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正月十五CBD二七塔元宵花灯烟花除夕之夜春节联欢杜彦彪大年三十中国红春节热点亮全球燃烧火遍海外华人唐人街郑东新区杜聪豪CCTV央视春晚焦点访谈节目采编导演制片记者采访视频电影电视剧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六大遗址片区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会员。 截至2021年末,郑州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7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个。根据《尚书·禹贡》之划分,郑州在上古时代属九州中的“豫州之域”。夏朝早期,帝舜封禹建都于阳城(今登封王城岗遗址)建立夏朝,为夏伯。后夏朝迁都于阳翟(今许昌禹州)。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将天子之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于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传说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国号“夏”3600多年前,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在此建都,为开国之都——亳都,今中心城区仍保留着7千米长的商代城墙遗址。仲丁二弟外壬仍建都于此。仲丁三弟河亶甲自嚣(今郑州商城)迁都于相(今安阳)。西周灭殷后,周武王将其弟叔鲜封于管(今郑州市管城区)建立管国,当时周朝在郑州地区的封国,除管国外,还有郐国、东虢国、祭国、密国等。西周灭亡后,平王东迁洛阳,是为东周。但此时周天子己名存实亡,代之是诸侯兴起、互相争霸兼并的局面,而新郑则在“‘乱世”之际,作为一个重要都邑而兴起,并开始成为郑州地区的政治中心。春秋初年,郑国向东迁都于新郑(今郑韩故城遗址),国势强盛,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显赫。韩哀侯二年(前375年),韩国灭郑国,将国都自阳翟迁至新郑(今郑韩故城遗址)。直到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国灭韩国,新郑作为郑、韩国都长达500多年。郑州二七纪念塔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军攻入韩国,三川郡郡治洛阳,不久迁至荥阳,郑州市区所在的管邑隶属于荥阳下辖的京县。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又置颍川郡,郡下置新郑、苑陵(今新郑市东北),阳城(今登封市告城镇)等10县。汉王二年(前205年),刘邦进占洛阳后,改三川郡为河南郡,于郡内新置密、成皋(今荥阳市汜水镇)、故市(今郑州市区北15千米)、中牟等县,并将新郑、苑陵二县划入河南郡。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到嵩山封禅,划地置崇高县,不久,又置纶氏县(今登封市颍阳镇),皆属颍川郡。东汉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将崇高县并入阳城县。今郑州市区所在的管邑隶属于汉高祖所封闫泽赤为侯国的故市县,至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故市侯国被废,管邑划归中牟县。东汉以后,“管邑”之名逐渐为“管城”所代,依属中牟县。郑州千玺广场魏晋南北朝时期,郑州地区战乱不断,郑州地区的行政建置变化较大,加之魏晋后改郡县二级制为州、郡、县三级制,使这一时期的建置变化更为复杂。魏黄初元年(220年),魏将辖区分为13州,州辖郡,郡辖县。郑州地区所在的河南郡隶属于司州。西晋灭亡后,羯人石勒尽陷司、兖、豫三州之地,占据中原。之后200多年间,政权更迭频繁,战乱持续不靳。郑州地区先后为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秦、北魏、东魏、北齐、北周辖地,地当要冲的荥阳城遭严重破坏,日趋凋蔽。北魏统一北方后,置北豫州,州治武牢(今荥阳市汜水镇),并于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将蒙旧县城(今惠济区古荥镇)迁至大索城(今荥阳市老城)。北周灭北齐后,将北豫州改为荥州,州治成皋。这一时期,管城(今郑州市管城区)一直隶属于中牟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实行州、县二级制,并将荥州改名为郑州,郑州作为州一级行政区名称,开始用指于今郑州地区(549年,东魏孝静帝将颍州改名郑州,谓最早的郑州),但州治在颍阴县(今许昌市魏都区);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改郑州为管州,州治自成皋移至管城,管城也于是年从中牟分出单独为县。因此开皇十六年(596年)可作为以管城为郑州地区政治中心时期的开始。隋大业二年(606年),管州复称郑州。中原福塔(388米高)唐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进兵据武牢,平王世充,将郑州一分为二,属都畿道,将密县、荥阳等5县划归郑州,州治武牢。贞观元年(627年),又废管州及须水县,属县复入郑州。贞观七年(633年)“自武牢移郑州理所于管城”,此后一直到明初,郑州治所均设于管城县。五代时,管城作为郑州地区的政治中心,至唐代开元年(713—741年)以后,达到了经济鼎盛时期。北宋时期,郑州属京畿路。皇祐五年(1038年),京畿路所辖的曹州、陈州、许州、郑州、滑州被定为辅郡。熙宁五年(1072年),宋朝废郑州建制,“以管城、新郑隶开封府,省荥阳、荥泽县为镇入管城”。元丰八年(1085年)又复置郑州。崇宁四年(1105年),改开封府为京畿路,并于京畿四面置四辅郡,郑州为西辅,此后,郑州作为宋代四辅郡之一,处于重要的地位,“西辅”也一度成为郑州的别称。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金国占据中原,郑州所辖的新郑县被划入钧州,孟州汜水县划入郑州,郑州隶属南京路。炎黄故里元初,将新郑县划归郑州,郑州属汴梁路。至元二年(1265年),新郑、密县改属钧州,荥泽、原武划归开封府。明朝,对全国地方建置进行改革,实行行省、府(直隶州)、县三级制,管城县裁入郑州。时郑州虽仍领有荥阳、荥泽、河阴、汜水四县,但却是作为属州(县级)。同中牟、新郑、密县同隶属于开封府。清承明制实行行省、府(直隶州)、县三制,郑州在清代曾两次升为直隶州。第一次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直接隶属于河南省,雍正十二年(1734年)仍隶于开封府。第二次是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升为直隶州。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河南省行政区划分为4道、9府、1直隶厅、5直隶州、5散州和106县。郑州直隶州归属于开归陈许道。民国二年(1913年)2月,全国统一将府及直隶厅、直隶州、散厅、散州治所皆改为县,郑州直隶州改称郑县,改开归陈许道为豫东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豫东道改称开封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4月,郑县辟为商埠。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在全国废除道一级行政建制,实行省县两级制,郑县直属河南省管辖。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18日,河南省国民政府析郑县城区置郑州市。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13日,撤销郑州市,仍为郑县城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8月开始,国民党南京政府陆续在各省分区设置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代表省政府监督所辖各县、市。河南省划为11个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郑县、中牟、密县、新郑、广武、荥阳、开封等13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郑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底,全省改划为13个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4月,日军占领郑州。同年9月,河南全省改划为12个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范围不变,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郑县移至新郑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重又迁回郑县。同年10月,中原野战军解放郑州后,在郑县城区设立郑州市,直属河南省领导。郑州绿地中心1952年6月,陈留专区并入郑州专区。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市成为河南省省会。郑东新区如意湖CBD1955年1月,郑州专区改称开封专区,专署迁驻开封市。1959年12月,原属开封专区的荥阳、巩县、登封、密县、新郑5县划归郑州市管辖。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河南省政府命名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省级产业集聚区。1993年4月,成立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河南省政府命名该区为省级产业集聚区。郑州龙子湖园区2002年,国务院批准成立郑东新区,最初实行管建分离,自2011年,实行全面代管。2007年10月,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成立郑州航空港区管理委员会,为郑州市政府派出机构。2010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省级产业集聚区。2011年4月,整合郑州航空港区管理委员会,与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2013年3月7日,中国政府批准设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2016年3月30日,设立河南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7年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以郑州为中心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9]行政区划区划沿革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北豫州下辖荥阳郡、河南郡、阳城郡等郡。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在北豫州下置广武、荥阳、成皋三郡,三郡共辖荥阳、成皋、京等11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管州辖管城、成皋、荥阳、新郑、苑陵、广武、中牟等12县。隋大业二年(606年),郑州下辖管城、汜水、荥阳、荥泽、圃田、新郑、原武、浚仪、酸枣、开封等11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密县、荥阳等5县划归郑州。五代时期,郑州辖管城、新郑、荥阳等7县,后梁时,将阳武划归开封府,后晋时将中牟划归开封府。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郑州下辖管城、新郑、荥阳、荥泽、原武5县。贞元元年(1153年),将永安县更名为芝田县。时郑州属南京路,下辖管城、荥泽、密、河阴、汜水、荥阳、原武等7县。元至元二年(1265年),郑州仅领管城、荥阳、汜水、河阴4县。民国三年(1914年)6月,开封道管辖包括郑县、荥阳、河阴、荥泽、汜水、密县、新郑等在内的38个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底,第一行政督察区的通许县划归第十二区,其余不变。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22日,郑州市下设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市外区域仍属郑县,均属豫西行政公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郑州专区辖郑县、荥阳、新郑、成皋、密县、巩县、登封7县。1952年6月,郑州专区辖县增至16个。1953年1月,设立郑州市回族自治区;同年2月,撤郑县(其辖区分别划入郑州市、新郑县和中牟县),建郊区。1954年6月,撤成皋县入荥阳县。1955年1月,开封专区辖荥阳、新郑、密县、巩县、登封5县;同年10月,第一区更名陇海区、第二区更名二七区、第三区更名建设区。1956年11月,回族自治区更名为金水回族区。1958年8月,金水回族区与陇海区合并为管城区,23个乡合并为东郊(祭城)、西郊(须水)、南郊(十八里河)、北郊(老鸦陈)、古荥5个公社;二七区改为七一公社。1959年,七一公社改为二七公社。1960年5月,建设区更名中原公社;同年6月,增置金水区。1961年8月,中原公社更名中原区,二七公社复为二七区;同年12月,荥阳县、巩县、登封县、密县、新郑县复归开封专区。1962年,增设上街区。1966年5月,管城区改名向阳区。1971年11月,荥阳县划归郑州市。1976年2月,郑州市辖17个公社。1981年11月,向阳区更名为向阳回族区。1982年2月,增设金海区;同年12月,增设新密区。1983年,向阳回族区更名管城回族区;同年8月,巩县、登封县、密县、新郑县、中牟县划归郑州市。郑州市共辖中原、二七、金水、管城回族、郊区、上街、金海、新密8区和荥阳、巩县、登封、密、新郑、中牟6县,117个乡(镇)。1987年2月,撤郊区、金海区、新密区,增置邙山区。1991年6月,巩县改巩义市(县级)。1994年4月,荥阳县改名荥阳市(县级),密县改名新密市(县级);同年5月,新郑县、登封县分别改名新郑市(县级)、登封市(县级)。2000年末,郑州市辖中原、二七、金水、管城回族、邙山、上街6区,共39个街道、11个乡、11个镇;荥阳、巩义、登封、新密、新郑5市及中牟县,共28个乡、67个镇、3个街道。2004年5月,邙山区更名惠济区。区划详情:在行政区划上,截至2022年12月,郑州市辖6个区、5个县级市、1个县,市人民政府驻中原区中原中路233号。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