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家有女名卓雅
邓才升
二十多年前女儿那声嘹亮清脆的啼哭,让我的心潮跌宕起伏思绪飞扬久难平静。从此,无以言状的幸福甜蜜,伴随着女儿成长日复日年复年,似心律动如影相随;从此,宝贝女儿的辛辣甜酸,我都呼吸与共感同身受;宝贝女儿的挫折重压,我皆填满内心无从放下。
当年女儿出生时,为了给她取名,我与妻有过不少争执。随父姓邓,没有异议,关键是名字。妻姓卓,名郴西,缘于岳父湖南郴州工作岳母生活在江西。基于此思路,妻坚持要求女儿名字中镶嵌“卓”字,置前置后,倒无所谓。一向民主的我,对妻提议与坚持完全同意并理解,但看似取名空间范围很广,可我一时竟陷于为难,因为与“卓”字搭配的词组不多,褒义还朗朗上口的更少。前置,如:卓越,卓识,卓见等,偏生猛刚性,像男孩名;后置,如:超卓,坚卓,辽卓等,生僻别扭拗口也不理想。苦思冥想间,我想到了卓约一词,基本释义为绰约,指姿态柔美貌,妻听后,依然不甚满意,没有“拍板”。直至第二天,我忙着求助于查字典,正为取名而纠结时,妻看着小摇床熟睡的女儿,深情地说真希望女儿既卓越卓识又文雅优雅幸福一生。妻无意话使我灵光一现,卓越文雅,就叫卓雅吧。心神一定,立即与妻交换了看法,两人意见高度吻合。于是,在旁人看来稀松平常极其普通,可令我们夫妇俩牵挂一生的最激动最美好的三个字诞生了:邓卓雅。
俗话说,只有生养了孩子的夫妻,才懂父母恩才算真成熟,信也。面对毛茸茸的小生命,初为人父母,喂奶把尿穿衣洗袜,常是束手无策,生怕服侍不好。诸多“第一”,难以忘记,如说第一句话、学第一步走、吃第一口饭等,几多日夜几多泪水,几多付出几多艰辛。当然,做个好“爸妈”,并非与生俱来,是要夫妻自己用心学,学如何“扮演好”父母角色。往往子女的好父母,累并快乐苦也充实,双方在陪伴中各自同步成长。
自己的孩子正如小树苗渐渐长高,才慢慢读懂自己父母的生活艰辛。联想自己幼时应如此,曾对父母抱怨已释然。那段紧张繁琐的带娃日子,说不尽疲惫烦恼,道不完的苦辣酸甜,自己的孩子在祈盼中成长,才慢慢体会自己父母的心酸无奈。婚前父母翅膀呵护,困难挫折伸手张口理所当然;如今自己为人父母,还孩子气任谁也会羞愧难当;洗衣做饭,挣钱养家,生活终于向现实投了降,逼自己做了“真正的大人”,随着自己的孩子在成长,又从中慢慢领会到自己父母的责任担当。
幸运的是,女儿聪慧可爱且从小就很有胆识。记得小卓雅上幼儿园小班时,当时与妻姐大三个月的儿子同班共读。一次,哥哥与同班的一个胖小子发生争执,并在肌体冲突中处于下风挨了揍,哇哇大哭。小卓雅知道后,急急跑去报告老师,拉来老师且当面对那小朋友说:你不要打我哥哥,我哥哥是让着你,你下次再这样,我和哥哥一齐打你!事后,老师说与去接哥妹俩的外婆听,她外婆又传话妻和我,当时大家都觉得既惊讶又欣慰。我心想,这小家伙才三岁多呀,有胆有识啊,是个可造之材呢,不错,不错。
女儿会走路时,妻迷上了拍照。为了记录“不平凡”的女儿,妻尽可能地多创造女儿“出镜”机会。从此,女儿那些“精彩的瞬间”,如今我们每每再次回看仍旧感动不已。而当时,照相机很少,手机摄像更没有,妻喜欢抱着小宝贝去照相馆。今年已读完研三的女儿,一次偶尔看见她母亲拍的照片,看到小时候的她自己,女儿觉得有趣大为感动,当场语气哽咽声音竟有些颤抖地说:“谢谢您,妈。我所有照片中,有您太多的爱和坚持。”
众多倩影中,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女儿幼时的那个“啃苹果”。记得那一次,照相馆里,小卓雅,可爱又贪吃,看见塑料苹果道具,就指着要。给她后,她不管三七二十一,拿着就往嘴上啃,圆滑的表层,使得她皱眉咧嘴,还不停转着方位换着姿势,惹得妻哈哈大笑,赶紧抓拍难得场景。
啃不动苹果,小宝贝可怜地望着我们。看着女儿举着“苹果”,一步、一步朝她妈妈蹒跚走来,妻和我当时都激动得不得了。现回想起来,好似近在眼前,不禁感叹:时间都去哪儿啦?人的一辈子不过百年,但真正能陪伴孩子的,往往只有十几年。女儿这些成长照片,我往往荣幸地成为第一个“读者”,妻也常说,这些成长照片她会永久珍藏,等以后老了女儿“远飞了”,自己时不时再回看一定特别美好。如今,闲下来常翻看旧相片,我很庆幸妻从一开始便为小宝贝,拍下的众多成长瞬间。二十多年过去了,虽然还不算老的妻和我谈及此事,觉得陪伴女儿成长,是一种特别珍贵的美好回忆,且是永远不可复制的,当年的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每每重温旧照时,幸福心儿满满的。
陪着女儿成长,看着她一天天的成长变化,真的很美好。女儿小时候,对于我而言,最惬意的事就是回到家,陪女儿看书、玩耍,然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痴痴地看着熟睡下的宝贝女儿,翻转各种睡姿,然后又痴痴地独自回味和女儿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尤其是在小学六年间,因为不放心女儿独自上学,我总要牵着宝贝女儿的小手,从一条街穿过另一条街,我俩一高一矮一路谈笑风生散步般去学校,成了当地当时一道靓丽风景。直到初中毕业前,女儿每天早晚总要撒娇似的缠着我,一有空就要我接送她上下学。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用心呵护与肯定鼓励,是孩子心理健康与体面尊严的保护色,父母的温情目光与温暖怀抱,永远是孩子疗伤治愈与扬帆启航的避风港。面对女儿的成长风雨,在细碎的岁月里,我感觉自己灵魂深处,永远满满的柔软地和一生的放不下。
妻和我都是一介书生,平凡如尘。但当我想起那句老话,说子女是父母最大的事业,我有时竟然觉得自己有些不平凡。无意炫,有自豪;窃以为,诚如是。
你看,权力金钱身份地位,人的任何事业都有顶点,可做好父母没有期限。在小卓雅的生活照看上面,妻付出的比我多,但是在孩子的培育成长中,我却一贯重视并没缺位。
我是中专哲学老师,妻后来却做了幼师,我家也勉强算书香门第,加之我爱好写作,因此家里书籍相对不少。在家里,我和女儿共拥一个小书屋,书柜上堆满了约三千本各式各样的书籍。作为老师,我深知父母的言行,孩子的榜样,要想让孩子成啥样人,父母首先得自己做到做好。言传胜过身教,正所谓:陪伴点滴传递挚爱,身教言传力促成长。
为了培养女儿的读书习惯,我几乎一有时间就钻进小书房,自觉地读书习字写作,这时的女儿也会在旁玩笔画纸。识字后的女儿,或许是潜移默化,也一直喜欢看书,并从目前看也自觉成了好习惯。二十多年来,在父母的影响下,女儿除学习与专业课本外博览群书,不仅如此,在她去旅行或游玩时,小卓雅的背包里,不论要带多少物什,捎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必不可少。
虽不敢说女儿有多么“卓越”却颇有几分胆识的她,爱看书好习惯终不负厚望与“文雅”,在初中高中认真学习,积极向上品学兼优,确无愧“卓雅”之名,深受老师和同学们欢迎。我家在赣西一个革命老区的小县城,女儿自幼就受到老区红色传统文化熏陶,如当地最引以为傲的卢德铭烈士墓,每年祭奠烈士则成为女儿青少年时代最深刻的记忆。红色土壤催生英雄情怀,根红苗正激励学业优异,2009年,女儿获得全县初中英语比赛第一名;2010年8月,她中考以总分684分全县第17名的好成绩,被学校选派全县前30名至北京免费三日游,也正是这年的参观天安门升旗仪式,女儿回忆说当时现场“仪仗队”威武气势,由此而产生的“从军梦”,已深深刻在她少年的灵魂深处。
读书生涯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女儿走出校园,开始了她的求职生涯。通过自身努力,前些时日有两个单位,向女儿抛出了橄榄枝。一是海南省某水利部门事业单位。二是上海一个年薪几十万优厚待遇,且已有具体意向的名企业公司。正犹豫间,一天清晨,女儿在同学群里看到一条军职文员招考消息,顿时激荡起女儿内心的汹涌波涛,曾经的少年“军人梦”重上心头。“爸爸妈妈,我要圆梦考文职,火热军营召唤我!”于是,女儿毅然决定放弃前两个机会,怀揣梦想与激动,异常坚定地视频妻和我,不由分说。
天道酬勤,凭借笔试、面试、体能测试与综合考核的优异表现,女儿最终脱颖而出,完成了从研究生向军队文职的华丽变身。毫无疑问,这将是女儿人生巨大的转折点,前路肯定布满荆棘,处处是艰辛挑战,女儿,你准备好了吗?爱上迷彩绿与孔雀蓝,就意味着远离霓虹闪烁和灯红酒绿,做着“军人梦”的小女孩,终于绽放美丽“木兰花”。
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女儿邓卓雅,成功考取战略支援部队北京某部队军队文职,距家千里之遥,余闻之虽不舍但内心甚为宽慰,旋即赋七律诗一首《爱女考取军队文职寄感》以贺,祝愿女儿从今一帆风顺,鹏程万里,追逐梦想,展翅翱翔。
诗曰:
有国方能念小家,此生愿效木兰花。
忠魂铸就铿锵曲,热血浇开玫瑰霞。
埋首兵书图正义,扬眉出鞘镇妖邪。
英姿飒爽多豪迈,七尺男儿逊女娃。
诗稿刚念完,来不及推敲,心里早已一片戚然。故,生养女儿之父,此生注定是脆骨柔肠,梦醒难眠常纠结,一生一世放不下,自以为是却心甘。从此,牵,无止;挂,无休。





邓才升同志简历
邓才升,男,汉族,1972年5月出生,江西芦溪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著书法专著《硬笔书法教程》、诗词集《情落人间》《煮诗蒸词》、散文集《拨响尘封的心弦》。
编辑:一帘幽梦

吴丛军,网名一帘幽梦,医务工作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萍乡市作家协会会员,萍乡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萍乡辞赋学会副会长兼诗词主编,萍乡市诗词学会会员,萍乡市楹联学会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爱好文学,有散文和诗作见于《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长江诗歌报》《中华辞赋》《河南科技报·百花苑栏》 中共中央《实事求是学习网》《世界名人会》《丝路诗刊》《北京头条》《慈善中国书画院网》《中华时报》《上海文艺网》《江西新闻网》《萍乡日报》《中华诗词学会女子工作委员会》等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并获等级奖。获第九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大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有古体诗入选《世界汉语文学大观》及美国2020年《六月荷诗历》诗集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