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的金华徒弟-辩机
《西游记》国人皆知,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创作的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虽为小说,但唐僧在历史上实有其人,真名叫玄奘,是唐代高僧,其去西域印度取经的故事也确有其事。
公元629年,唐僧要求去印度取经,但朝廷没有批准。唐僧意决,就私下混入外乞饥民离开长安。前后17年历尽干辛万难,最后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律657部。
唐僧虽是私自偷渡出国取经,唐太宗李世民是位明君,知悉后不但未加深究,反而大力支持唐僧抓紧翻译、推广取回的经律,并责令宰相从全国遴选九名高僧,以协助唐僧完成宏大的翻译工程。
遴选出的九名高僧,其中一名叫辩机,浙江婺州(今金华)人。辩机15岁出家,才思敏捷,文采裴然,风韵高朗。以谙解大小乘经论被推荐入选,时年26岁,是九名入选者中最年轻的一位。
九名高僧到长安后,唐僧就组织他们一起埋头著作。
其间,唐太宗李世民数次邀约唐僧相聚,当得知唐僧西行诸国的许多经历后,即命唐僧尽快将西行见闻整理成书。但唐僧忙于经律译著工作,无暇另著,就将珍藏的西行记录和资料全部交给辩机,并在译著之余进行口述补充,编书的大任就落在了辩机和尚的肩上。
辩机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唐僧西行经历、见闻巨著的编写工作,取名《大唐西域记》,将其呈奉朝廷。
《大唐西域记》,详尽记载了唐僧亲身经历或听闻的西域100多亇城邦的情况,弥补了我国地理志之阙。其中,对印度的疆域、教育、文字、衣食、礼仪、生老病死等17个方面作了专题记述,并实录了古印度王朝的情况。唐太宗李世民阅览后大悦。
《大唐西域记》体例严谨,叙事具体,语言生动,文笔绚丽雅致。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其许多情节的描写,正是以《大唐西域记》作为其蓝本的。
2023.02.07于金华

作者简介:杨荣标,1950年出生,1969年参军,曾任团政治处主任、师司令部直工科科长。1987年底转业至金华市财税系统,2010年在金华市国税局总会计师位上退休。现任金华市税务学会付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