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里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作者/欲鸣
礼花鞭炮声,从小年到春节一直到元宵节,一直不绝于耳。
正月是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正月十五习俗,一是吃元宵,二是闹元宵。
说到吃元宵,虽然当下人们已经不拿鼎丰真、三全、思念这些品牌当回事儿了,可是买一点吃,仪式感还是根深蒂固存在的。
依稀记得小时候的元宵,常以江米面做皮,馅也就是桂花白糖、什锦豆沙那么几种。多半是水煮的,灶台上锅里煮的元宵还在翻滚,就迫不及待地端着碗等着分给我的那几粒。盛到碗里也舍不得动,把一个元宵用筷子夹成四瓣,一瓣儿一瓣儿的吃。有的年头也吃油炸的,每月供应二两油,炸一次元宵所剩无几,以后的日子只放点盐的土豆炖白菜就不能抱怨了。

现在正月十五,在家看电视,在KTV唱歌,在公园跳广场舞,那时候观灯、看秧歌就是难得的乐呵事了。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元宵节的晚上,灯月交辉,广厦吐彩。从家里小胡同出来满筒子都是人,沿途家家户户都悬挂着宫女舞纱、龙腾虎啸的五色彩灯,伴着不时呼啸腾空的焰火,星月与灯火齐飞,礼花与呼声共鸣。
胜利公园、儿童公园有梦幻的冰灯,五商店到西安大路口有成串的彩灯,人民广场焰火升腾大地如白昼,工人文化宫、省宾馆门前搭台子唱戏,那真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我在人群里蹦高高看,从左边兜里掏出冻秋子梨咔吧咔吧地啃,从右边兜里掏出瓜子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嗑。

宋朝辛弃疾有诗: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元宵节踩高跷、划旱船、舞狮子、耍龙灯。一队队的秧歌在唢呐锣鼓声中摇着彩扇,挥舞缎带,那划旱船的手里摇着桨,嘴里唱着小调边歌边扭。那舞动的狮子抖毛打滚,腾跃滚球。中间还时不时蹦出猪八戒背媳妇,舞着金箍棒的孙悟空,叼着长烟袋的老太太,场面煞是火爆热闹。
元宵节猜灯谜,看灯联也是一大乐趣。在人民广场焰火绽放,忽隐忽现树叉上的绢灯谜条,总让我流连其中。四面贴题,诗谜字谜,藏头隐语,任人商揣。几十年了,我还记得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北宋王安石赴京赶考,正赶上元宵节,路过一地看到征联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一时对答不出。到京城遇到的考题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以招亲联应对,录为进士。归乡路上他又以考试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元宵节前后成全了王安石两大喜事。现在想起来还津津乐道。

唐朝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中描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元宵节就是这么喧喧嚣嚣,热热闹闹留在儿时脑海里,像电影里的定格,挥之不去,缠绕心间。
瞧瞧,今年正月十五不管月亮是十五圆,还是十六圆,也不管它是瑟瑟冰冷,还是雪打灯,必竟会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冬天就要过去,春天来了。

欲鸣,本名康玉明,长春人,节目主持人,喜欢写作,在报刊杂志发表50多篇作品。
陈丽娟,吉林长春人,退休职工,热爱朗诵,唱歌,喜欢用声音传递温暖,愿用情增进友谊,传播正能量,用声音赞美生活的美好。

◎征稿启示◎
*本平台招募金牌签约诗人、作家,文学艺术家,要求:
①作品质量第一;②留言不低于300人;③阅读量不低于3000;④赞赏不低于100人,投稿达到三次,每次特聘的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的新作。
*投稿及特聘金牌金笔作家诗人,文化杰出传承艺术家及文学顾问,各项目主编要求:
新诗三到五首,古诗词二到六首,小说1000~1500字,散文诗1000多字,民间故事1000多字,书画作品两幅。
编辑总部:
总编:霞满天
主编: 张馨予 副主编:陌上花开 山无棱
主审:临江独立
分类编审:水云间 暖阳 紫竹
顾问:光明乾坤 曹式清
总监:芙蓉沐雪 红剑
宣传部长:蓝克 心灵活水
运营管理:简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