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 鹏
1969年初的春节,作为插队第一年的知青,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留在农村过“革命化”春节。尽管非常想家,但是“革命”意志最终占据了上峰。生产队老队长是个非常重情义的人,知道我们这些年轻人留下过年,怕我们孤独受委屈,专门召开队委会会议,商量如何解决知青的年饭问题,最终决定从大年三十到初五,各家轮流坐庄,热情的老乡们高高兴兴地接纳了我们。
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农村过大年,知青们显得格外兴奋,毕竟都是17、8岁的大孩子,好奇心彻底战胜了想家的念头。
大年初一早晨,因头天晚上“山干冲”喝得昏头昏脑的我,被老队长的敲门声惊醒:“起床啦,来家吃汤圆”,我立刻翻身下床,赶紧洗漱一下就直奔老队长家而去。
掀开高粱杆编织的防寒门帘,满屋热气腾腾,一种特殊的香味扑面而来。队长的老婆正在草锅上忙的不亦乐乎,庞大的铁锅里漂浮着拳头大小紫色汤圆,香味就是从这些汤圆中挥发出来的。
从小到大在家里大年初一吃的都是白色糯米粉做的汤圆,里面包上芝麻糖糊。可是队长家的汤圆怎么是紫色的?队长很快就明白了我们的疑惑,立马解释:“我们这里都是旱地,买不到糯米,当地有个习惯,每年都会在玉米地旁边种点糯高粱,就是为过年吃汤圆准备的”,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汤圆是糯高粱做的,难怪如此香气扑人。
大家围桌而坐,不一会儿,每人面前一大碗汤圆就位,我们几个迫不及待地开始大快朵颐,高粱汤圆外皮糯香柔软,里面用荠菜豆腐做馅,咸淡适宜,胃口大开,连吃两碗,依然意犹未尽。老嫂子还要给我们加,实在是吃不下去了,老队长却欲言又止,好像要提醒什么。第一次吃高粱汤圆,没想到如此美味,大家吃饱喝足,高高兴兴回到知青之家。
没想到接下来的几天麻烦了,天天肚子饱涨感,再美味的佳肴也没有胃口,大便十分困难,有一位女知青,连续三天没大便,腹胀如鼓,最后还是请大队医生灌肠才解决问题。我这才明白老队长那天为什么欲言又止的原因,高粱汤圆固然好吃,但是不易消化,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结。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多吃高粱汤圆了,但是那糯香的味道,却永远留在脑海里
2023.2.5(元宵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