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代的狂欢节
文/王玉权
我出生在一九四零年。婴幼时,社会动荡,兵荒马乱。新中国成立时,差不多十岁了,儿童时代又是幸运的。
那时,虽然生活贫困,物质匮乏,但社会风气昂扬向上。农村里过年过节的老传统一如既往。大家小户都敬畏祖宗传下的习俗,虔敬隆重,不敢怠慢半分。
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元宵灯节将过大年的欢乐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我们顾庄孩子玩的灯,不亚于三垛镇上的孩子。因为顾庄有一能工巧匠陈二仁,扎的花灯和镇上卖的亳无二致。镇上店铺里的货,许多是从他那里批趸的。
陈二仁就住在我家紧隔壁。我从小就叫他哑大大,是四乡八里闻名的纸扎艺人。哑大大独身一人,他的主业是扎冥房。简单的叫“一抓鸡",光秃秃的装饰很少的一个纸房子;一般的是带后院的三间楼房;讲究的是有天井有后花园的楼房四合院。这种冥房很漂亮。镂空图案,雕梁画栋,饰以云纹水纹福纹寿纹,仿真纸家俱,连看门的大黄狗都栩栩如生。
他用镞刀在蜡盘上刻,废弃的彩纸屑成了我们伢子的抢手货。几双小手在桌肚里撸,嘻嘻哈哈的。口袋里装满了彩纸屑,一撒,天女散花,纷纷扬扬,五颜六色,好看、有趣、好玩。
扎花灯是为副业,应付每年的元宵灯节。简易的为芦材扎的三角灯、筒子灯、六角灯。大路货是广受欢迎的兔子灯。高级的为装饰华丽,四围缨络,八垂流苏的走马灯。镇上的大商户、地方上有身份的乡绅及官府厅堂上的正式摆设。订制的,也是哑大大的主要收入。
走马灯制作精美。有四屏六屏的,屏面均为玻璃纸。点上蜡烛后,受热气推动,红的、金的、棕的、黑的纸马旋转飞奔,寓意八骏追财神,马到成功,马上发财。厅堂里挂几盏,雪亮、喜庆、典雅。这种灯所费不菲,相当于现在的头二百银子,老百姓玩不起。
一过了年,哑大大便忙开了各种灯艺。简易的用芦材棉线;一般的用竹篾铅丝;高级的用薄木条小花钉。
到了灯节,最不济的人家,也会用一升半合的,换一盏三角灯、筒子灯,哄哄伢子应应景,不作兴空手的。
十二生肖中,最受人宠爱的要数痛刮刮的(方言,最可爱的意思)小兎子,名副其实的瑞兽。传说中的瑞兽麒麟,谁也没见过,唯有心爱的小兎子,看得见,摸得着。
首先,兎子谐音"吐子″。正中下怀,迎合了老百姓多子多福的心理。养儿防老,积谷防荒,是过去长期流行在人们嘴上的口头禅。那时哪家没三五个以至更多的伢子,兄弟姊妹一大郎趟,绵绵瓞瓞。哪像今日的独生子女,孤孤零零寡人一个。如今,眼见得国人引以为傲的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宝座即将易主,谁的心里不若有所失呢!世风有变,许多青年人不想结婚,不愿多生。人口出生率年年下降。愿育龄人,为了民族繁衍昌盛而多多"吐子"啊。
其次,兎子温柔温婉温驯,红红的大眼睛,透着善良纯洁的女性目光,柔柔的,澄澄的,满满的爱意。这种好性格花气袭人呐!
再者,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把小兔子另一优点形容到了极致。免子听觉灵敏,高度警觉。一旦跑起来风驰电掣,是许多动物望尘莫及的。关云长的座骑名叫赤兎马,此之谓也。至于狡兎三窟的成语,反映了它的避祸智慧。龟兔赛跑的故事,莫须有,那是文人编的寓言。
此外,“玉兎东升",玉兎成了月亮的代名词。人们的想象中,月亮里有只捣药的灵兎,美丽嫦娥的宠伴。如今,玉兎月球车巳满载炎黄子孙的梦想,开进了广寒宫。兎子乖乖,可爱的,亲爰的,给你一百个赞!一千个赞!
望穿了秋眼的灯节终于到了。天刚擦黑,我们便草草地吃了几只圆子,点亮了心爱的各种灯。
我们这条巷子里,我玩的是一盏大兔子灯。哑大大欢喜我,又是紧邻,这个兎子灯扎得很霸壮,全用篾青扎的。兎肚子中间特地裱了一张玻璃纸,有张合的开关。换腊烛时,不用从底部插,那样既费亊又不安全。一身白皮上洒了许多粉红的细点子,贴有寿纹福纹的花。雪红的大眼,茸长的耳朵,兎唇开得很夸张、滑稽。轴上四个轱辘溜溜的,很灵动。小伙伴们对比自己的兔灯,很是羡慕。
和我家并排的是侉奶奶家。她特宝贝孙子羊扣子。羊扣子从小就喜欢显摆。他玩的也是一盏大兔子灯。在侉奶奶的监护下,我们从巷北向南,沿着巷子拖。同伴们有拎着的,举着的,前呼后拥,两只大兎子相互比赛。玩得身上冒火,头上冒汗。
和我家对门的是春子家。他拎的是盏蛤蟆灯。通体是用发青的玻璃纸裱的。上面满是白色的麻点子,真像癞大鼓。两个翅膀是活动的,拎在手上左右稍倾斜,便一上一下地一扑一搧,还发出咕咕咕的古怪的叫声,蹊跷、有趣、好玩。
他祖父老大麻子持家苛严,是庄上有名的啬皮钩子。肯用升把米换这盏蛤蟆灯,算是少有的慷慨大方了。春子是出名的"昂刺"鬼(好哭),一哭能昂半天。大过年的,老大麻子不想惹这晦气,这才大方了一回。平日,想他用半升米割点肉或换点杂鱼煮煮,个梦!(我地方言,表示完全不可能)
他二姑娘红菱,十五六岁了,爱搽点雪花膏。“咋?不搽就死人啦!臭烘烘的,有这钱不如买个黄烧饼,还能当饱呢。范头Y头(方言,爰打扮的意思),瞎讲究!”红菱姐常被骂得眼泪汩汩的。红菱姐常带我玩,我很喜欢她,同情她。
南边的一家是惯宝宝呆日兴家。(人家一丁点不呆,尖聪博巧的。旧风俗,故意取的名号)他父亲琢磨了好几天,为他制作了一盏大走马灯。那几天,常见二麻大大和哑大大比比划划的。哑大大哇里哇啦的,一会皱眉,一会咧嘴,好有趣。
哑大大的走马灯,是挂在厅堂里的。二麻大大心灵手巧,把走马灯装了四个轱辘,可以拖着跑。点上腊烛的走马灯,纸马不停地转动,非常抢眼,好玩!
呆日兴自小就会"麸"(方言,会显摆,夸大其辞到处说),大大咧咧,满嘴胡诌。但也可爱,是个直肠子,从不玩花的。他见一众大人伢子齐齐夸赞他的走马灯,得意洋洋地说,我家二太爷真了不起!你们的兎子哪有我的马狠!一蹦一蹦的,小器样子。看我的马,嘚嘚嘚,冲啊!一一,说罢,拖着吊有小铜铃的走马灯飞也似地在巷子里穿梭,把我们的兎子灯远远地抛在后面,真气人!
我们这条长巷里,还有小牛驹、大扁头、瘦庚红、小雨子、麻小五子等一众发小。见这响着铃铛的走马灯,一个个羡慕得直淌口水,谁都梦想拥有一盏这样的灯。
灯节,我们孩提时代的狂欢节。起初点的是自家烛台上的残烛。我们拖着,拎着,通庄游行。到各自家里的世交亲朋处换烛,这是上代传下来的风俗。逢到灯节,大家小户都要准备的。这种仅有寸把长的细蜡烛,纯粹是哄伢子的。我们不懂计较,恭喜了主人后,有时还厚着脸皮再讨一支。感激,兴奋。常从口袋里掏出来比,看谁换烛换得多。常常玩到夜阑了,月儿西沉,精疲力竭,才悻悻地回家。
你道完事了?才不呢。说不定从哪个旮旯里会突然射来一个小瓦片,小石子,把兎子皮穿破了。疲惫不堪的我们顿时紧张起来,警觉地四处张望,可什么也不见。可爱的兎子到家时,巳伤痕累累,皮开肉绽,不成样子了,好可怜!侉奶奶很恼怒,可也无可奈何。人家呼溜八个屁,跑得早没影子了。
后来才了解,麻小五子那班三两个细猴子,专干这缺德事。声言“吃兎子肉”,以此为荣、为乐。小孩子家的天生妒火,点燃的顽劣心。他们不会像大人那样藏着掖着玩阴招,稚拙直露。
春子玩的蛤蟆灯,小些的伢子玩的三角灯、筒子灯、小兎子灯,都拎在手上,不像拖着的大兎子灯,还有呆日子的走马灯,目标大。"吃兎子肉"的那班猴子的袭击防不胜防。破了一两个洞照玩,反正那几天玩得疯了熙了(方言,云玩过了头了)。
过年的忌讳特多,小儿哪能管住个嘴。亏好老祖宗宽容、智慧,对我们伢子网开一面,签了“童言无忌"的特赦令。所以我们伢子可以随心所欲地疯,口无遮拦地“麸"。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八,我们快活了半个多月,狂欢了半个多月。
吃罢落灯面,破破烂烂的灯架子,被大人挂上了墙。妈妈剥下我们加在外面脏透了的新衣去洗。嗔道,你看你,哪天才晓得爱好?袖口上鼻涕疤子亮霍霍的,癔怪死了!面前油渍骨碌的,膈膝头子磨得起毛了,一点不当事!一套新衣穿成黑狗卵子似的,布眼都看不见啰!听着妈妈的责备,唠叨,看着剥了皮的打了布丁的旧棉袄,挂在墙上的破灯架,苦叽叽的,真想汪汪大哭。好失落,好伤神!年呀年,沒了,没了哇!好在还有来年。小时候,就这样年年有着盼头,自己安慰自己,自己哄着自己,年年做着甜美的梦。
正月半,闹元宵。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一夜鱼龙舞,欢声笑语喧。天上月儿正圆,地上花灯争辉。好一派天祥地和,盛世景象!
【作者简介】
王玉权,江苏高邮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