挚,所表达的诗意也是非常的优美。
他的绘画艺术已有一定造诣,虽不是科班出身,全是自学,但凭着天分和悟性,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已的艺术之路。从他发表的作品可以看到,工笔、花鸟、人物、山水等几乎无所不能。尤其是他的工笔仕女画,如《玉肌琼艳本无尘》、《香风习习》等,画面构图饱满,润色雅致,人物无论面相、头饰或是衣物,都画的精细入微,毫发毕现,让人观之如对真人,叹为观止。
工笔人物 王建辉作
工笔观音造像(作品局部) 王建辉作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是发展最早且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而工笔人物画又最先趋于成熟。工笔人物要求工整严谨,又具写意性,体现工写相宜的审美特征。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从这一点看,小王的工笔人物是基本上做到了。
再看他的工笔花鸟,如《天香初染》《好香难掩蝶先知》《天下真色独牡丹》等作品,造型强调写实和精确,画面工整,色彩艳而不俗;构图上略有夸张,合传统画法,然又时出新意。这些作品让人看到的,都是他真正内心世界与情感流露的表现。
天香初染 王建辉作
至于山水,又是另一特色了。小王画山水,多以传统的风水题材为主,尺幅有小有大,大过丈二,小至斗方,都画得中规中矩,自有特色。如《聚祥纳瑞》、《鸿运当头》,画面宏大,群峰叠翠,满目青山郁郁葱葱,让人赏之心旷神怡。《迎客松》《春山和风图》等作品,尺寸380x150cm,也属大尺幅了。
王建辉在创作
王建辉作品
绘制大画,难在构图。从审美视觉来说,除笔墨技法外,意境的追求是山水画的灵魂。一幅好的山水画,必是情趣盎然,展现的是一种轻松宁静的自然状态,让观赏者觉得如身临其境,浏览其间,体察其中,为之怡情,为之陶冶,让人畅神。在小王的山水作品中,这些都能感受到。
最后,谈谈他的书法。小王的书法写得很传统,看得出他对临帖是下过一番苦功夫的。他的楷书长篇“滕王阁序",字字工整,一气呵成;楷书周敦颐“爱莲说"则写得更为精彩,结字用笔,一丝不苟,章法布白和谐自然,让人观之赏心悦目。楷书“孝敬慈母,先辈福寿″作品,书法颇见功力,有欧体面目。还有榜书“鸿禧″二字,结字严谨中见疏朗,用笔自然,墨色浓厚,见之神采奕奕,心生欢喜,都是难得的佳作。
王建辉书法
鸿禧 王建辉书法
就书论书,其实,学习书法也没有什么秘诀,我个人认为,关健在于把握以下三点:一是理论先行。理论就是方向,学理论如学开车,没有方向就不知目的地,别一开始就乱写乱临,那是瞎扯。二是选准字帖认真临写。临习古人字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途径。三是重视笔法。唐张怀瓘在《六体书论》中说:“……故学必有法,成则无体,欲探其奥,先识其门。有知其门不知其奥,未有不得其法而得其能者。″意思是强调学习书法必须遵行一定的法则,否则便不成体,想要知道书法之奥妙,要先知道学习的路径,有会学习领悟不到奥妙的,但没有不懂方法就能写好字的。
记得有一首古诗写得很好,抄录如下,作为本文结尾: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诗 王建辉书法
这是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陆放翁写的一首诗,诗名叫“冬夜示子聿″。这首诗意思是说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得自已必须亲自实践。
小王今天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用这首诗来概括,应是恰当的。
过完立春,就是新年的开始了。在此,祝愿小王兔岁吉祥,艺事日进,百尺竿头更上层楼!
2023-02-05 于古端州
(本文作者李桂强,广东四会人。广州梦墨斋斋主,军旅书法家,国家文化部颁发 “共和国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 艺术家,赵朴初书艺传承人,四会市书协名誉主席,广东金谷书画院院长,广东南粤将军书画院副院长,广西山晖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市场报总编、副社长。)
艺术家王建辉
王建辉,笔名王山,四川三台人。自幼嗜爱书法、绘画和写作。其诗歌、散文及绘画作品常发表于《散文诗》《书与画》等刊物。1999年在湖南衡阳举办绘画作品展,2009年《百般红紫斗芳菲》作品荣获中国教委艺术教育中心“爱我中华”艺术大赛金奖。2019年出版《王山书画集》等。
现为广东金谷书画院院士,广西山晖书画院特约画家。
附录:王建辉书画作品欣赏
第一部分:书法
中华 巨龙联 王建辉书法
王建辉书法
毛泽东 七律.长征 王建辉书法
心经 王建辉书法
毛泽东词 王建辉书法
王勃 滕王阁序 王建辉书法
王羲之 兰亭集序 王建辉书法
诸葛亮 诫子书 王建辉书法
第二部分:绘画
1/工笔仕女.人物
观音图 王建辉作
春思 王建辉作
锦堂碧玉 王建辉作
圣洁图 王建辉作
2/人物
最美逆行者 王建辉作
战疫图 王建辉作
3/工笔花鸟
王建辉创作室/画稿
天下真色独牡丹 王建辉作
露沐芳苞 王建国作
好香难掩蝶先知 王建辉作
荷塘清趣 王建辉作
富贵双鸽 王建辉作
千娇万态破朝霞 王建辉作
牡丹图 王建辉作
4/写意花鸟
王建辉在创作
事事如意 王建辉作
事事如意 王建辉作
如意图 王建辉作
富贵成双 王建辉作
富贵图 王建辉作
5/山水作品
迎客松 (实景拍摄) 王建辉作
王建辉在创作
红运当头 王建辉作
吉祥山水 王建辉作
聚祥纳瑞 王建辉作
春山和风图 王建辉作
蜀中美境 王建辉作
春风一阵山水秀 王建辉作
峡江帆影 王建辉作
风景这边独好 王建辉作
峡江春色 王建辉作
瑞雪呈祥 王建辉作
图片提供:王建辉
责编: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