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冬天比较冷,每每后半夜暖气欠了就更冷。于是,就翻箱倒柜找出了老棉被。太阳下面晒了一天,蓬松了许多,别说,盖在身上还真暖和。细品温暖,我品出了岁月漫漫的斑斓,品出了素淡流年纯美的沉香。
老棉被
轻抚柔柔的被面
龙凤呈祥的图案栩栩若飞
红的依旧玫艳
绿的依旧明翠
翻看淡淡的被里
光阴的余温在掌心砌堆
素白浸染了岁月的草黄
不变的还是絮香的浓味
老棉被
丝滑的手感还在
光鲜的色彩未褪
伴着我们的婚姻
一起走过了35岁
盖上老棉被
老故事放电影一样
开始就位
那些个城南旧事
一下子闯入心扉

记得那时
一排平房十几户人家
共享着凝聚的春晖
相互操持大事小情
抱团面对雨打风吹
几十年沉淀的情愫
那叫一个心领神会
东邻蔡大大
嗓门高 能作为
街道老主任
做事干巴利落脆
那时
蔡大大家热炕头
常常在这开小会
东家劝劝和
西家说说媒
逢到谁家有喜事
蔡大大跑断腿
忙里忙外二辫婶
彩萍阿姨笑开嘴

记得我们好事将近
老嫂们帮着筹喜被
这个来问问
那个来催催
街坊四邻送关心
嘱咐的话说一堆
里弄的小路不平直
低矮的瓦房泛着灰
大树支起了遮阳伞
屋里的光线有点黑
那天做喜被
婶子大娘来一堆
时而纫纫针
时而斗斗嘴
聊聊希望李双双
哼哼洪湖赤卫队
不说不笑不热闹
飞针走线互相追

你看
飞絮不是爬上发梢
就是蹬鼻子上嘴
不是贴在胳膊轴
就是粘连到裤腿
老妈心里开了花
手忙脚乱扬起眉
一会儿递毛巾
一会儿送杯水
忙活了两天整
做了六床大喜被
一说让吃饭
一下子都变成飞毛腿
过往如云烟飘散
抚今追昔老棉被
时光把好人送走
也留下好人口碑
一些人眼里
一床老棉被
没有了先前的妩媚
棉絮已渐僵沉
杂质不能细赘
时不时飘着一股怪味
也许早该扔进垃圾堆

一床老棉被
只是凑合着睡
随便到随便放在哪里
被子圈 地位很卑微
平铺直叙的简单
没有戴着标签的金贵
人们眼中的另类
还是农民工的标配
老棉被思忖
在世俗面前蹙蹙眉
希望当做一盏酒杯
没酒时默默放下
有酒时高高举杯
不想为了流量美颜
更不愿活成别人献媚
只为活出自己
心灵底片镶上无愧
炎热时隐退
寒夜里作陪
不必在认知的盲区徘徊
未曾想失落于闹市买醉

我的老棉被
陪伴了小半辈
太阳来个日光浴
春风下面打打捶
收纳放进真空袋
防止细菌日积累
谁说旧点没风韵
除了厚点都是美
淡看世间浮云
珍存这份抚慰
用心贴一贴老棉被
湿润的眼眶浸满泪
想想四邻太多的感动
弥漫着幸福的滋味
用情吻一吻老棉被
脑海飏着浪漫之美
写满亲人祝福的温暖
也品读着爱情的回味

人生很短
一晃就是年年岁岁
人情很长
善美点滴永住心扉
也许往事已漫漶
但思物拨动感佩
流年氤氲
光景轮回
多少事在记忆里走失
多少人在迷梦中掉队
一壶老酒
随日月更序臻纯粹
碎碎念念
最是这床老棉被

简介:和强,毕业于上海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 政工师。 市级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多次在《纺织政工研究》 《中国纺大报》等部省市级报刊广播媒体及省级专业学会发表论文报道诗作。在北京《都市头条》《清雅诗苑》等网络媒体多有作品发表。

王杏莲 石家庄人,中国纺织大学毕业,政工师,中国朗声社会员,朗声社石家庄墨海分社会员,河北省演讲与口才研究会播音主持专委会理事,河北知青艺术团团员。热爱朗诵、唱歌,经常活跃在电视台、敬老院等公共场所进行公益活动。

