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崔正来
各位来宾:
数九寒冬,天寒地冻,今天我们大家怀着悲痛的心情,前来悼念叶老先生。
叶老先生出生于1932年农历十月初六,1949年在永济中学毕业后,因学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于1950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4年起,他先后就读于北师大速成中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从“人大”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日报任记者、编辑;1965年被调到中央台陕西记者站,先后任记者、副站长、站长,是一位有七十二年工龄和七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和老干部。1987年荣获陕西省委机关工委“端正党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91年被评为中共陕西省直属机关工委“优秀共产党员”;1993年退休,享受中央机关司局级待遇、国务院政府津贴。
叶老先生1965年底调到中央台记者站工作后,工作范围与中共西北局管辖的范围一致,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无不留下了他辛勤的身影。他用自己手中的笔,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党和人民的喉舌,弘扬真善美,揭露假恶丑;经常深入基层采访,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报道各行各业的光辉成就。他领导的记者站,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单位,受到中央台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表彰与奖励。
叶老先生退休后,怀念家乡,在回到家乡枣圪塔村后,多次热心的参与到枣圪塔村的各项工作中来,积极的参与了《枣圪塔村史》的编写工作,2011年村里集资办校,叶老先生率先带头捐款;汶川地震发生后,又是他率先跑到村委会主动要求捐款;疫情发生后,叶老先生再次积极捐款,在他的影响下,我们村涌现出了一批抗疫模范;乡村振兴,村里制定规划,叶老先生积极献计献策,指导工作。叶老先生的善行善举,我们枣圪塔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庄的发展,有叶老的一份功劳。枣圪塔是我们全体村民的枣圪塔,只有我们大家热爱它,关心它,我们的家乡才能变得更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叶老先生还非常重视家风家教,而且深深的影响了下一代,他们家庭和睦,全村人都知道,他的儿子叶文选,为人正派,工作认真,耿直廉洁,一身正气,他的孙子叶桑,经过自身的努力,考上了山西农业大学,目前在西安工作,叶老先生重视家风、家教、家训,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家庭学习的榜样。
叶老先生的离世,让我们十分心痛,但他那对待工作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态度,他那种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精神,他那种为人正派,待人热情的作风,他那种热爱集体,情系群众,不畏强暴,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以更加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工作,生产中来,再创佳绩,以慰叶老先生的在天之灵。
叶老先生,您一路走好!
叶老先生,您安息吧!
2023年1月10日
责任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