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书的相逢知己
陶旭东(红桃)
几年前,我主编了一本《故乡的名字叫书声》乡土文学书。当时在克旗也很有影响,地方公众号也连续刋登书中内容,把一个合乡并镇的书声乡又一次翻腾出来,而且引发了许多故事,一个沉默的书声又一次点亮了尘封多年的记忆之光。
一天,一个电话打给我,他说他叫赵芝怀,老家芝瑞的,他在内蒙古作协王樵夫主席那看到了《故乡的名字叫书声》这本书,唤起了他的许多回忆,因为书声和芝瑞是山水相连的近邻,许多赵家人也生活在书声。在过往的岁月里,亲邻走动,宾朋交往,山上山下,互帮互助。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和传说:潺潺的白岔河,巍巍的羊角山;书声大漫甸,水头大草原;盘绕的十八盘,风光的光顶子山;二道沟的奇山谷,马架子的林海绿川;高营子西拉沿,苇塘沟门东漫甸;山杨白桦满山川,山禽野兽山里窜。这些情景,给年轻的我们留下了难以抹灭的印痕。
赵芝怀仁兄从新区坐35路公交在五门市下车,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早有耳闻,他曾在元宝山区政府做领导,而且平易近人,豁达开朗,熟悉人众多,频有名气,因此早怀有敬仰之心,今天就要面见这位故乡之人,难掩激动。在克旗二十几年我早已融入到这里的乡土人情之中,对故乡的人和事总有高看几分的情愫。

公交车下来一位七十几岁的老人,但看着是气质儒雅,虽有几丝银发,却也显得与众不同。我急走几步,看见他提个兜子,就意识到他一定是前辈老兄了。果然,我们在谈笑中完成了互识。他还赠送了我两本他出的书,更令我仰视这位素味相识的老兄,故乡之人。在站牌下我们互赠了书,没有仪式,没有音乐,只是有一份对家乡的期待。有事,他老兄匆匆忙忙走了。文人之间有时真是互有匆忙,难免啊!但这次见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一个有品位,爱文化的人。

又过了一年,《星河》杂志惠俊兄来赤峰,带来几本星河刋物,好像有我们几个人的作品,就在玉龙古玩城我们又一次见到仁兄芝怀的面,还有晚报退休名记马老师,我们四个在古玩城门厅遇到一起。惠俊兄的《星河》刋物办得质量很高,在赤峰众多杂志里也是数一数二的。纸张好,作者强,不乏名家大腕。当时正是迎接国庆七十周年大庆期间,古玩城的一面喷绘国旗贴在墙上,显得鲜艳夺目,熠熠生辉。芝怀仁兄提议我们共同在国旗下留下身影,以示纪念。这一举动,令我心里一热,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从打为党工作起,就报定了为祖国,为人民效力的决心和勇气,只有胸怀祖国和人民的人,才有这份亲情和举动!

看到这几位年纪渐高、在家休养的故乡人,我邀请他们去茶馆喝锅茶,锅茶是我们内蒙人的待客之道。茶余之间,我们虽则年令略有差异,但却都有文骨,文友加乡友,自然唠了许多话题,从家乡谈到国内,从国内谈到国外,从写作谈到对文学的敬畏。互为致敬,互为学习。不知不觉,很长时间过去了,茶续了一壶又一壶,还是意犹未尽,但考虑岁数大,怕血压出问题,就讪讪而去了。
三年疫情,只是在微信里偶尔看到只言片语。一日忽闻芝怀仁兄打来电话,说刚过八十大寿,想出个集子,准备把我汇入其中,我有受庞若惊之感,没想廖廖几面,仁兄视我如手足,即如此,我也只好从命。唯此只能口头祝福仁兄,健健康康,文笔饱满,红红光光,耀祖增祥!有机会,定敬仁兄几杯酒,聊表心肠。
( 故乡小弟:陶旭东赤峰悦山一号)

作者简介:陶旭东,笔名红桃。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会员。内蒙古闪小说创作社秘书长,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委会赤峰创作基地秘书长,中国闪小说2022年度全国闪小说十大新锐作家。部分作品曾在《山西文学》《天津文学》《小小说选刋》《精短小说》《百柳》《辽宁青年》《意文》《神州》《今古传奇》《文学月报》《闪小说》《吴地文化.闪小说》《海宁潮》《闪小说传奇故事》,部分闪小说在国外发表。有作品入选各种选本五部,并有大量作品在报纸发表。主编《故乡的名字叫书声》《星河.克旗建国七十周年文学专刋》。辟有文学专号"红桃文学社"刊登选登许多文学新人及名人名篇作品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