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各有所爱
刘克勤
春节,万家团圆的日子。然而今年春节,对于柳老汉一家来说,更具喜庆意义——他在外打工的两个闺女柳芬和柳芳带着各自的男朋友回来过年了,一时成了村民们口口相传、喜闻乐见的美事。
这也难怪。柳老汉三十五岁那年,老伴突患急病,撒手人寰。那时柳芬五岁,柳芳才三岁。乡亲们都劝他再娶一个,有的甚至领着那个离了婚、未带儿女的“徐娘”直接上门相亲,可他柳老汉总是摇头不从。他认为,对孩子来讲,娶进门的总是后娘,在一块日子长了,难免不生隔阂,影响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再说自己正当壮年,能吃能干,将孩子抚养长大不成问题。从此,柳老汉在家当爹当妈操持,出外山里田里操劳,日子虽然过得辛苦,但两个女儿却没受到半点委屈。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两个女儿已出落成水灵灵的大姑娘。乡亲们说,两姐妹都生在春天里,长得跟花儿一样,比她妈还漂亮。
家有“两千斤”,自然招人眼。前些年,村里媒婆和村外的“月老”总是上门转悠,说是给两闺女找个好后生、嫁个好人家。对此,柳老汉笑而不语,两闺女却要理不睬。人走后,两姐妹才对爸表态:自己的大事自己做主,凭自己的眼光,不听媒婆忽悠。从此,村里再无媒婆登门了,还有人在背后嚼着舌根:看那两个老姑娘挑肥拣瘦,最后找的什么皇亲国戚?
为躲避村里长舌妇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柳芬职业技术学院毕业那年,慕名去了珠海一家公司打工,一年后当上了流水线上的领班。柳芳读完大专,自己在网上与重庆一家企业联系,做了办公室文员。薪水不错,工作也算轻松。
这些年,两姐妹虽然回家不多,但和柳老汉视频通话不少。更有人留意到,姐妹俩每到过节或老爸生日时,给柳老汉的微信打款数目不菲哩。这不,在村民眼里,才两三年工夫,柳老汉家的三间土砖瓦房立马变成了一幢三层小楼房,添置了全套新家俱、新电器,他还自驾了一辆油电两用“老爷车”。
“嗨,养儿育女,争气就好!”眼馋的村民们常窃窃私语道。这不,新居落成,今年春节前夕,两姐妹相约领着男友回家过年了,村民们少不了三三两两来到柳老汉家瞧瞧新来的姑爷。
在村民眼里,柳芬的那位男友长得高大帅气,身材不胖不瘦,穿戴精致贵气,十足的美男子一个。特别是与乡亲们聊天侃侃而谈、彬彬有礼,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性格与李芬一样外向,是个出门在外闯天下的角色。而柳芳的那位却恰恰相反,个子长相一般,穿戴进城不土、下乡不洋,与人交流话儿不多,甚至有人说,没见他笑过。与柳芳一样,是个典型的内向人、“闷头活”。每有村民或亲友上门,他点头打声招呼后,便独自捧着平板电脑敲敲打打,不大合群,显得有些老气横秋的样子。但听柳老汉说,别看这小女婿,虽然寡言少语,内向却不痴不呆,蚕子有丝肚里藏,干的是网络签约作家的文字活儿。
“呵,什么人找什么主。这叫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听者频频点头。(2023.2.3)

作者简介:刘克勤,男,汉族,湖南省邵东市人。农家子弟,湖南邵阳市直部门工作。湖南省作协会员。业余码字30余年来,散见于各级报刊作品计300余万字,已出版《挑灯集》、《百思一得》、《启明星》、《时光短笛》个人专著4部。尤嗜短小精悍的千字文创作,既不浪费读者太多时间,又能给诸位些许启迪。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链接-刘克勤作品
点击链接-肖殿群《侦察英雄萧雀》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作品》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