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就这样过去了,揪心的过去了。门上的春联依旧,从春节前的兴奋到现在的留恋,像燃尽的烟花,慢慢消散,不管多么不舍,该告别的总要告别,总要微笑目送,毕竟年复一年,年年如此,旧年不去,新年又何从来?
跟过去的两年略有不同。疫情放开,今年的春节差不多是万家团圆了。在外打拼的人们终于能回家过年了,也听见了久违的鞭炮声,有了些过年的气氛,多了些许热闹,还记得初见“加特林”时的惊艳,耀眼的光芒在夜色中特别的畅快,对,是畅快的感觉,这个词来形容还是比较恰当的,因为这也是一种压抑许久的感情得以痛快发泄的方式啊。不要说小孩子喜欢,大人又何尝不是呢? 守岁全家夜不眠,
杯盘狼藉向灯前。
父母含泪迎儿归,
久别团圆过新年。

今年的春节还有些不同,对于家有老人的家庭来说,今年的冬天太不容易了,老人太难了,尤其是那些有基础病的老人太难了。他们因为自身的原因,不能打新冠疫苗,他们年岁大了,抵抗力特别弱,再加上基础病,再加上新冠的肆虐,很多老人都走了,让人心里特别难过。因为尘世间的每一粒尘埃,落到我们每个人身上可能都是一座无情的大山,每个不幸逝世的老人背后都是一个悲伤的故事,都是儿女的眼泪。。这场岁未年终的病毒,来势汹汹!剥夺了许多老人宝贵的生命。如果老人有基础病,亲朋好友应该尽量避免探望,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应该通过电话、视频的方式来拜年,这种方式送去的是真正的爱而不是送去病毒,老人也会欣然接受这份孝心的。
我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小县城,人口也不是很多,人员流动也不是很频繁,应该是很安全的,一片净土,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病毒,这三年来国家一直在呵护着我们,我们就像襁褓中的婴儿,但是国家累了保护不动了,我们也该自己保护自己了。人在病毒面前特别的渺小,特别的无助。年未岁初的空气里仿佛都有病毒,我身边很多有基础病的老人走了很多,让人唏嘘不已。
公公去世三年了,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是大年初一亲戚朋友要来上香的,但是因为疫情原因,这三年的新初一我们都没有过,只是自己给老人上了香。婆婆83岁了,心脏不好,还有冠心病,高血压,好多基础病,也不能打疫苗,在那段疫情特别严重的时间,我们没让老人出门,也尽量跟老人减少接触,给老人送东西也是放在门口然后打电话跟老人说下。母亲85岁了,和婆婆的生日一前一后,都在春节前,也跟亲戚说了,也没有过,不能过,不敢过,其他的人无所谓,年轻,又没有病,感染了最多吃点药就行了,但是老人不行啊,他们扛不住啊!所幸因为防护得力,老人都安然无恙。这是最让人欣慰的。
如果说病毒是个整体,大家肯定都宁愿把90%让病毒让年轻人扛,把那10%留给老人和孩子。所以在春节前跟亲戚打电话说都别来了,我们心里特别内疚,也希望亲戚能体谅我们的苦衷。所谓孝顺,也要分轻重缓急,也要学会勇敢说不,更要以老人身体为重。一些委屈和误解不值一提!
有些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事故了。在大自然中,人的力量真是微不足道的,我们都要活在当下,珍惜眼前,坦然面对 ,淡然处之。现在春节已到尾声,天气也暖和了,希望旧年能把所有的病痛和不快都带走,希望那些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在新年到来之前不幸走了的人们,都能够一路走好,愿2023年所有的人都平安健康,免受病痛的折磨!

来日并不方长,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愿我们都能珍惜身边的亲人,及时行孝,不给自己留遗憾。
立春日到,元宵节如约而至,十五未过,新年还未算完,新年有收获有成长,更有故人来了又去。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祝福还不算晚,就祝福大家新年里一切安好顺遂吧!
2023年2月4日

作者简介:(作者照片顶端)
晨曦,女,70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桑镇焦家村人,从小热爱文学,为了生活疲于奔命却依然热爱生活,心中一直有梦想,虽历经磨难但仍不舍对文学的热爱,只为记录美好,为生活中的真善美而感动,心存善念,积极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