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随想
作者/杨清亮
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到正月十五了。小时侯,经常听大人讲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日子难过”。那时还不理解,随着年轮的增长,噢,那是对生活困难、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无奈与安慰。
好过也罢,难过也罢,都得过。人生短短几十年,过年也就几十次,每个年龄段对过年的记忆、理解都不一样。
从记事开始,童年时天天盼着过年。过年了要穿新衣服、穿新鞋,跟着大人贴对联、挂灯笼,晚上熬夜守岁、十二点啃骨头,初一早上吃长面、吃包子。过年了有糖果、花生、柿饼吃,还能放鞭炮,这么多平时吃不上的,只有过年才能有的美事,你说能不高兴吗?这样的记忆陪着儿时慢慢长大,成为挥之不去地记忆。
青年时代正赶上国家恢复高考,从农村来到城市,上学到毕业参加工作,知识、眼界、认知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单身时回到农村过年,已经开始给亲房们写对联,和大家聊天,讲讲城里的所见所闻。和同期外出参加工作的同学相约相聚,猜拳喝洒,摆摆龙门阵。到庄前岭后串门,被同村的人高看一眼,好不自在,好不快乐。同在一个地方,同是过年,同样的习俗,但对年的感觉却不一样了,出外工作的人好像给这个恬静的小山村带来了一缕春風,在人们心目中激起阵阵涟漪,很新鲜,也很好奇!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成家后,上有老,下有小,过年时的感觉又不一样,更多的是责任。进入农历腊月后,利用工余时间和休息日,忙忙碌碌地在筹备过年,给老人和自家打扫房子、擦玻璃,彻彻底底来个大扫除。置办年货既耗时间又累人,买新衣、买花炮、买糖果,做槽肉、扣肘子、炸油果,过年餐桌上的食物生熟都要准备,哎!真是忙得不亦乐乎。就这样,不知不觉到了年三十,上午还要上半天班,下午总算一年到头休息了,忙着包饺子,晚上祭奠完先人们,一家人开始评头论足看春晚,从十二点开始,满城放炮声声震天响,初一早上带着守岁的疲惫,早早起来进厂陪领导给坚守岗位的员工拜年,这一拜就是二十多年。
过年要走亲戚,看望长辈、亲朋好友,一年到头了,这是不可或缺的事,到谁家去了,也许人家记不得了,但到谁家没去人家记得很清楚。
尚有年迈的老母在农村,在世时每年春节都想回去看看,谈不上膝下尽孝,至少是心灵的安慰。单身时回到农村怎么都行,可结婚了,带着老婆孩子顾虑就多了,交通不方便,不像现在自己家的汽车就可以开到家门口,睡炕不习惯、上厕所更不习惯,先不说老婆孩子愿不愿意,自已也觉得难为情。情况在变,终于每年可以找个车了,司机师傅拉着一家三口回乡下看望老母亲,当天去当天返回,虽然只陪老母亲四、五个小时,但真切地了却了在外工作的儿子的一桩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