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在前曹难离开
贺宝璇
最近利用春节假期间,我随亲戚来到茌平前曹村。通过亲戚介绍,我知道此村是由四个自然村组成。原来1172人,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建成现代数字化安居小区。我们首先来到了小区内。小区总占地454亩,现有居民3300多户。十几年来,前曹村党支部牢记“三个务必”,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闯大业,树雄心,当好人民利益的绣花针。他们抓住了十八大以来黄金时间,一跃成为新时代巨变的代表之一。前曹村不仅在2015年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而且2021年又被评为“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社区)”。新旧前曹村相比较,真是鲜明对照。一位居民深情地对我说,“新旧曹村两重天,居民现在笑开颜。”以前的前曹村是泥土路,风刮灰尘四起。40年弹指一挥间。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前曹村人民在新的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勇于创新,勤于改革。特色产业势头强劲。路宽了,灯亮了,景美了,百姓的钱包鼓了,心里亮堂了。与此同时,前曹村迈步跨入了“全国文明村镇”的行列。来到茌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条南通北达的主要路线。几条主干路主宰了茌平的主要运输干线。特别是在收水果的时候,水果商会直接驾车到茌平镇。那硕果累累、色香诱人的水果,造福了村民,也改变了村容,幢幢整齐的楼房,渗透着前曹村居民们城市化的生活气息。蓝天绿树映衬,白墙红瓦,村风和谐。以前的茌平前曹村居民在20世纪80年代要出远门,最好的交通工具是骑自行车。甚至有的村民连自行车也没有,只能步行。而现在呢?四个轮子的小轿车代替了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在小区里,有一位居民兴奋地对我说:“在汽车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我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买辆自己的车,节省更多的时间用来工作。2018年,我和家人商量,将省吃俭用的攒下来的钱买了一辆汽车。当车在公路上行驶时,我见到了公路两旁的树木向两边飞去,车外的小鸟也向我招手致意。顿时,我感到道路比以前更宽。我们茌平白天黑夜车辆不断。“的士”灵活地穿梭,“宝马”的豪华,满载着改革开放放开搞活的最新乡情。满载着幸福生活的欢声笑语,车子,十八大后的今天,有了你,前曹村镇的居民更幸福!”从我们的“11”号走路,到骑自行车,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怎一个“快”字了得!20世纪80年代,摩托车开始成为前曹村居民心中的新宠,谁家如果有了摩托车,无异于这家居民现在拥有了奔驰汽车。而现在呢,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名牌,作为市民出行的首选公交车,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通了几条公交路线,结束了无公交车的历史!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了公交车的便利。现在,高铁又开启了茌平前曹村的“快时代”,使居民们出行更便利了!茌平的前曹村镇居民衣服的消费由过去的“一衣多季,款式单一。”转入“一季多衣,时尚靓丽。”改变了过去自己加工服装的消费习惯。多样化、个性化成为新时期城市居民衣着消费的主要特点。从过去“的卡、的确凉”喇叭裤等款式,换成了西服、休闲衣裤等。品位逐渐提升,向着新潮多样化发展。现在前曹村镇居民,每家每户都有电视机。几乎每位成年人手里都持有手机。这给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居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手机上交水电费、收取工资等等。
每到夜晚,前曹村镇家家打开电视,顿时幢幢楼房传来优美的歌声。各种体育节目、文艺节目在屏幕上出现,新的电视机代替了陈旧的收音机。这在以前是居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前曹村镇逐步迈入了城市化的生活方式。爱,在前曹难离开。我深知:茌平区前曹村是唐朝宰相马周的故乡。马周少年孤贫而好学。曾任博州助教。“贞观三年(629年)。他代常何为疏,所论二十余事,都切中时弊。唐太宗大喜,即日召见。他劝唐太宗以隋朝为鉴,省徭役,恤民力,慎选地方官吏”等,大多被唐太宗所接纳。马周曾是前曹村的骄傲,居民们把他当做榜样。马周不惧权贵进谗言的精神,鼓舞着党支部一班人在改革大潮中敢拼敢闯,带领全村居民敢打敢拼。在马周出生的地方、在人们的心灵里人人都保持着一片净土。保持着积极的思想,保持着永远向上的精神。现在,他们正带领着居民们走向了更富裕之路! .
贺宝璇,女,山东牟平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先后担任播音员、教师,入警后任机要秘书、办公室副主任、全国作家故事平台副主编等职。中华诗经阁小说部部长。官场微小说签约作家。华夏诗词文学社在线签约作家。邺城文学平台签约作家。乳燕文学平台签约作家。全国作家故事平台编委。全国作家故事平台山东烟台分社社长。系全国散文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世纪百家国际文化发展中心学会会员、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曾被授予教学能手称号。几十年笔耕不辍,其散文和新闻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公安报》《大众日报》《支部生活》《山东法制报》《齐鲁晚报》《烟台日报》《烟台晚报》《老干部之家》等报刊发表3700余篇。先后在全国散文比赛16次获得一等奖。2010年,在中华散文网举办的“荣耀2010年全国文艺创作”活动中,荣获“荣耀中国2010年全国文艺创作年度人物”奖。2018年出版了散文集《石榴花开红似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