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春节来了灯戏剧团
徐文峰
一
寒冬时节雪纷纷,干部来到扶贫村。帮扶帮出新奇事,姑娘相亲相错人。
喜庆吉祥的春节,在神奇的“石头上的古寨”——重庆市梁平区滑石村滑石古寨寨顶歇息处,正在表演的梁山灯戏《相亲》节目牵住了朴实厚道村民和南来北往游客的目光。“嬉笑闹、扭跩跳”的灯戏风格博得了观众阵阵掌声。剧中“小贞”扭动着轻快喜庆的“圆场步”,其俏皮幽默的“胖筒筒调”唱腔和着“豌豆苞谷”的鸟鸣声在群山环绕的古村落久久回荡……
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戏有远方。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梁山灯戏”的是梁平区梁山灯戏剧团的青年演员们。他们将文化与旅游、非遗与乡村振兴、诗与远方巧妙地融合、结合成了一体,使梁山灯戏焕发了勃勃生机。
太阳出来热和和,过了河沟又爬坡。三人一起下乡去,有说有笑乐呵呵。
据史料记载:梁山灯戏属地方小戏,梁平(1952年前叫梁山)本地人以前称其为“包头戏”、“端公戏”。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它便从民间的“玩灯” 和“秧歌戏” 母体中脱颖而出。清代中期,梁山灯戏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唱灯随处是歌楼,曲子无腔易转喉。传说官班明日拢,开场先看小包头。”这是蜀中竹枝词中记载的梁山灯戏“受宠”的盛况。梁山灯戏声腔“梁山调”自成体系又独树一帜,影响了长江流域12省、数百个县的地方曲戏的繁荣发展。
在滑石古村落,梁山灯戏剧团的演员们送戏下村,有求必应,已在此表演了近百场灯戏了。他们给村民带来了喜庆和欢乐,给游客带来了遐想和回忆。之后梁平竹帘、梁平抬儿调、梁平狮舞等国家、市级非遗巧妙加入,更加丰富了滑石古赛旅游生活,村民很是受益。
(二)
没有老哪有小,没有桃树哪有桃。树木尚报三春晖,后辈理应来尽孝。
你瞧,梁山灯戏传统剧目《青丝泪》在竹叶婆娑、竹浪翻滚的梁平“百里竹海”中的猎神村又唱开了。百里竹海是历史上闻名遐迩杨贵妃荔枝古道经过地,又是全国4A风景区,有成片竹林35万亩。听说来了灯戏剧团,淳朴的村民和热情的外地游客将灯戏演员们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余音绕“梁”,灯戏不绝于耳,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闹闹热热是故乡。
自梁山灯戏进演百里竹海之后,最美古诗词咏唱会来了,古筝比赛来了,文艺创作基地牌子也来了,村民成了“文化人”也更忙了……
《梁山县志》记载:梁山灯戏由于多种原因曾一度走入低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嬉笑闹、扭跩跳”的梁山灯戏像山里的野桃花一样又迎来了多姿多彩的春天。
1992年,梁山灯戏“山里开花山外香”。它受邀参加文化部在福建泉州举办的全国戏曲稀有剧种展演,获得了“天下第一团”的荣誉称号。梁山灯戏剧目《招女婿》《卖驴》斩获第十一届全国群星奖金奖和银奖。2006年梁山灯戏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
钱从泥巴出,农民荷包鼓。都想盖新屋,找对好门路。
2010年10月梁山灯戏壮大了力量,梁平在已有文化馆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梁山灯戏剧团”。而今,梁山灯戏剧团已有剧目150余个,梁山灯戏《你的手我的眼》获得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梁山灯戏《好人邓平寿》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公演。灯戏演职人员现已发展到30余名,有梁山灯戏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市级传承人7名。他们还在当地中小学培养了上千名梁山灯戏“小小爱好者”呢!
(三)
有人说:“梁山灯戏的演唱是妖艳的,又是纯朴的;是夸张的,又是细微的。”
“兄妹赶路急,何不同乘骑?”“倘若同乘骑,旁人要嫌疑。”
在享有“中国名柚之乡”美誉的梁平区一个叫龙滩村的地方,黄橙橙的柚子成熟得压弯了枝条。一棵棵柚树下站满了欢天喜地的村民。传统梁山灯戏 《送京娘》在这里演唱更是让村民享受了一席文化大餐。
《送京娘》说的是一个叫京娘的村姑在祭祖途中遭歹徒劫持,被赵匡胤(赵玄郎)仗义相救并一路送其返还。京娘因感恩而蒙生爱意,玄郎却处处婉拒的故事。
村民看好灯戏,也看得懂灯戏。尤其是村民看到高潮剧情:在赶路的嬉闹中京娘心生一计,她故意将马鞭摔落地上,请赵玄郎帮其捡起。玄郎身轻如燕,用脚尖轻轻一勾,便将鞭子抛回了京娘。聪明的京娘,“哎啊”一声,又是佯装。玄郎急切问道:“打中哪里了?”京娘娇笑着答曰:打中小妹的心了……阵阵掌声的同时,村民张开大嘴开怀地笑了,挂在柚树上的金灿灿的柚子似乎也咧嘴笑了。
这是果实成熟的喜悦,这是丰收在握的喜悦,这是乡村振兴的喜悦,更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村民们收获幸福的喜悦。
作者: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梁平区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梁平区作协名誉主席 徐文峰
徐文峰简介:徐文峰,男,1966年出生,重庆梁平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曾任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梁平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政府新闻办主任,现为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梁平区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梁平区作协名誉主席。业余时间致力于杂文、散文、评论写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重庆日报》《重庆晚报》等报刊。多篇文章被收入集子,曾获《重庆晚报》第二届(2016--201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