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淮
九十年代中期,企业未能适应当时经济环境及市场变化,经济效益开始下滑。到1995年前后,由于原辅材料价格上涨、资金严重缺乏等,导致企业运营困难。企业力图通过“深化改革、解放思想”等来改变困境,但难以健康有效实施,未能如愿。
1995年8月,为解决企业产品销路及资金等问题,淮阴市人民政府批复淮阴市化工医药局,决定由江苏省淮阴药材采购供应站代管淮阴中药厂。代管后,淮阴药材站派驻2人,分别担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分管经营负责人,先后注入300余万元流动资金,缓解了当时的资金困难,并扩大了市场和销售队伍,维持了生产经营。1997年10月,根据淮阴市化工医药局和淮阴药材公司决策安排,组建完善了淮阴中药厂改制前最后一届领导班子,陈舒舒为厂党总支书记、厂长,张伯红、纪淮为党总支委员、副厂长,韩玉萍为厂长助理,淮阴药材公司实际退出代管淮阴中药厂。
1997年12月7日,根据淮阴市委、市政府淮发(1997)39号文件精神及市化工医药局企业改制工作指挥部的具体部署,该厂列为淮阴市改制试点企业。企业成立改制工作领导小组,配合淮阴市化工医药局改制指挥部进行清产核资,着手以企业领导班子持大股、职工参股的形式进行企业整体改制。但因私营企业介入,未能顺利实施。
1998年4月28日,经原淮阴市体改委主任袁挺中引介,市政府批准,私营业主注册成立江苏省淮阴圣杰世实业有限公司,以承担淮阴中药厂债权、债务及全部职工的形式兼并淮阴中药厂。兼并后,圣杰世公司实行“家族式”管理,派入家族成员负责企业经营管理,至1999年9月,投入部分资金,兴建淮海南路139号门面综合楼(未完工程)等,维持一年半生产,但因经营不善、劳资矛盾突出等难以维持,于1999年10月被迫停产,职工群众不断群访,淮阴市体改委副主任陶承浩、市化工医药局副局长丁承鸿等多次进行协调。1999年10月20日,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议,研究淮阴中药厂改制后有关问题,决定由市化工局、体改委、卫生局、工商局、劳动局、公安局、总工会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对中药厂改制后情况进行调研。11月22日,市政府再次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就淮阴中药厂经营体制变化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安排全部职工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由中心发给基本生活费,代交各项社会保险。市化工医药局积极为中药厂寻找出路,副局长厉涛等多次接待上访职工,处理善后问题。2000年7月20日,经数十轮谈判,淮阴市化工医药局与圣杰世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书》,由市化工医药局补偿圣杰世公司180万元等,圣杰世公司退出淮阴中药厂,恢复市化工医药局作为中药厂投资主体,行使对中药厂的一切主管权利。

(淮海南路139号在建的综合楼)
企业停产一年后,根据淮阴市人民政府和市化工医药局的意向,江苏淮钢集团结合自身“精主离辅,加快发展三产,拟组建冶金实业集团”的需要,于2000年9月18日兼并淮阴中药厂,企业更名为江苏金康药业有限公司。兼并后,淮钢集团冶金实业公司先后派驻了全部经营层及主要管理层等共20余人,投入部分资金,整理老厂房,启动恢复生产;通过江苏省医药管理局SDA《药品生产许可证》换证验收;投资100多万元兴建矿泉水生产车间,投产“鞠通”矿泉水;通过法律途径及政府支持,支付107.49万元工程款,取得淮海南路139号门面综合楼(在建工程)产权等,企业得以生存。

(矿泉水生产线)
2002年,经淮阴市台办牵线,淮阴市政府批准,企业与“百年老厂”信谊药厂(上海)改制重组,更名为江苏信谊金康药业有限公司。重组后,企业无偿使用上海“信谊”品牌、字号、技术等,投资4500万元,在淮安经济开发区韩泰南路征地70亩,易地实施GMP技术改造。12月12日,企业隆重举行GMP技改建设工程开工典礼,原淮阴市委书记丁解民、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向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群、市政协副主席杨基厚等市领导及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叶立生、副主任周毅、王学梅、上海信谊药业董事长朱小芳、总经理陆培康、江苏淮钢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何达平等参加了奠基仪式。 企业由上海信谊药业负责经营管理,信谊药业派入全部经营层,淮钢集团金康实业公司派入董事长、财务负责人及部分管理人员等。期间,2003年3月,企业由原清浦区淮海南路139号老厂区整体搬迁至淮安经济开发区韩泰南路8号新厂区。2004年3月,新厂生产车间及丸剂、片剂、颗粒剂、膏剂、酒剂、酊剂、糖浆剂、口服液共八个剂型生产线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企业生产得以维持。2005年7月31日,因合作出现问题等,信谊药厂(上海)正式退出。

(市领导出席新厂建设开工典礼)

(制剂车间通过GMP认证)
2005年8月,企业由股东淮钢集团金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继续经营管理。前期,企业一面维持部分生产,一面招商引资,寻求新的合作单位。后期,企业因经营困难,生产不足等,处于半停产状态。2007年6月,企业进行破产清算,职工全部分流,部分管理人员和工人被接收安置到淮钢金康实业集团各分厂生产一线工作。企业工会主席纪淮为最后一名离开企业的在册职工,放弃了淮钢集团安排的管理岗位。 回顾企业四十年,是不断发展壮大的四十年。到2006年12月,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占地面积68104.2m2,总资产6963.78万元,固定资产4840.18万元,拥有国内较为先进的8个剂型生产线、43个中成药品种批准文号及药典配方、工艺流程、产品品牌、“鞠通”商标等无形资产,为国家药品GMP认证企业、食品QS认证企业、淮安市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淮安市园林式单位和江苏省中成药生产十大重点厂家之一。
四十年来,淮阴中药厂在这里生存和发展,在这里耕耘和憧景,曾经辉煌,也曾漂泊,她为淮安经济建设和医药工业发展作出过一定的和特殊的贡献,也留下了不平凡的足迹和遗憾,终究未能自主命运,惜为江苏省十大中成药生产企业中唯一破产的厂家,成为永久的回忆。
(完稿于2023年2月6日)




彩龙飞舞闹元宵 林启东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