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可喜的是,虽然我们魂牵梦绕的薛固中学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被撤销了。但好在这位有爱心、敢担当(自小在西崆峒村古老茂盛的大宅角树旁成长起来)的张海红学妹(图1),带领她的团队,把已经荒废的校园,经过倾心尽力地投资修整,已逐步建成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后稷养老院。这才使得原有的校园风貌得到了完整的保护与提升(图2~11)。







在成千上万个莘莘学子心目中,薛固中学既是自己成长进步的摇篮,又是大家精神寄托的心灵港湾。
过去,一批又一批怀揣梦想、充满抱负的同窗学友,在这里不负韶华、读书充电、拼搏冲刺、相依相伴,完成了学业。大家在这里结下了深厚纯真的师生和同学情谊,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几年来,一些含辛茹苦、勤劳付出,养育过我们的父母长辈,在自己年老力衰之时,来到这安静舒适、冬暖夏凉的养老福地,衣食无忧且得到体贴入微地照料陪护,颐养天年。
既而,这里不仅连接着道教圣地烧香台,是孝亲爱老、情感归依的贴心驿站;又是造福桑梓、孝行天下的精神家园。
令人 特别 惊喜的是,竟然在烧香台古紫藤树西北仅50米处,仍然还保留着当年高二三班教室的老房🏠 子(图12~15,这里的后两张照片便是,余的夫人曾在这个班上过学)。我曾不止一次去这里看望过,心想:若是能得到上级文化教育部门或文物单位的重视支持,将这座教室修旧如旧,充分利用改建成为“薛固中学校史馆”。这样,那该是多么的好啊!




到时候,历届从此毕业的校友,可带着自已的儿女孙辈,来这里感念师恩、重拾旧梦、追忆成长、传承文脉,这将是回顾初心、凝聚情感、承载历史、连接未来的大好事哦!
况且,随着不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从薛固中学毕业的学友,年龄越来越大,很有可能,会有一些独居在家、行动迟缓的同学,也要逐步重返故园,在这方热土里,探幽寻梦;与自已相识的学友,在阳光下或树荫里,话当年、叙友情。也可在这里打牌下棋、写字画画、赏花看景等,从而,充分享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贴心的生活体验,也使子女减少了负担和牵挂,一举两得。这该是多么的知足和幸福啊!
(图16)

我们要感谢后稷养老苑的总经理张海红女士,她在文化学者雷涛、陈嘉瑞和李斌、佘蓓等方家乡贤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下,举办了这次以母校冠名的有奖征文比赛活动。
他们敢为人先,以此搭建的这个文化根脉平台,成了连结薛固中学师生真挚情感、抚慰心灵的桥梁和纽带,很有意义、功德无量。
借此契机,所征收的这些集群式的系列作品,生动写真、见证时代、丰富多彩、体裁多样;书写了薛固中学师生铭记于心的集体记忆与历史过往,必将承前启后、彪炳史册!
李荣国2023年1月16日结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