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诗友们:
大家好!带着大家的好奇与疑问,现在我来回答你们的问题,也是创刊建院的过程和想法。
我当时是一个诗词平台的主编,被人拉进了县文化馆群,几天后发现群里几个人写诗词,每天写每天群里发,却没人点赞,没人评论提建议,更没人指导,我知道他们写的再多也没用,他自己写的对与不对,符合不符合格律,他自己都不知道,我曾经问过几位:你写这么多诗,发表过吗?他们的回答“没有”,有老师指导吗?“没有”,你们进行过诗词基础的学习吗?“没有”,问什么都“没有”,他们说不知道自己写的行不行,根本也不知道在哪发表?他们就是喜欢写。
这番话深深刺痛了我,因为我不懂格律,我就把他们的诗词中挑出来比较好的几首发给我的审核老师去审查,结果都不合格更不合律,内容消极无主线,词语堆砌不流畅,内容空洞词语贫乏无诗意,连打油诗都算不上,他们甚至连绝句、五律、七律是几个句子构成都不懂,更不用说那些押韵、对仗、对偶、撞韵、挤韵、三平头四平头了……,
我看着他们心疼呀,他们那么喜欢写诗,但像这样下去,每天写再多所谓的诗,都不会有长进,更别谈发表了。我就试着征得他们的同意,把他们拉倒了我的正能量诗词社去学习。那个群几百号人,我是那里的主编,让他们偶尔吃点偏饭,可老师们哪有空闲手把手教呀,这段时间我就萌生了在家乡办个诗词群的想法,可以吸收更多诗词爱好者和文学爱好者加入,教学、修改、发表一条线。只允许行唐人参加,不论从管理团队到诗词文学爱好者,还是朗诵团员必须是行唐人,外人一个不用,给行唐人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平台自己的家,所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和王秉岳老师,张卫国老师,一拍即合,马上着手创立了《颍水文苑》《颍水书香院》,这就是期刊和团队的创办过程。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办好咱们这个群,我牺牲了我的两个爱好:写作和朗诵。 我辞去了好几个群的总编、主编和审核工作,现在只保留两个群,但主要精力还是放到了咱们颍水书香院,因为它是咱们行唐人的平台,是咱们行唐人自己的家。
我想过,如果实在顾不过来,我会考虑舍弃我那个为之奋斗付出很多汗水的群。他们虽然远在长江那边,从未谋面,但他们也都是我亲亲的兄弟姐妹,我真的不舍。可我也只能顾一头,群主和主编的位置就交给别人,一心打理颍水书香院我们的家,和王秉岳和张卫国及各位老师一同努力,为行唐人民诗词文学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尽我们自己的一份努力!这是我的心里话。
——婉玉
2022.12.1创立一周年之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