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淮
1980年起,企业先后开发、投产了健胃饮、薄荷菊花饮、姜枣祛寒冲剂、消炎退热冲剂及三七片、复方丹参片、逍遥丸、六味地黄丸等,完善了产品结构,适应了市场需求,为企业发展带来了重大转机,经济效益大幅提升。1981年、1982年和1983年,企业经济效益连续三年成倍增长,职工收入成倍增加,大批人员进入企业。
1983年11,企业报《蒲公英》创刊,时任淮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景堂同志亲自题写刊名。
1984年11月,企业团支部升格为团总支部,首届团总支部委员会选举产生,江涛、嵇菊梅为副书记,后纪淮当选为第一任书记。1987年3月5日“雷锋日”,共青团淮阴市委号召全市团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该厂团总支与市属各基层团组织一道,连续多年组织团员青年走上街头,在淮海广场及淮海南北路沿街摆摊设点,大张旗鼓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受到广大市民称赞。

(八十年代中药厂团员青年开展学雷锋活动)
1984年12月,该厂高级知识分子、九三学社成员葛家驹、童戌贞当选为淮阴市政协委员。
1984年底,企业投资86万元,对生产线进行重大技术改造,新增煮提设备20多台套,建成具有江苏省同行业先进水平的提取车间,提高了生产能力,扩大了生产规模。
1985年,因主要产品“三七片”原药材三七价格暴涨,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企业作出重要经营决策,先后组织10多批40余人次,赴云南省文山州药材产地收购三七,历时一年,企业主要领导单云斌书记和秦宜忠厂长等曾亲自带队,为生产节约了大量成本,谱写了企业经营史上的难忘篇章。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为拓展市场,企业连续十多年组织参加了每一届江西“樟树”、河南“百泉”及河北“安国”等全国药交会,积极推广产品,取得良好效果。1986年12月,该厂被淮阴市人民政府列为“七五”重点扶持企业。1987年,因企业经济效益良好,淮阴市劳动局、财政局批复淮阴市化工医药工业公司,同意该厂试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浮动”,职工工资收入连续7年得以稳步增长。

八十年代,企业注重人才开发,并纳入发展规划。自1983年至1992年十年间,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40多人,其中,普通高校本科学历近20余人。一批中青年知识分子及管理人才受到企业重视和培养,走上了各级管理岗位,为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的技术力量和管理结构得到完善,企业管理步入规范化和良性发展,成为江苏省中成药生产十大重点厂家之一和江苏省高等院校实习基地等。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企业狠抓了基础管理,建立健全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和规章制度,积极推行方针目标管理,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C)和“双增双节”活动,贯彻安全生产,实行“工效挂钩”,企业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产品“健腰补酒”、“藿香正气水”被评为江苏省优质产品,“妇宁康片”获得江苏省医药管理局优秀新产品“金牛奖”及江苏省医药行业科技进步三等奖,“板兰根颗粒”、“复方丹参片”被评为淮阴市市优质产品,“五妙水仙膏”获得江苏省医药管理局新产品研制一等奖及全国首届中成药“健康杯”银杯奖,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除台湾、西藏)及香港、东南亚地区。企业先后被授予和命名为淮阴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无泄漏工厂”、“三级计量合格单位”、清浦区“文明单位”等,1982年被淮阴市委、市政府授予“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先进集体;1983年被淮阴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企业”;1988年,在淮阴市“富民兴淮”立功竞赛活动中,被淮阴市人民政府授予集体一等功。

(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场景)
八十年代中期,根据淮阴市委《关于选派干部下乡支持乡镇企业的通知》精神,厂选派部分干部支持支持乡镇企业工作。1986年,沈旋鑫(时任二车间副主任)挂职宿迁市来龙镇镇长助理;1988年、1989年,姚建国(时任开发科助理工程师)、陈昆淮时任(时任组宣科干事)先后挂职涟水县岔庙乡乡长助理。1987年,杨万玉(时任二车间助理工程师)参加淮阴市讲师团,到洪泽县黄集中学任教。
1986年5月,该厂姚美林同志被江苏省医药总公司授予“老药工荣誉证书”。
1987年和2003年,在抗击“甲肝”疫情和“非典”疫情中,该厂产品“板兰根颗粒”等成为市场紧需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加班加点组织生产,供应市场,为社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1989年8月,厂首届女职工委员会成立,庄秀君当选为厂女职工委员会主任。1990年6月,经中共淮阴市委组织部批准,厂离休干部申进川、刘保春两位同志享受县处级干部政治、生活待遇。
1987年和1991年,在淮阴市化工医药局庆祝国庆等歌咏比赛中,该厂荣获第二名。在淮阴市清浦区文艺汇演中,该厂荣获“优秀演出奖”,被清浦区委、区政府授予“先进集体”。江玳、沈萍领唱。

1990年,该厂在打造87米备用深井时,发现富含锶、偏硅酸等微量元素的矿泉水资源,并通过国家级鉴定,曾着手开发、生产矿泉水,冠名“双龙”牌。
1991年,企业成立综合档案室,集中管理全厂党群、行政、经营、生产技术、产品、科研、基本建设、设备仪器、会计及人事等十大类档案,并通过省级标准验收。
1992年元月,经淮阴市化工医药局党委批准,企业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部,首届党总支部委员会选举产生,由陈冠军、秦宜忠、曾凡盛、纪淮、张伯红5人组成,陈冠军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