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人物传记随感录1258
刘半农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清宣统三年(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民国六年(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民国九年(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民国十年(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北京病逝。主要作品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和《半农杂文》。

读刘半农先生
- -兼读《他因发明一个字,被女性骂了好几年,如今这个字我们都在用》有感
自幼聪明伶俐睿智,六岁即能赋诗吟对。
一生酷爱文学创作,发表作品硕果累累。1
思想新潮从不泥古,更不同于常人思维。
一日创造一个“她”字,1至今使用永久不废。
注:1.先后在《时事新报》、《小说界》等刊物上发表了四十多篇他翻译和创作的小说。
2.刘半农在《教我如何不想她》这篇文章中首先使用“她”这个字。


评价
鲁迅说:“她”字的创造是打一次“大仗”。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自幼酷爱诗词、书法,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为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