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欢喜喜杀年猪
文/杨聪(云南)
过年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沿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集辞旧迎新、阖家团圆、文化传承、家庭教育于一体,世代相传,源远流长。岁末年尾,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节日的到来,百节年为首,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热闹。根据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人们欢庆过年的方式也大不相同,踩高跷、迎高台、舞狮子、赶花街、猜灯谜等等,别具一格,竞相上演,各领风骚,给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氛围。
杀年猪,也是欢庆过年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其一,辞旧迎新,喜接过年,寓意新的一年能够带来新的气息。其二,为节日的吃食做准备,因为每逢过年,所有在外打拼的人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中,一起欢欢喜喜的过个团圆年,节日期间,亲朋好友相互走动,吃饭,对猪肉需求量也是很大。第三,满足自己的同时,也给亲朋好友献上一份厚礼。年猪是人们从年初的仔猪一直饲养到腊月后才宰杀,年头长到年尾,差不多一年时间,饲喂的猪食都是用自家地里栽种的红薯、蔬菜等青绿饲料拌上一定的米糠,煮熟后让猪自由采食,因此也称“熟食猪”,这种猪体形肥硕、猪毛油光发亮、猪肉营养价值高,肉质酥软,容易消化,入口特别香爽、特别松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可谓色、香、味俱全,深受人们的青睐。这种猪都是自养自给,和亲朋好友一起分享猪肉,不到集市上售卖,从而不与《生猪屠宰条例》——“国家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除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不实行定点屠宰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定点不得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相冲突。
进入寒冬腊月,农活渐渐少了,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歇歇气了,随着气温的日趋降低,当家乡的油菜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一片金黄时,意味着离过年的时间也就越来越近了。趁着这空档时间,人们把宰杀年猪的头等大事提上了议事日程,因为腊月也是腌制腊肉的最佳时节,气候适宜,环境良好,没蚊虫的叮咬、无苍蝇之纷扰。
杀年猪前,人们利用空余时间,到山上采择一些青松毛,便于年猪宰杀后,可以放到青松毛上,一则受传统习惯影响,人们都喜欢把杀好的猪肉摆在青松毛上。二来可以吸收一点青松毛的淡淡清香,吃起来更加爽口,回味无穷。老人们也会重复不断的翻看黄历,仔细斟酌,确定杀猪的良辰吉日。杀猪前一、两天,主人会在本村或者邻村请一个口碑较好、技术娴熟的杀猪匠,再请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帮忙捉猪、按猪。主人也会到计划邀请的亲朋好友家中,逐一邀请他们到家中吃顿杀猪饭,顺便联络一下感情,因为平时都是各忙各的,互不打扰,同时叫他们来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杀年猪当天,天还未亮,主人就早早的起床了,叫来帮忙的人,烧水的烧水、做饭的做饭、劈柴的劈柴,在主人家进进出出,到处人头攒动,忙得不亦说乎。随着杀猪匠的到来,杀猪正式拉开序幕。天空渐渐泛白,村中炊烟袅袅升起,初升的旭日驱走笼罩的迷雾,围观的人们也越来越多,小孩更是早早的就到了杀猪的地方,唯恐去迟,错过了一年中最期盼的场景。
只见三、四个壮小伙把猪捉住,分别用结实的绳子捆住猪的四只腿,把它放在一个膝盖高的平板上,杀猪匠用一把很长的杀猪刀,因为太短的话,刺不到猪的心脏。一刀下去,伴着猪的惨叫声,鲜血奔涌而出,帮忙的人赶忙用盆接住喷出的猪血,盆里装有事先调好的食盐水,边接边搅动血水混合物,使之充分均匀,避免分层凝固,不利于制作血旺。待猪死后,在杀猪匠的统一指挥下,小伙们把猪放进一个装满烫水的锅里,一边浇水,一边用刮刀把猪身上的猪毛刮干净,有的地方则是用火把猪毛烧干净,然后在猪的四只腿上各开一个小孔,从四个孔里用嘴往里吹气或者用打气筒打气,待整个猪鼓起来后,用细绳绑住四只腿的气孔,防止跑气,最后用一根粗铁杆,从猪的四只腿上把铁棍伸进去,边伸边用木板拍打,使猪皮和猪肉尽量分开。最后杀猪匠给猪开膛破肚,把内脏分类放好,最难的就是洗猪肠子,因为猪的肠子里有很多粪污,要把肠子放在一个大盆里,来回清洗很多次,直至洗干净为止。杀猪匠也会按照主人的要求,把猪肉分割成一块一块的,用于腌制腊肉,方便长时间保存、食用。猪尿泡(也称猪小肚)则是孩童们最好的“玩具”了,把它吹大后用线扎好入口,几个孩童把它当成“足球”踢来踢去,一个猪尿泡足以玩一个上午,其乐无穷,成了过年前难以忘怀的记忆。
妇女们在家中切肉做饭,早饭由于太忙,只能简单的吃一点对付了事,杀猪饭的重点主要是集中在吃晚饭,巧妇们根据猪身上部位的不同,制作出一道道精美的菜肴,宫爆肉、爆炒腰花、葱炒猪肝、粉蒸肉、血旺、熬排骨汤......,看着美味佳肴,孩童们馋得直咂嘴,恨不得马上吃个够。随着饭点的到来,邀请的亲朋好友也相继到位,家中早已摆上了三、五桌好酒好菜,水果、瓜子、糖果等也一应俱全,伴随着主人的一声令下,一场热热闹闹的杀猪饭随之开始,所有人举杯共饮,相互祝福,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成了吃杀猪饭的最大亮点,酒过三巡,谈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过年。
吃饱喝足,伴随落日的最后一道余辉消失殆尽,夜幕悄悄降临,月光洒落大地,华灯初上,人们围着篝火,手拉着手,尽情的载歌载舞,同庆杀年猪,共迎春节到。
夜深人静,寒意渐浓,随着客人的陆续离去,一场欢欢喜喜的杀年猪就此结束,意犹未尽,只能把美好的愿望寄托于来年的杀年猪。
作者简介:杨聪,男,云南江川人,《作家地带》签约作家。《难忘那悦耳的铜锣声》获第六届“青春记忆”全国征文大赛三等奖。《秋月》获第一届月光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秋月 相思 乡愁》获第一届“长江文学奖”新时代大赛二等奖。《渐行渐远的劁猪匠》获第五届中国当代散文大赛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